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点需要提及的,在一九三六年发掘的曾出土一万七千多片甲骨的武丁档案库(即 YHl27坑)中,有一个拳曲而倒置的人体骨骸和甲骨埋在一起。据考古学家们推断,此人可能是甲骨档案的保管者,大概是因为当时发生了什么变故,档案被埋藏,他也就一跃而入随之殉职了[11]这或许是殷代人殉制度在档案工作方面的反映也未可知,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根据上述情况来看,可见当时甲骨档案的管理工作已有了相当的水平,它比同一时期其他各国的档案管理远为先进。档案的按朝代存贮和集中管理,不论当时人们在主观上对此是否明确,但在实际上是符合档案本身性质的客观要求的。尽管在做法上还过于简单、粗糙,这是时代的限制。甲骨档案的这种管理水平,是和当时的殷商是显赫一时的奴隶制大国,当时的殷都是举世闻名的文化古都相一致的。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奴隶社会档案工作的概貌。 四 甲骨档案的大量出土,对我国近代的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商史的研究发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远在春秋的时候,孔子就曾说过:“殷礼吾能言之”,但又感叹文献不足,无以征信。司马迁著《史记·殷本纪》,也只是“以颂次契之事,自成汤以来,采于书诗”。可能是因为材料的限制,把历时六百多年的一个显赫大国,只记述了一篇近三千字的文章。此外,如《左传》、《国语》、《世本》、《竹书纪年》以及先秦诸子各家著述,虽然也有关于殷商时代的记载,但大多是零星片断,简略异常。因此,材料不足是治古史的一大困难。而殷虚甲骨档案的出土,却为商史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大大丰富了商史的研究内容。它不仅验证了某些史书的记载,同时为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历史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广阔的领域。所以学术界把甲骨档案的出土,看做是我国近代学术史上四大史料发现之一。 甲骨档案以其丰富的内容,为殷商和西周早期历史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下面略举一、二,以见一斑。 从某些甲骨档案材料来看,殷商时代的自然科学已相当发达。殷人十分注意天象的观测,而且都有文字记载。在武丁的卜辞中,就有几次月蚀的记录,并都有日月可考。如“月土食,闻,八月。”“六日[甲]午夕,月土食。”在古文字中,“ “同有,”月 食“即月有食,有月蚀;”闻“与”昏“同,意思是说月全蚀时天地昏黑。此外。卜辞中还有当时观测到新星的重要记载,如”七日己巳夕 ,坐新大晶并火。“ (”夕 “,指当晚的天气是有星无云)[12]。这些珍贵的档案材料,为我国古代科学史的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科学依据。 甲骨档案中关于人祭的记载,还为研究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档案里,关于人祭的记载是很多的。历史学家们在研究过程中,曾找出有关人祭的甲骨一千三百五十片,其中一千九百九十二条卜辞中,记载共祭用一万三千零五十二人,另外还有一千一百四十五条卜辞没有记载人数,如果每次都以一人计算,全部祭杀人数至少有一万四千一百九十七人。卜辞记载还表明,每次祭用的人数,少则数人,多则三、五十人,甚至四,五百人。足见其阶级压迫之重。再就时间上来看,无论是杀伐总数或是一次杀伐的人数,以武丁时为最多,越往后越少,到帝辛(商纣)时为最少。甲骨档案的这些记载与考古发现大体一致。正是根据这种商代末期人祭数目逐渐减少的趋势,历史学家们做出了”殷商后期是我国奴隶制经济向高级发展的阶段“的论断。[13] 至于周原的西周早期甲骨档案,则证明了周人至迟在周文王时就有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进入了”文明时代“。这对研究周初奴隶制,特别是灭商之前的周族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大量的甲骨档案材料,不仅为商、周历史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史料,同时对我国的文字、书法、宗教、天文、测量等学科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档案利用与学术发展的密切关系,在这里再一次得到充分的体现。 甲骨档案是我国古代灿烂文明的见证,是我国丰富文化遗产中的珍品,是我国历史档案中的瑰宝,在我国档案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它以确凿的史实表明,我们的民族是具有辉煌历史的民族,我国的档案事业也有着悠久而先进的传统。在当前向四化进军的伟大时代里,我们不是可以从过去的历史中,吸取一些有益的东西吗? 注释: [1] 《殷虚书契菁华》是近代考古学家罗振玉关于殷虚甲骨的主要著述之一。原件影印,共辑录完整甲骨六十八片。郭沫若同志对罗氏搜集、保存、传播甲骨之功极为赞赏,曾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说,无缘与甲骨接触的人,可借此书见其原形。但这里引用的材料,是转引自吕振羽著《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一书,已不是原来形状的甲骨文字。 [2]胡厚宣:《编好〈甲骨文合集〉向建国三十周年献礼》,《中国史研究》1979年第3期。 [3]李 济:《安阳发掘报告》,1933年第4期,石璋如:《殷虚最近之重要发现附论小屯地层》,《中国考古学报》1947年第2期。 [4]考虑到历史的情况和研究利用上的方便,国家没有将全部甲骨档案集中起来。目前,全国有二十四个省、市、自治区,四十个城市,九十二个单位收藏有甲骨。 [5]《一九七三年安阳小屯南地发掘简报》,《考古》1975年第1期。 [6]《陕西吱山凤雏村发现周初甲骨文》,《文物》1979年第10期。 [7]《一九五八--一九五九年殷墟发掘简报》,《考古》1961年第2期。 [8]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第9页。 [9]《陕西周原考古的新收获》,1979年7月25《光明日报》 [10]董作宾:《甲骨学五十年》。 [11] 同上。 [12]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第237、246页。《光明日报》。 [13]胡厚宣:《中国奴隶社会的人殉和人祭》(下篇),《文物》1974年第8期。 (原题:我国古代历史档案中的瑰宝--甲骨档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