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野史趣闻 >

明代初期建州女真的社会形态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满族研究》 蒋维忠 参加讨论

建州女真在元代居住在今黑龙江依兰县,是沿松花江和牡丹江的女真人斡朵里部和胡里改部。元末,两部分别南迁。明初,明廷先后在胡里改设置建州卫,在斡朵里部设置建州左卫。其后,两部迁徙纷繁,到明正统五年(1440年),都迁到浑河上游同住。正统七年,明朝政府从建州左卫中分立出来建州右卫,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建州三卫。
    建州三卫同住于浑河上游,从此定居下来,标志着明朝政府统治下建州女真的形成,建州女真族在满族共同体形成史上处于核心和主体的地位。目前史学界只侧重于努尔哈赤崛起时期的社会经济研究,而对明代前期建州女真形成过程中的社会经济,缺乏具体分析。本文试图就明初建州女真形成时期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性质,作初步探讨。
    一、建州女真的社会组织
    到目前为止,研究明初建州女真的史料仍是《明实录》和《李朝实录》。《李朝实录》、《鲁山君日记》卷十三,三年(1455年)三月己巳条,保存有关建州女真社会组织的史料。当时朝鲜咸吉道都体察使李思俭对居住在图们江两岸各部女真人的调查报告。该报告介绍了女真人村落情况。
    (一)会宁镇附近有20个村落。从族属上分,属于斡朵里的有4个,兀良哈的有12个,斡朵里和兀良哈混合的有4个。从血缘的氏姓来分,每个村落都是多姓,没有一个村落是血缘的同姓。从所属的家即户来看,10家以下的村落有10个,11家到20家的有4个,21家到30家的4个,31家到40家的1个,41家到50家的3个,50家以上的1个。
    (二)锺城附近有8个村落,从族属上分,都属于兀良哈,从血缘的氏姓上分,单一姓的血缘村落有1个,其余7个是多姓。从所属的家来看,伊应巨地方的血缘村落,没有记载家数,只记“右人族类三十余名”,可能仍保持氏族组织,所以只记“族类”。其余7个村落中,10家以下的有3个,11家到20家的有2个,另外2个村落都是20家以上。
    (三)稳城镇附近有5个村落。从族属上分,属于兀良哈的有4个,属于女真的有1个。从血缘上分,没有单一姓的血缘村落,都是多姓。10家以下的3个,11家到20家的2个。
    (四)庆源镇附近有10个村落。从族属上分,属于兀良哈的4个村落,属于女真的6个。下训春1处同住3个村落。2个是女真人的,1个是兀良哈的。从血缘上看,都是多姓。10家以下的5个,21家到30家的3个,40多家的1个,还有1个村落达61家之多。
    (五)庆兴镇附近有7个村落。从族属上分,属于骨看兀狄哈的有5个,其中2个是同一姓的血缘村落。属于女真的有2个。另外,庆兴45里江内阿乙阿毛丹地方有1户女真人单独居住,没有记载所属村落。除了骨看兀狄哈2个血缘村落外,其余5个,都是多姓。10家以下的5个,11家到20家的2个。
    上述女真村落共50个。其中斡朵里部4个,胡里改部即兀良哈的28个,两者混合的4个,共计36个,属于建州女真,其余14个村落不属于建州女真。女真和骨看兀狄哈是建州左卫迁走后,乘虚迁入图们江左,即《李朝实录》上的“江外”,和斡朵里、兀良哈的村落交错在一起的。
    从上述女真村落的情况就可以看出建州女真社会组织状况:
    一、建州女真的部落,是地缘集团,已经形成为村落。基本上是一个部落在一个村庄,上述50个部落中,有45个部落是各自居住在一个村庄里。只有2个兀良哈部落同住一个村庄。2个女真部落和一个兀良哈部落同住一个村庄。没有一个部落分住两地的。
    这50个部落中只有3个是单姓的血缘部落,其余全是多姓即非血缘团体。不仅大部落是多姓,就是10家以下的村落,也多为三、四姓。如上甫乙下村落,7家竟是两族4姓。多家舍仅住2家,还不同姓。凡察一姓,竟分散在5个不同的村落中。父子、兄弟分居于不同的村落,可见已失去了氏族的血缘纽带,早已不是血缘氏姓部落,而是地缘的部落,即村落。
    由此可知,就姓而论其血缘关系,是已经从“氏族组织不知不觉地变成了地区组织”,“亲属性质的联系就愈让位于地区性质的联系”①。--但是“其成员间原先的亲属关系的痕迹还往往是很显著的”②。部落在发展过程中的两重性,地缘性已经居于主要的地位。血缘性的组织仍跨村落的长期保留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