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徵协奏曲(3)
合,自然不止合内外,同样也会合儒释,合经子。近代学者公然为佛弟子而研习佛学,使晚清佛学伏流汇聚成扬波巨浪;而诸子学复活竟再成专门学,简直是“婢作夫人”,也是近代学术变与合的两大因缘。今文经学家以先秦诸子并起创教、托古改制之意,贯穿经子;古文经学家“夷六艺于古史”,以史贯穿经、子,其后,在“重新估定一切的价值”的思想的指引下,客观评判诸子哲学,甚至从伦理学的发生,统论经学与子学。儒释融合早已是思想界的潮流,近代学术更是以佛说为理论武器和思维的资料,弥补其理性的饥渴,实现社会思想和哲学的革命。有所谓“争言定庵,源出佛典,饰以南华,门无钜子,可无论焉”[10],实在是儒、释、道的大汇合。龚、魏姑且不论,谭嗣同的《仁学》,康有为的《大同书》,梁启超的救世主义,章太炎的“俱分进化”、“五无论”,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哲学”,冯友兰的“真际”与“境界”,即使如李石岑“人生哲学大要”,也在显示融合儒佛的倾向。至于章太炎以分析名相始,以排遣名相终的治学之途,确然是与玄奘一脉的“秘密武器”。熊十力“评判佛家空有二宗大义,而折衷于易”的本心本体论的创立,即“新唯识论”的创立,尤其是援佛入儒,儒佛共济而实现的近代哲学的革命。金陵刻经处欧阳渐一脉,也是兼祧孔释,以佛解儒的。僧人借儒家学说,实现其入世转向的人生佛学也就无须赘言了[11]。 当然,新学理的输入,促成了新学科的兴起,诸如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皆为近代学术增添了异彩。“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也为近代学术界所乐道。这些皆可说是综合的新成果。 如此综合,形成了近代学术的新格局: 以传统固其根本,用国粹激动种姓; 以西学发展生产,改良政治,解放思想; 以佛理补理性思维之不足; 而子学的复兴则扩大了学术研究的领域,开拓了思维的疆界。 另外,近代社会名教奇变,而又以救亡图存,富国富民为主旋律,尤其要求学术直接与社会相联系,既治心,又治世,学术上也就需要集求真与致用为一体。就连专讲学术“可以求是,不可以致用”[12],“凡理想最高者,多不应用”[13]的章太炎,也表现出“求是”与“致用”的趋合心理,因而有“回真向俗”的应用哲学,既倡真如本体的唯实哲学以“契无生”,又有“无神宗教”、“五无世界”、“俱分进化”等,而“下教十善”;斥君权,求民权,去五心,从而促进政治的改良和社会的进步。至于启蒙期“以经术求治术”,世纪末的“维新改制”、“稽古论治”,其后的“输入学理,再造文明”,“乡村建设”,以及优生理论和社会结构之研究,还有“以佛法求世法”的人生佛学,“佛教护国论”种种,无一不是致力于“求真”、“求是”与“经世致用”相结合的学术思路。 应当说明,无论是变还是合,是复古还是创新,都是在比较的基础上,有所选择而予以综合与创新的。必须承认,任何一种长期被认同的文化,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有其贡献于社会、人生而普遍认同的价值,也都有其不足和负面影响。外来的东西并不是一切都好,自家的观念和价值系统也并非一切都坏。没有比较就难以分出优劣,没有比较尤其无法予以抉择。晚清以下,青年学子相率求学海外,新观念、新气象,摧毁了夜郎自大的心理定势,初以为西学便是走出困境的枕中鸿秘,所以面向西方,要“把西洋文明带些回去”,故而有“师夷长技”,“尽变西法”、“全盘西化”之说。然而,数十年学习西方的实践,不仅没有使中华民族再现辉煌,反而使之在困境中越陷越深。他们曾经迷茫,但毕竟觉醒。无组织,无选择,以多为贵的吸收或输入,是无济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显而易见,要建设中国文化的未来,无论是对古,还是对外,都存在一个比较和选择的问题,正像佛教东传中与黄老、儒道的比较与选择一样。然而“文化之异同,在学术上尤为显著”,“东西文化之比较,一至难之业”[14],正因为如此,学术上优劣异同之比较,也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由“惟以多为贵”的“梁启超式的输入”到“采其所本无而新之”,从而化合为一种“新的文化系统”,便是梁启超在比较中西文化优劣得失的基础上所要进行的选择与综合。严复所谓“统新故而观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15];张君劢以精神、物质文明评判中西,强调“合东西之长溶于一炉,乃今后新文化必由之途辙”,而“新文化哲学原理,当不外吾所谓德智主义”[16];梁漱溟所谓“全盘承受”,“根本改过”之说;唐君毅“以辨大异为求更大之大同大通之资”[17]的思维方式,以及张东荪的“认识多元论”,张申府新唯识派分析法与唯物辩证法之合一;胡适强调中、西、印、犹太、希腊文化二而合一的四大文明系统,李大钊的南道东方文明和北道西方文明之辨,汤用彤古今中外未必尽同,文化冲突与影响的双向性;还有欧阳渐“非宗教非哲学”的佛法研究,太虚的唯心、唯物、唯识论等等,无不是从比较入手,进行理性选择,从而实现“创化”的目的的,只不过他们的立足点有所不同,即文化趋同,或者说“合”的模式不同罢了。 收稿日期:1999-11-03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