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周恩来在“文革”中的错误不应回避和隐瞒,而对他在“文革”中的巨大积极作用和历史功绩,更应该给予充分肯定。这方面的事实材料太多,难以一一列举。我这里只是概括地列出这种特殊贡献的几个方面。 1.周恩来为维护党的团结和国家的完整统一,维护中国社会最低限度的正常秩序,而尽最大努力,费尽了心血。 2.周恩来始终抓紧和推动全国的工农业生产,对破坏生产的社会思潮和种种破坏活动进行了顽强不懈的抵制和斗争,保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 3.周恩来千方百计保护一大批老一辈革命家,努力保护各级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保护邓小平并使之复出,为党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保留了脊柱和栋梁。张闻天1976年在无锡的病床上说:“周总理是少有的人才。没有周总理,我们这些老干部早就不知到哪里去了。”(程中原:《张闻天的最后岁月》。《党史信息报》427期)可以说是反映了共同的心声。 4.周恩来为维护中国的国际形象,发挥巨大作用。他协助毛泽东打开中美交流之门;为推动国际新格局的出现作出了杰出贡献。 5.周恩来协助毛泽东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为保持党和人民军队的稳定和团结,发挥了任何别人都难以替代的重大作用。 6.周恩来以他的模范行动和人格魅力,为粉碎“四人帮”和结束“文化大革命”,准备了深厚的思想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悼念周恩来的“四五”运动会成为粉碎“四人帮”的起点,这其中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如果以上6点可以成立的话,那么每一点都有大量事实为基础,可以写出很有分量的好文章。 (九)总括以上各点,应该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邓小平的一段话可能是最适当的结论:“‘文化大革命’时,我们这些人都下去了,幸好保住了他。在‘文化大革命’中,他所处的地位十分困难,也说了好多违心的话,做了好多违心的事。但人民原谅他。因为他不做这些事,不说这些话,他自己也保不住,也不能在其中起中和作用,起减少损失的作用。他保护了相当一批人”。(《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第348页)起“中和作用”的内涵是什么?我理解主要是:化解矛盾,限制破坏,减少损失,促进生产,保护生机,准备复兴。我认为这是周恩来的最大功绩。在“文化大革命”那种特殊而困难的条件下,也只有他才能起到这样的特殊作用。这里我想重复一下,1996年我和崔久恒合作提交给周恩来研究述评学术讨论会的论文中的看法:“‘文革’十年无疑是他坎坷生涯中最为艰难、最为复杂,同时也是最能体现他毕生的信念、智慧和忠诚的岁月。‘文革’是共和国历史灾难性的一章,也是周恩来一生中悲剧性的一页。但也正是在这场全民族的大悲剧中,周恩来在党和人民中的威望达到了光辉的顶点。”(《周恩来研究述评》,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3月版,第559页)1976年以天安门为中心的全国人民悼念周恩来的运动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周恩来的理解、信任、支持和肯定。无数的鲜花、翠柏、花圈和诗词,也可以说,是广大群众给周恩来的一生特别是他在“文革”中的表现所作的结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