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南北交汇的青铜文化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文史知识》2011年第11期 王宏伟、王龙正 参加讨论

西周时期的古应国辖区大致在汝河以南与南阳盆地以北的河南省中南部,和如今平顶山市大体相若,包括平顶山市区、汝州、舞钢、郏县、宝丰、鲁山、叶县等,此外还有许昌市的襄县。在古代气候湿润、河流交错、沼泽湖泊遍野的地理环境下。古应国因地处秦岭东延向黄淮平原过渡的浅山区。是纵贯南北陆路交通的必经之地。成为连接我国南北方的一座天然桥梁。从这些年来平顶山应国墓地与叶县许国国君许公宁墓的发掘来看,在西周与东周时期,的我国“青铜时代”。平顶山市一带业已成为南北方文化相交汇的一个平台。应当指出。我们所讨论的青铜文化其实是指青铜时代的文化,并非仅指青铜器而言。
    一、西周时期南北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1.青铜器的文化属性
    平顶山应国墓地西周时期的铜器。除更多地保持着中原地区周文化的特色之外,既有北方草原少数民族的文化因素,也兼具南方江淮流域稻作农业民族文化的器物特点。
    首先,出土于应国墓地西周早期墓葬的两件铜鼎,呈现出体胎轻薄、敞口、卷沿、束颈、细高足特征,显然与中原地区西周文化铜器所体现的那种庄严厚重的王者风范格格不入,而与湖南望城高砂脊、湘潭青山桥、株洲白关、长沙路口区高桥乡、广西贺州市所出铜鼎基本相同或十分相似(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湖南望城县高砂脊商周遗址的发掘》,《考古》2001年第4期;湖南省博物馆《湘潭青山桥出土窖藏商周青铜器》,《湖南考古辑刊》第一辑,岳麓书社,1982;贺州市博物馆《广西贺州市马东村周代墓葬》,《考古》2001年第1l期;郑小炉《吴越和百越地区周代青铜器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146页)。它们得以出现在应国墓地。无疑表明在西周早期长江流域的文化已经越过长江。向北到达了淮河流域的河南中部平顶山一带。
    其次,西周中期应侯夫人墓M85出土有一件盘龙盖钮铜蚕,与扶凤庄白村西周穆王时期伯冬墓所出绅父盉、安徽屯溪西周中期墓所出 M3:6盘蛇盖蚕、广东信宜光头岭西周晚至春秋早期盘龙盖蚕的形制较为相似(扶凤县文化馆等《陕西扶风出土西周伯冬诸器》,《文物》1976年第6期;殷涤非《安徽屯溪周墓第二次发掘》,《考古》1990年第3期;郑小炉《吴越和百越地区周代青铜器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146页)。其中应国铜蚕与广东信宜铜盉的装饰风格如出一辙,后者显然是直接继承前者发展演变而来。由此可以看出在西周中期周文化从陕西周原出发,途经平顶山应国,再到安徽屯溪。直到两周之际传播到广东一带的运动轨迹。
    其三,西周中期应侯夫妇墓M84与M85各自所出束颈垂腹鼎,均与1961年湖北江陵万城出土西周穆王时期北子冉鼎的形制极为相似(李健《湖北江陵万城出土西周铜器》,《考古》1963年第4期)。我们推测,大概是中原周式铜鼎在南下途中。因受到上述南方那种体胎轻薄的束颈铜鼎的影响而发生变异,于是在湖北境内江陵地区出现了这种束颈垂腹鼎,然后回流到河南中南部的应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