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重读史学名篇 汲取历史启悟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北京党史》 翟清福 参加讨论

【编者按】今年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师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发表60周年,也是明王朝灭亡和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在北京失败360周年。历史的风烟虽已远去,而史学宏论却常读常新。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研究历史的兴衰,探索执政规律是党史工作的根本任务,而《甲申三百年祭》正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作。本刊特发表几位专家的纪念文章,以飨读者。
    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以下简称《甲申》)发表于明末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后的第5个周期(1944年)。
    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在国统区还开辟了一条文化战线,有一支由文化人组成的队伍。党把一群渴望为抗战出力,有志于文化研究而困难重重的学术工作者组织在一起。这群文化精英多是有名望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民主人士。在党的领导下,对日寇口诛笔伐,击退敌人的文化侵略,驳斥汉奸理论;对人民群众进行抗日宣传,通过办报刊、演讲、撰文、著书、编剧与演剧鼓舞人民的斗志。与此同时,一批学者还出版了许多科学研究成果。郭沫若等人的《十批判书》、《先秦诸子概要》、《中国古典社会史论》、《中国史纲》等等就是这一时期的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研究的,因而也是具有开拓性的名著。
    抗战时期,在异族入侵的特殊历史条件下,明朝末年的历史和明末农民战争格外使人关注。由于人们各自的立场和出发点不同,对明末历史所作的解说不尽相同,有的结论甚至是截然相反、对立的。在对待起义农民的态度上,持否定态度者较多。从1914年至1944年30年间国内发表的关于明末农民起义的十几篇文章来看,对农民起义多称“匪”、“流寇”、“匪乱”等污蔑之词。这一方面是由于受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蒋介石政权为其现实政治的需要而对农民起义进行诋毁、攻击。
    1943年3月,由曾投降过日本的汉奸陶希圣写的《中国之命运》一书,以蒋中正的名义出版。书中,把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归咎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而只字未提他们对革命的背叛、屠杀、围剿,不提“九一八”以来国民党政府妥协、媚敌的外交军事政策所造成的恶果。书中把抗击、牵制着六分之五日伪军的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抗日根据地,诬为“军阀武力割据”、“破坏统一”。相反,把将半壁江山拱手让敌的国民党,称为中国命运的“寄托”、“中华民族复兴的大动脉”等等。这预示蒋介石在今后要更加独裁和专制。书中有如下一段关于明末历史的文字:“我们中国百年来的国势陵夷,民气的消沉,大抵以不平等条约为造因,不平等条约订立的过程。全为中国国耻的纪录。而国耻之所以招致,又必须追溯于满清一代政治的败坏,尤其是学术与社会的衰落。……明朝的末年,政治腐败,思想分歧,党派倾轧,民心涣散,流寇横行。三百年的明室,在李闯张献忠等流寇与满族的旗兵,内外交侵之下,竟以覆灭。自满族入关以后,中国的民族思想,便渐渐消灭了。”
    陶希圣的《中国之命运》,攻击中国共产党“搞分裂,破坏团结抗战”。还怕别人看不明白,于1943年4月1日,又发表《读<中国之命运>》,直言不讳地说,就是要人们“皆以此书之论点以察往事而厉今兹”。陶文出笼后,果然有人起来响应,按照《中国之命运》的调子去“察往事”,并且得出了“明末‘东事’与流贼为二祸”为明朝灭亡的原因。这里的“东事”,是指江南东林书院一些士大夫集团,即“东林党”。“东林党”因议论朝政,弹劾魏忠贤,而遭迫害;“流贼”主要是指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
    1944年3月1日,在沦陷区,由大汉奸汪精卫题词的《政治月刊》上发表了柯尊西的《甲申述旧》一文。该文说:此文“一来纪念这思宗殉国的三百周年,二来替自己,也可以抉一些教训”。该文从崇祯皇帝的经历中找出来几条“教训”,条条都是为汉奸的“大业”辩解,还大言不惭地说是为“救国救民”才当日寇的走狗,为继续卖国出谋划策。然而,对清兵入关却避而不谈。击作人在他的《苦口甘口》一书中,则大骂“李自成本来不是好东西”。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之命运》一书的内容,组织了批判,在延安的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文章。在国统区,值朱明王朝灭亡和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胜利攻入北京三百年之际,党的《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都准备辟专栏发表纪念文章。1月15日,于怀(乔冠华)等编辑与郭沫若在重庆天官府4号,共同拟定了撰稿人名单。郭沫若决定也著文纪念。
    《甲申》一文,于1944年3月16日送交董必武,19日起开始在《新华日报》连载4日。该报还发表了署名“宗顾”的《三百年前》一文,对研究明末历史的现实意义作了说明:“这段历史虽是整三百年前的事,但特别因为现在我们正挣脱出一次新的亡国危机,回味起来,是更能感受到新鲜的意义的。何况至今,许多无耻的汉奸所干的正是当年的洪承畴、吴三桂的勾当,而因为受了传统历史的束缚,还有人把明末的农民起义目为寇贼,反把卖国求荣的洪承畴当做贤哲,那么,把这段三百年前的历史弄弄清楚就更是有意义的事了。”3月20日,在该报副刊《拆散的百科全书》栏中,发表了《甲申事变--明末亡国的历史》一文,对明末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形势的急剧变化,作了介绍。4月15日《群众》周刊发表了柳亚子的《纪念三百年前的甲申》、翦伯赞的《桃花扇底看南朝》、《明末的政治风气》和《明末清初史学的时代意义》等纪念文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