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古代复数“中国”向单数“中国”的演进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孙祚民坚决反对这一提法,认为:“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而不是、也不可能是从一开始出现就成为一个永远不变的’定型‘,相反,今天我们伟大祖国疆域这样辽阔广大,是在长时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他认为,在中国形成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这个过程未完成以前,不能把当时一些还独立的民族政权如匈奴、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说成同属于一个国家。孙祚民虽然反对“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提法,但他又主张“以’汉族‘或’王朝‘来’代替中国‘”。【63】如果按照他这一主张去分析的话,似乎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没有什么大错,因为按照他的观点,夏、商、周时期只有夏、商、周才是“中国”,夏、商、周以外的“方国”并不是“中国”,那么,作为“中国”的夏、商、周应该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夏、商、周在形成过程中也吸收了包括蚩尤集团在内的许多少数民族,将夏、商、周说成是多民族的国家,似乎也不错。夏、商、周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不可谓不古,因此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似乎是一个正确的论题。如果我们不仅仅以华夏族(汉族)及其所建政权来代表“中国”,而从今天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很多少数民族均自称“中国”以及即使有一些政权没有自称“中国”但被后来继承者称为“中国”等方面认识问题的话,这个说法倒是有些问题了。 事实上,夏、商、周时期,在夏、商、周之外还存在一些“方国”势力。据说,夏国建立前后,与夏国并存的部落或国家尚有“万邦”、“万国”等。《初学记》卷九《帝王部。赞。挚虞(黄帝赞)》称,“黄帝在位”,“垂衣而治,万国义安”。《尚书·尧典》云:“协和万邦。”《大禹谟》称“野无遗贤,万邦咸宁”。《左传》哀公七年记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战国策·齐策》说:“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吕氏春秋·用民》说“当禹之时,天下万国”,等等。可见,夏国建立之时,“方国”众多,达到万数。后经“诸侯相兼”,方国不断减少,“逮汤受命,其能存者三千余国,方于涂山,十损其七”,“至周克商,制五等之封,凡千七百七十三国,又减汤时千三百矣”,“其后诸侯相并,当春秋时,尚有千二百国”,“至于战国,存者十余”,【64】后逐步形成七个主要侯国。史书所记载的这些“国”,虽然有很多不具备国家形态,不过是一些部落或部族而已,但当时已有“国”之称,我们不妨仍称它们为“国”。在这些众多的国家之中,夏、商、周不过是其中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一个“国”而已,如果我们仅仅将夏、商、周视为“中国”,而将其他“方国”视为外国的话,毫无疑问,“中国”是统一的,并非是分裂的。如果我们将其他“方国”按照少数民族多自称“中国”以及这些方国后来为“中国”继承也应该称“中国”来认识问题的话,那么,这一时期的“中国”无疑是复数,也就是说,当时存在多个“中国”的现象。如果我们按照由一个政权或一个中央政府管辖才算统一的话,毫无疑问,这一时期的“中国”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权,而是多个“中国”同时并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复数“中国”的现象不仅表现在地处中原地区的宋、卫、鲁、晋(韩、赵、魏)、郑等均称“中国”的多个“中国”之中,也应该表现在后来为“中国”所继承的秦、楚、燕、齐等边疆民族和政权之中。 秦汉时期,东征南讨,完成了对中原及南方的统一。吕振羽据此指出:“从商周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这是没有争论的。从秦汉以来,由于有三国、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辽金与两宋的分裂局面,还有像南诏、大理那些独立政权的存在,等等,有的同志便认为我国只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不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认为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为在这一长的时期中,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或总的趋势,是统一而不是分裂。”【65】翁独健在谈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提法的问题时说:“’自古以来‘,到底’古‘到什么时候?这个’古‘,一般是指秦汉。”【66】谷苞也认为:“自秦汉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67】这些学者都认为自秦汉时期开始,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汉距今两千多年,不可谓不古,因此,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从秦汉时期开始的,也是可以的。应该说,吕振羽、翁独健等学者的论述有一定道理,但这里仍然存在一个对“统一”如何理解的问题?如果认为大部分统一或基本上统一就算统一的话,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秦汉开始无疑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命题,但若从“中国”只有在一个政权或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下才算统一的话,这一命题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为,秦汉自称“中国”,这已获得学界的普遍认同,但同时我们还不能忽略与秦汉在北方对峙的匈奴也为后来“中国”所继承,也应该属于“中国”,但它并不归秦汉中央政府所管辖,两个“中国”并未实现统一,因此,这时期的“中国”仍然存在复数现象。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又进入分裂和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三国时期,蜀国和吴国虽然没有自称“中国”,但它们都为“中国”所继承,没有人怀疑魏、蜀、吴三国都是“中国”。东晋十六国时期,东晋是“中国”,进人中原地区的十六国也自称“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是“中国”,北朝也自称“中国”。这些政权后来都为“中国”所继承,因此,我们应该承认这些政权都是“中国”。如是,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也存在复数现象。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多数学者认为隋唐时期“中国”是统一的,因为地处边疆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及其政权均向隋唐称臣,它们要接受隋唐政府的册封,与隋唐政权是不平等的,可以称之为隋唐的地方政权,按此理解,隋唐应该是统一的。隋唐时期虽然建立了属国属部体系,但还是没有解决两个“中央”或多个“中央”的问题,仍然存在多政府多中央的问题。尤其是隋唐时期的吐蕃政权,仍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严格说来,隋唐时期的吐蕃并不归隋唐中央政府的管辖,仍然存在两个政权或多个政权并立的现象。吐蕃虽然不接受隋唐中央政府的管辖,但其祖先与古羌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甚至有人说,吐蕃是由古羌族发展而来。传说“大禹出于西羌”,【68】将西羌说成是大禹的后人,吐蕃也就与大禹之后有了联系。即使这一时期的吐蕃没有自称“中国”,但它为后来的“中国”所继承,也成了“中国”形成过程中的一源,自然也就成了“中国”。如是,则隋唐时期的“中国”也是复数,当时“中国”并未完成统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