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军事思想述评(3)
六 左宗棠在用兵西北之始就认识到:“自古边塞战事,屯田最要,……汉宣帝时先零反,赵充国锐以自任。其所上屯田三疏,皆主持久之义。宣帝屡召诮责,充国持议如初,卒定底定成效。”(41)又说:“自古用兵塞上,屯田以裕军储,车骑以遏突骑,方略取胜,剿抚兼施,一定之理。壮侯(赵充国)初不见信于汉,韩范(指北宋韩琦与范仲淹)终不见用于宋,是以数百年富强之区化为榛莽。”(42)左宗棠在收复新疆的民族保卫战争中,所运用的战略战术,连外国人也感到震惊,据《西国近事汇编》记载:“当初陕甘总督左钦帅募兵于关外屯田,外国人方且笑其迂。乃今观之,左钦帅急先军食,谋定而往,老成持重之略,决非西人所能料。1876年兵克乌鲁木齐,分略诸地,部署定,然后整军进征,强劲之虏阿古柏带领大队兵马应敌,离喀城2700里之遥,狐火宵鸣,鼓角晓震,有气吞天南之概,乃中途殒命,……汉兵自吐鲁番、库车进阿克苏,势如破竹,迎刃而解。其部伍严整,运筹不苟,如俄人攻基法一般。……中国至喀什噶尔一律肃清,可谓神矣。其克喀喇沙拉也,兵也寡胜。其克喀什噶尔也,兵以合围胜。使欧人当此,其军律亦不过如此。平时欧洲轻料中国,谓中国人不能用兵。今观中国之恢复回部,更胜于克复云南大理,足令吾欧人一清醒也。”(43)参加过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四星上将史迪威称赞左宗棠指挥的这次远征为“历史上最杰出的战役之一”,是“‘谨慎和大胆’、‘主动和毅力’的高度结合。左‘完全掌握了局势’,当遇到即便更著名的将领也感到为难的情况时,他采取了正确的步骤。”(44)可以说,左宗棠在备受屈辱的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大振国威的一页。 建国之初,王震率部进军新疆,同样实行了“屯田实边”的战略方针。毛泽东当即给予充分肯定:“我王震部入疆,尚且首先用全力精打细算,自力更生,生产自给。现在他们已站稳脚跟,取得少数民族热烈拥护。”(45)建国以后,我国在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建立了大规模的生产建设兵团,既发展了边疆地区的生产,又巩固了祖国的万里边防。作为这一战略措施的重要执行者之一的王震同志,曾多次给左宗棠以很高的评价。他说:“解放初,我进军新疆的路线,就是当年左公西征走过的路线。在那条路上,我还看到当年种的‘左公柳’。走那条路非常难苦,可以想见,左公走那条路就更艰苦了。……左宗棠西征是有功的,否则,西北大好河山很难设想。”(46) 左宗棠经文纬武,南征北战,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用兵经验,发展了我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他青年时代即以诸葛亮自命,自号“亮白”,后来又自称“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47)虽然有些居傲自夸,然而,后人“历古以来,书生戎马,而兵锋所指,东极于海,西尽天山,纵横轶荡,未有如宗棠者也”(48)的评价是比较公允的。 收稿日期:1994-03-09 收稿改稿日期:1994-06-14 注释: ①《左文襄公书牍》卷3。 ②③《曾文正公书札》卷6,卷15。 ④《曾国藩全集·家书》,第384-385页。 ⑤(15)(16)(19)(20)(47)(48)《近百年湖南学风。湘学略》,第30,39,39,40,40,103,35页岳麓书社1986年版。 ⑥《胡文忠公遗集》卷三十九。 ⑦(29)《蔡松坡集》,第1250页。 ⑧⑨(11)(12)(13)(14)(17)(18)(22)(23)(24)(25)(26)(27)(28)(38)(41)(42)(43)《左宗棠年谱》,第5,387,272,243,300,136,315,245-246,291,249-250,164,240,264,272,93,93,141-143,143,342页。 (44)姚凡立等译:《蒋介石的外国高级参谋长--史迪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5月版,第230页。 ⑩(46)《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版,第499,61页。 (21)《曾文正公全集·书札》卷一十四。 (30)(31)《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卷211页,第4卷第1247页。 (32)(33)(39)(40)《左文襄公在西北》第41、42、208、208页。 (34)《清史稿·列传》第199页。 (35)(37)《左文襄公全集·书牍》,第36-37,61-62页。 (36)曾毓瑜:《征西纪略》卷四。 (46)杨慎之:《左宗棠研究论文集》,第2页。 (49)本文资料主要取自彭大成:《湖湘文化与毛泽东》,湖南出版社,1991年11月版。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