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夭折的共和——读《民国的开端:宋教仁评传》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光明日报 迟云飞 参加讨论

《民国的开端:宋教仁评传》一书的作者并非专攻中国近现代史,但我觉得正因为如此,作者能不受成见和固化思维的束缚,提出有见地的观点和意见,并对民国初年的政局变幻提供新的令人深思的解释。
    结束了传统帝制的辛亥革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革命?首先与其密切相关的是,率先提出革命宗旨的同盟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组织?这是我长期思索,却又在内心十分彷徨的问题。学界向来知道同盟会内部存在很多分歧,是这种分歧削弱了革命党的力量,影响了革命的事业。然而学者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将同盟会与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相比,表示遗憾并希望找出其原因。本书作者分析指出:同盟会其实本就是一个松散的、联合的组织,"其内部运转、组织管理方式,都是不明确的",很难算一个真正的政党,其名为"同盟",可谓名副其实。同盟会所起的影响及其革命后的尴尬经历,都与这种松散联盟的特点密切相关。此语可谓一针见血。
    武昌起义以后,同盟会何以不能起主导作用?作者指出,文学社、共进会虽受同盟会的影响,却是与同盟会并行的革命组织。同盟会中部总会策划了长江革命,却远没有能力操盘整个长江革命。所以,黎元洪登上都督宝座,又是意外革命中最大的不意外。武昌革命后政权的格局是革命党人、立宪派与旧军官妥协和共同执政的局面,是后来全国革命政权的缩影。
    对民初政治的另一个主角北洋集团,作者提出了"惰性军政集团"的概念。这一集团成长于晚清,随着革命的爆发而得以脱离清廷的控制而变成左右政局的势力。这一集团的优点是有强大的局势实力,并在人心厌乱的情形下轻易战胜国民党。但是这一集团缺乏政治诉求与政治使命感,所以是"惰性",但又需要共和制的外壳,否则便失去其合法性。这导致这一集团也难以长久控御政权。当这一惰性军政集团成为政治主导的时候,民主共和也就夭折了。
    有关辛亥革命,有关民初政治,虽然有了无数篇著作和论文,但远远没有能够将其解释清楚。这不奇怪,时代在变化,人们的认识也在变化,每当现实的中国发生新的变化和进展,都会引起人们对现代中国开端--那夭折了的共和--的反思和重新认识,这也正是那段历史的魅力所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