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战略运作要有可操作性。最佳的方略,最完美的战略往往是虚假的,不能实现的,所以残缺才是美。最好的战略不是最完美的战略,而是有残缺,是可以实行的战略。 第二个字,“诈”。一旦打起来,孙子认为所有的军事原则都围绕一个中心,“兵以诈立”。兵者诡道,兵不厌诈。军队打仗靠什么来成功?就是靠欺骗来成功。在孙子看来,打仗就是双方之间比试骗术高下的过程,所以就讲了“诡道十二法”--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当然,孙子心目中,最高明的骗术是水乳交融、没有痕迹的,“此兵家之微意,不可先传也”,所谓“形兵之极,至于无形”,上骗不言骗,“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这与武侠小说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无招胜有招”是一个道理。 《孙子兵法》的启迪 最后讲讲《孙子兵法》八大启迪。 第一个启迪是全局意识。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做“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孙子兵法》考虑所有问题都出于系统性、全局性。 对于将帅,儒家一般是首先强调“德”,或者是仁义道德的“仁”,但孙子不是。孙子认为打仗和治国不一样,治国可以走弯路,可以重新出发,而打仗是一锤子买卖,卷土重来、死灰复燃、东山再起的机会是不多的,虽然说“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但说到底,这只是文人墨客的一厢情愿而已。 所以将帅领导人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孙子认为是“智”,就是聪明。如果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最忠厚、最仁义也根本没有用。第二条,孙子认为要做一个信者。有一个词是“威信”,你要树立威望,你首先建立诚信,有信才有威,“威信”才能连在一起。 第三个是“仁”。孙子也讲“仁”,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比较低层次的含义,就是关心士卒,爱护民众。这个问题不大。但是我认为孙子讲仁,最大的特点,和儒家高层次的仁是一样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说包容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英雄往往会成为孤家寡人,因为他太高了,而且要求人家都按他的标准来做。历史上我们看到大量君子斗不过小人,贵族斗不过无赖,好人打不过坏人的故事。像项羽,他最后被刘邦打败,都源于他自己手下的人。比如说韩信,项羽知道他受过胯下之辱,不管用兵水平多么高明,就是不肯任用。陈平的能力很强,项羽知道,但不喜欢。因为陈平生活作风不好,历史上有“陈平盗嫂”的典故,项羽就不用他了。当时楚汉相争,韩信、陈平都跑到刘邦那里去了。刘邦是无赖,无赖对无赖,有同情之理解。最后项羽就吃足了他的苦头,这就是“仁”的包容性。 第四,孙子认为领导者应该“勇”。勇也是两个层面,表面的层面,意思就是冲锋在前,身先士卒,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视死如归,以身作则,这是勇。但是孙子这里讲的勇,第二个层面的意思是敢于担当,敢于负责,这条非常重要。有的领导威信不高,往往是所有谈成绩、评功摆好的时候都是他的,一旦有问题的时候,他都往下推。 最后一条就是“严”,严于律己,同时要严格治军。“慈不掌兵”,对一个将帅来说,生命就是个数字概念,死一万人还是两万人就是一个数字,对普通人来说,生命就是活生生的百分之百,对一个家庭来说,儿子死了,那就是父母的百分之百,丈夫死了,那就是妻子失去了自己的百分之百。而身为统帅者,则需要“冷血”。换言之,将帅要有铁石心肠,也要有菩萨心肠,但同时更要用霹雳的手段,这就是一致的。 第二个启迪是重点意识。我们前面讲到了,重点意识是指不能面面俱到。孙子强调,看问题必须关照全局,但是做事情必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抓重点,抓关键,然后中心突破,以点带面。比如说“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这就是重点意识。蒋介石在解放战争当中为什么这么快被打败,有几个重要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一开始的战略就是错误的。他是全面进攻,全面进攻就意味着要打华中、要打东北、要打西北、要打山东,这种全面进攻战略在毛泽东高明的战术面前会很被动。等到蒋介石发现全面进攻失效的时候,变成了重点进攻,进攻陕北和山东,但这时候最佳的战略时机已经过去了。我们说求全责备,在战略上是最大的忌讳,可以理想上追求全,但是在操作上绝对不能求全,因为求全意味着考虑问题时一定会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处理问题时必定会投鼠忌器,优柔寡断,而战略时机往往是稍纵即逝的,要委曲求全,永远都跟不上。 第三个启迪是创新意识。《孙子兵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原来兵法的一种革命。宋襄公打仗的时候,他要成列而鼓,不鼓不成列,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不以阻隘等。但孙子说“兵以诈立,兵者诡道”,没有虚套的东西。就是说孙子是创新的,对于原来的陈规的战法,他敢于突破。 第四个启迪是机遇意识。孙子强调不能守株待兔,要善于抓机遇,没有条件要创造条件。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他强调隐瞒真相,伪装假象,引诱敌人来上当,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我觉得这些都是他对机遇意识的强调。 第五个启迪是主动意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没有规则,就是最高的规则,就是唯一的规则。所以毛主席说了,一上战场,枪声一响,什么兵法都忘了。《孙子兵法》要求大家学兵法,但是,孙子的最大愿望,是大家学了兵法后,最终的宗旨是“忘掉”兵法。这才是出神入化、炉火纯青。 第六个意识,是优势意识。优势意识也就是“实力至上”意识。“胜可知,而不可为”,讲的就是这层道理。要立于不败之地,方能“不失敌之败也”。要战胜敌人,前提是做大、做强自己。所谓“胜兵以镒称铢,败兵以铢称镒”。这样,方可“致人而不致于人”,牢牢把握战争中的主动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