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草原文化基因传承浅论(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农史》  任继周 侯扶 参加讨论

目前在草原牧区,农耕思想正在逐渐支配草原管理,典型代表是不适当地施行的草原承包到户政策,对草原文化造成的另一伤害。把农耕区土改的经验搬到草原牧区,将草原分割承包到户,放牧系统单元被彻底割裂。草原文化从而失去了存在的土壤,放牧和源于放牧的草原文化基因必然随之丧失。请听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苏伊拉的呼声。他说:“我们这儿是l996年分的草场。我家只分了不到5000亩,养了l0多只牛,400只羊。要说分草场对人是好的,安稳了舒服了,但是对牲畜就不大好,因为再也没法走场了。……家里只有两个劳动力,400只羊,……以前光靠自然放牧就行了,很少喂草,最多也就是给老弱畜补充一点,可现在不行了,喂得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去年入冬以前,喂草从12月开始,一直喂到第二年3月。可是喂着喂着,眼看着羊还是越来越不行,……到接羔的时候,已经损失了将近40只母羊。本来应该接300只羔子的,也只接到了l00只。”[15]这样的事例不止一处。这显然是将草原随意分割到户,放牧系统单元被失落的后果。
    对草原建设的封闭概念是另一严重伤害。众所周知,任何文化都是依附一定的生态系统而存在的。而任何生态系统总是与其他生态系统有所联系,不能孤立生存。草原文化所依附的草地农业系统,也必须与相关社会生态系统相联系,利用生态系统固有的开放性,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系统耦合,以维持其生命力。而我们对草原生产的系统耦合理解不足,往往把草原封闭起来,就草原说草原,如实施“以草定畜”,有多少草就养多少家畜。从局地的、狭隘的“草畜平衡”来看,无可指责。但如果打开眼界,以系统耦合的思路,充分发挥草地农业系统的开放功能,将草地畜牧业的经营与周边社会生态系统连带考虑,家畜、牧草、饲料、管理技术以及货币金融、文教卫生等等联系起来,使在不同系统之间物畅其流,实现系统耦合,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成倍增加。如“草原兴发”的老总就说:“我是以畜定草”。根据市场的需求养畜,草不够,去生产,去订购。前面提到的北美、澳洲、西欧等地的草地畜牧业,就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通过系统耦合来保持其旺盛生命力的。
    我们应牢牢抓紧放牧系统单元这个核心,发挥草原生态系统的开放功能,逐步完成草原管理的现代化转型,实现划区轮牧。在划区轮牧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中国化的现代草地放牧管理体制,培育草原文化遗传基因的生存土壤。只要这个文化遗传基因的载体长久健康,草原文化必将传承发展,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任继周。草原文化是华夏文化的活泼元素[J].草业学报,2010,19(1):1~5.
    [2]任继愈。任继愈谈文化[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
    [3](美)斯塔夫里阿诺斯(Stavrianos,L.S.)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任继周。系统耦合在大农业中的战略意义[J].科学,l999,51(6):12-14.
    [5]叶国兴主编。文化融合与区域发展[M].台北: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1995.
    [6]任继周主编。河西走廊山地一绿洲_荒漠复合系统及其耦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7]任继周,朱兴运。中国河西走廊草地农业的基本格局和它的系统相悖--草原退化的机理初探[J].草业学报,1995,4(1):69~80.
    [8]任继周,侯扶江,胥刚。草原文化的保持与传承[J].草业科学,2010,27(12):5~10.
    [9]任继周,侯扶江,胥刚。放牧管理的现代化转型[J].草业科学,2011,28(10):1~10.
    [10]任继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通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11]任继周,万长贵。系统耦合与荒漠--绿洲草地农业系统--以祁连山一临泽剖面为例[J].草业学报,l994,3[3]:1~8.
    [12]任继周。任继周文集(第一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66~171,184~204,367~375,421~423,500~506.
    [13]任继周。任继周文集(第二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66~167,314.
    [14]任继周。任继周文集(第五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68。223.
    [15]韩念勇。草原的逻辑--探寻另类市场制度(第三辑)[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9.
    【注释】
    【1】M.D.Sahline,E.R.Service:“--能有效地开发一定环境中的能源的文化体制,常常会牺牲开发效率较低的体制,以求得自己在该环境中的阔大。--高级体制的特点就在能比低级体制更有效地开发各种不同的资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