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军事思想述评(2)
三 左宗棠还对知己知彼,灵活机动,“多算胜少算”的克敌制胜思想作了比较深刻的理论总结。他说:“至用兵之道,规模局势,先后缓急,尚可预商。至临敌审机致决,瞬息不同,兵情因贼势而生,胜负止争呼吸,断无遥制之理。……窃维用兵一事,在先察险夷地势,审彼己情形,而以平时所知将士长短应之,乃能稍有把握。其中有算至十分而用七八分已效者,有算至七八分而效过十分者,亦有算至十分而效不及三四分者,更有我算多而贼不应,并有贼算出于我算之外者。始叹古云:‘多算胜少’,及‘每一发兵须发为白者,非虚语也。’”(22) 左宗棠既精辟地指出了战争中“规模局势、先后缓急,尚可预商”的周密计划性,又深刻地看到了战争中“审机致决,瞬息不同”,“胜负只争呼吸”的机动灵活性,这是战争的计划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他充分发挥了我国古代“多算胜少算”的军事思想,指出必须善于根据预先周密计算与战争实际进程符合的程度,不断总结经验,加强计划性,从而更加深化了对战争的计划性与灵活性的认识。他在收复新疆的战争中,正是运用这种思想,对战争规模、敌我兵力、军费开支、粮食需要、军火供应、运输线路、交通工具、骡马饲料、地理条件、气候变化、进攻时间、战争步骤等等,都进行了极为周密的筹划与精细的运算,制定了“层递灌运”与“缓进急战”的作战计划,并在实施中根据战场情况的变化,加以灵活机动地调整和发挥。战争的进程和结果,完全证实了左宗棠预见的正确性。 左宗棠每到一个新的战场,指挥一个新的战役,都要首先分析天时、地理、后勤供应及敌我双方等各方面的特点,然后确定自己的战略战术方针。例如,他用兵陕甘,平定回民起义时,就首先敏锐地看到西北用兵的特点是:“窃维粮运两事,为西北用兵要着。事之利钝迟速,机括全系乎此。”(23)且是“筹饷难于筹兵,筹粮难于筹饷,筹转运又难于筹粮。”(24)针对这一特点,他提出了耕(屯田)战结合,“剿抚兼施”(25)的方针。当收复新疆时,又针对新疆地区“道经戈壁,无水草,无民人,无牲畜,均须由关内筹划”(26)的地理特点,作出了“层递灌运”、“缓进急战”的战略决策。由于这些决策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因而,取得了预期胜利。他在“通筹”全国海防计划时,也从各地战略特点出发来思考:“就海防分言之,闽、粤、吴、越、燕、齐及孤县各岛,凡可收船寄碇之处,均宜察勘,预为之防。然合七省通筹,则只此一海,如人一身,有气隧、血海、筋脉、包络、皮肉之分,即有要与非要之别。天津者,人之头顶;大江三江入海之口,腰膂也;各岛之要,如台湾、定海,则左右手之可护头顶腰膂,皆宜严为之防。以此始者以此终,不可一日弛也。此外视如髋髀,谓其无足爱惜固不可,谓其必全力注之,亦不必也。北、东、南三洋,轮船常川会哨,自有常山率然之势”。(27)这反映了左宗棠不仅善于分析全国各地的不同战略意义,而且善于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辩证联系的观点。 四 一切从战争的全局出发,不争一城一地的得失,以歼灭敌人为主。这是左宗棠、曾国藩、胡林翼的重要用兵原则。左宗棠在浙江作战时,“谕将士击寇,以歼灭为期,勿贪克省城近功,惮遇阻而忘大局”。他说:“无论曾否克复省城,总以杀贼多少为劳绩高下。”(28)对湘军的这一用兵之道,蔡锷曾给予很高评价:“其以全军破敌为上,不以得土地、城池为意,所见尤精到卓越,与东西各国兵学家所唱道者,如出一辙。”(29) 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也尖锐地批判了那种害怕“打烂坛坛罐罐”,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军事方针,提出了“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30)灵活机动地运用“诱敌深入”的游击战和运动战,各个歼灭敌人,打了很多漂亮的歼灭战。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十大军事原则”中指出:“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往往需要反复多次才能最后地保守或夺取之”。(31)这里,毛泽东精辟地分析了歼灭敌人与夺取地方的辩证关系。解放战争时期,我各解放区指战员都自觉运用了毛泽东的这一军事原则。战争开始时,主动放弃一些城市和农村,让敌人背上包袱,拉长战线,分散兵力,使敌人的攻势很快成为“强弩之末”。我军则大踏步地进退,集中兵力,调动敌人于运动中加以各个歼灭,从而逐步赢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毛泽东的这一军事思想,也与左、曾、胡的军事思想有明显的相似之处。 五 体察百姓疾苦,严明军纪,以争取民心是左宗棠的又一重要军事思想。他掌握兵权之后,用兵最重军律,对于官兵上下,有所谓“行军必禁”之规定:凡犯奸掳烧杀者,查明即行斩示,决不宽贷;即打牌、聚赌、吃烟、酗酒、行凶、宿娼、私出营盘、聚众盟誓、妄造摇言揭贴之类,讹索民财,封掳民船、强负民货,皆当严禁。”(32)左宗棠所部确曾在一定程度上执行这些纪律,所以他曾自夸其军纪说:“综计师行八省,以至关陇全境,无论经过何地,所需军食,均自行备办觅雇,概照民价发给,未尝以丝毫供支累及地方,亦不准各省地方官藉口支应兵差,为开销张本。”(33)收复新疆时,左军转战千里而纪律严明,他多次指示各军:“大军所至,勿淫掠,勿残杀,王者之师如时雨,此其时也。”(34)他给嵩武军统领张曜的信中说:“此次大军所至,非申明纪律,严戒杀掠不可。如能以王土、王民为念,则南八城易复,而亦可守矣。”(35)因此,左军很受新疆天山南北路各族人民的欢迎,“各城阿齐木、阿浑、玉子巴什携酒酷、献牛羊,络绎道左。”(36)左宗棠后来论及出师新疆的问题时说:“此次师行顺迅,扫荡周数千里,克名城百数十计,为时则未满两载也。……至其本原,则仁义节制,颇有合于古之用兵。理主于常,而效见为奇,……贼以其暴,我以其仁,贼以其诈,我以其诚。不以多杀为功,而以妄杀为戒”,“使八城回民如去虎口而投慈母之怀,……故回部安而贼党携,中国服而外夷畏耳。”(37) 左宗棠每收复一地,都要“严饬富民捐赈,令军士就地耕垦,广招邻省农民,畀以耕牛,种籽”,(38)以恢复农业生产,安定民生。他主张“官无论大小,总要有爱民之心,总要以民事为急”;(39)“做官要认真,遇事耐烦。体察久之,无不晓之事,无不通之情。一片心肠,都在百姓心上,如慈母抚幼子,寒温饥饱,不待幼子啼笑,般般都在慈母心中……如此用心,可谓真心矣。”(40)左宗棠能够顺利地平定西北、收复新疆,巩固祖国西北的半壁河山,与他的这种“真心爱民”,“实心办事”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