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中国科举史上的最后一榜进士(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 刘海峰 参加讨论

甲辰科进士在文化界出名者较多。状元刘春霖是所谓“第一人中最后人”,随许多同年先人进士馆,后留学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深造。1907回国,历任咨政院议员、福建提学使、直隶法政学校监督等职。民国初年任袁世凯大总统府内史。1917年12月,任中央农事试验场场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建立了伪政权,日伪企图借重刘春霖的高名,派人动员他出任北平市市长,被他严词拒绝。身处铁蹄之下,刘春霖坚贞不屈,始终不愿出来为日本侵略者效劳,保持了晚节,于1942年卒于北平。[27]刘春霖最出名的是他的书法,尤其是小楷在民国时期名重一时,留下精美的小楷字帖和大量的墨宝。最后一榜进士还有不少人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痕迹,如在民国时期提倡尊孔读经、组织孔教会的陈焕章,民国初年“画坛领袖”、在诗文词曲方面颇有建树的姚华,等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几位末科进士还对科举制本身作过研究与反思。末科榜眼朱汝珍也曾游学东京法政大学,回国后曾任国史馆编修、实录馆纂修,民国时期所编《词林辑略》由中央刻经院印行,该书对清代翰林的科分、出身、字号、籍贯、简历、著作等都有详细的记载。而末科探花商衍鎏50年代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受国家领导人的指示,于1956年以83岁之高龄,写出了《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一书,于1958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商衍鎏作为清末探花,该书的写作和出版受到特别的关注,该书也是此类著作中最详尽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商衍鎏的另一部著作是196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太平天国科举考试纪略》,该书虽然影响较小,但颇为深入,至今仍是研究太平天国科举制度最全面的著作。另外,末科进士贾景德根据自己参加科举的亲身体验,写出《秀才·举人·进士》一书,1946年在香港出版。废科举后出版的科第中人撰写的科举研究著作只有寥寥几部,而末科进士就占了4部,这也是他们在历史上的贡献之一。1904年甲辰科考试是中国科举史的尾声,而朱汝珍、商衍鎏、贾景德等末科进士撰写科举研究著作,在他们的人生旅途上奏出了最后的乐章,也为科举制发出了隔世遗响,成为中国科举学史上特殊的插曲。
    【参考文献】
    [1]赵尔巽,等。清史稿:卷108·选举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W.E.MACKLIN,TheTriennialExaminationsinChina[J].TheEastofAsiaMagazine,Vol.2,1903.
    [3]梁章钜。科目[A].浪迹丛谈:卷5[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
    [4]梁启超。饮冰室文集类编:上册[M].东京:下河边半五郎发行,1952.
    [5]礼部政务处。会奏变通科举章程[M].北京:礼部政务处,1901.
    [6]C.H.LACEYSITES,ChineseCivilServiceExaminations[J].TheEastofAsiaMagazine,SpecialEducationalNumber,June,1904.
    [7]张之洞,袁世凯,奏请递减科举折[A].光绪政要:卷29[M].上海:崇义堂,1909.
    [8]张百熙,荣庆,张之洞。奏定学堂章程[M].武汉:湖北学务处,1904.
    [9]刘海峰。中国科举史上的最后一科乡试[J].厦门大学学报,2003,(5)。
    [10]法式善,等。消秘述闻三种: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2.
    [11]范沛潍。清末癸卯甲辰科会试述论[J].历史档案,1993,(3)。
    [12]沈钧儒。会试墨卷。清代朱卷集成:90册[M].台北:成文出版社,1992.
    [13]张茂炯。会试墨卷。清代朱卷集成:90册[M].台北:成文出版社,1992.
    [14]傅增浚。会试墨卷。清代朱卷集成:90册[M].台北:成文出版社,1992.
    [15]章梫。会试卷。清代朱卷集成:91册[M].台北:成文出版社,1992.
    [16]舒元璋。会试墨卷。清代朱卷集成:90册[M].台北:成文出版社,1992.
    [17]殿试策题[N].大公报(第730号),1904-07-08.
    [18]商衍鎏。我中探花的经过——并谈光绪甲辰科殿试鼎甲名次变易的实在情形[N].大公报,1958-10-21.
    [19]时事要闻[N].大公报(第730号),1904-07-08.
    [20]商衍鎏。科举考试的回忆[A],广东文史资料:第3辑[C].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62.
    [21]礼部示谕[N].大公报(第726号),1904-07-04.
    [22]新贡朝考等第名单[N].大公报,1904-07-16.
    [23]张之洞。酌定新进士入馆办法片[A].张文襄公全集·奏稿:第2册卷61[M].北京:中国书店,1990.
    [24]潘懋元,刘海峰。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高等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25]张亚群。清末奖励科名考试的实施与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3,(2)。
    [26]陈壁,等。奏会考进士馆游学毕业学员情形折[J].政治官报(69号),1907-12-19.
    [27]李盾。中国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J].炎黄春秋,1998,(10)。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