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试论世界法西斯运动的第一次浪潮(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 陈祥超 参加讨论

当时,在芬兰还有另一支亲法西斯势力,即内战中的白卫军。战后他们没有解散,而是改称为“国民卫队”,与国家正规军同时存在。它装备精良,有自己的总司令。意大利法西斯运动得势对它产生强烈影响。他们支持大学生卡累利阿协会仿效意大利法西斯运动,以暴力夺取国家大权。但是由于芬兰的法西斯运动缺乏群众基础,所以它在第一次浪潮时期也未能获得成功。
    除上述国家外,在世界法西斯运动的第一个浪潮时期,奥地利、比利时、瑞典和巴西等国的法西斯组织或准法西斯组织都相继出现,并泛滥于一时,但从整个世界角度来看,除意大利法西斯运动外,其他国家,其中包括德国和日本的法西斯运动 在内,在第一个浪潮中均未对各自国家的政权构成威胁。
    初期法西斯运动的共同特征
    法西斯主义的历史说明,各国的法西斯运动均反映着各自国家不同的民族与历史背景,具有自己的类型与特征。比如在第一个浪潮时期兴起的法西斯运动,有的在要求与行动上都比较激进,有的从一开始就以极右的面目出现;有的进行疯狂的反犹活动,有的却不反对犹太人;有的采取暴力行动,发动武装政变夺取政权,而有的则企图以合法手段达到上台的目的。情况可谓十分复杂。但通观法西斯主义的历史便不难看出,在第一个浪潮时期兴起的各国法西斯运动基本都具有下述共同特征。
    第一是它们多数都是崛起于社会中下层的右翼狂热运动。
    如前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参战国长期陷入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之中,大批中小企业因此而破产倒闭,失业者的队伍日益庞大。像德国和意大利等国都有上百万,乃至数百万的失业者。他们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破产的中小企业和失去工作的工人。这些本来就十分困难的中小业主和工人,破产或失业后在沉重的苛捐杂税和急剧的通货膨胀的冲击下,处境变得更加恶化;二是失去土地的农民。这些靠土地生活的人,不仅苦于高额捐税,而且还要遭受残暴的封建剥削和高额地租的盘剥。他们当中的许多人被逼无奈最后沦为失业者;三是战后复员回到城乡的为数众多的退伍军人。这些人回到家乡后职业无着落,生活无保障,多数人浪迹社会成为失业者。这三类人都郁结着满腔的怨恨和不满,非常容易接受法西斯运动的极端民族主义纲领,尤其是退伍军人更易被法西斯运动的暴力行动所吸引。反过来,这些退伍军人对于推动法西斯团体成为右翼狂热运动起了重要作用。这是因为他们崇尚武力,渴望扩张,习惯于法西斯的那种军事化管理,热衷于暴力恐怖的活动方式,并强烈要求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更为重要的是,从德、意的情况来看,法西斯运动初期,其成员多半来自退伍军人,使得“法西斯党成为退伍军人的一个松散组织”。而且以他们为主组成的法西斯武装“是对反对派进行恐吓的有效工具”[19]。当然,从作为法西斯运动的社会基础来看,其他两类人所处地位也不容忽视。
    各国法西斯运动在第一个浪潮时期的第二个共同特征,是以极端民族主义作为其政治纲领的核心,以侵略扩张、发动侵略战争作为其一切重大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从上述各国法西斯运动的政治纲领中可以看出,法西斯主义从其在第一个浪潮中兴起那天起,就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其主导思想,以扩张领土为目标。各国,尤其是意、德的法西斯运动都是由那些不甘心忍受英、法、美三国构筑的凡尔赛体系束缚的极端民族主义分子所建立。他们一心要撕毁凡尔赛和约,都想通过扩张,通过发动侵略战争来建立各自的“大帝国”。“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从建立那天起就扬言,要以武力夺取伦敦条约所许诺的领土。说什么意大利“完全有理由要求生存空间”,“向祖国的领土以外去扩张”[20]。
    德国纳粹党提出通过战争摧毁凡尔赛--华威顿体系,夺取“生存空间”,“建立大德意志帝国”[21],进而确立起由它称霸世界的新格局。
    日本民间法西斯运动犹存社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想表现得也很突出。它在其纲领中罗列了一大堆“改造国家”、“解放亚洲”、“解放人类”和进行“世界革命”等词句。其实,它的根本就是在于建立一个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大日本帝国”[22]。
    芬兰的“大学生卡累利阿协会”则醉心于大芬兰主义。它的目标是先征服东卡累利阿,然后再控制北欧,乃至整个欧洲。
    匈牙利的法西斯运动则把“匈牙利主义”作为它政治纲领的核心,叫嚷要恢复马扎尔古代的支配地位,建立一个从喀尔巴阡山到亚得里亚海的“伟大的喀尔巴阡--多瑙河国”[23]。
    从表面上看,英、法两国法西斯运动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想似乎不太突出,因为这两国的法西斯运动所强调的是要确保各自国家的“优越地位”,也即保护英、法两国的殖民帝国体系,而不强调向外扩张,因此也未提出发动新的战争。其实,英、法的法西斯运动也同其他国家的法西斯运动一样,也是以极端民族主义作为其政治纲领之核心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它们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想主要表现在维护本国的殖民体系不受损害和继续维护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所确定的优势地位不被削弱。
    另外,德国、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等国的法西斯运动均在各自的政纲中把犹太人作为“头号敌人”予以消灭。其他国家的法西斯运动虽然未公开提出反犹,但也都认为自己是“优等种族”,有权统治世界。由此可见,法西斯主义的极端民族主义是以反动种族主义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法西斯运动的第三个共同特征,是既反对布尔什维主义和社会主义,又反对资产阶级民主制。
    在第一个浪潮时期,虽然各国的法西斯运动都参加了议会竞选,有的甚至坚持以合法手段作为取得政权的唯一可能途径。但总的说来,各国的法西斯运动在政治上都排斥和否定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基本原则和传统,而且一旦得势就立即废止议会制。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于1922年10月上台后,就着手以暴力恐怖行动推行法西斯一党专政。其他国家的法西斯运动因在第一个浪潮时期尚未能取得政权,当时它们反对资产阶级民主制主要还表现在口头上或宣传上。但是,在反对布尔什维主义和社会主义,以及反对共产党和社会党等工人阶级政党方面,所有的法西斯运动从一开始都诉诸于行动。他们一方面在各自的政纲中公开宣布要与共产主义为敌到底[24];另一方面采取暴力恐怖手段破坏、捣毁工人阶级的组织,袭击或杀害其领导人,成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运动的别动队。
    值得指出的是,第一个浪潮时期法西斯运动的这些共同特征随着法西斯势力的增长,到第二个浪潮时期,也即德、日等国的法西斯政权建立后,又有所加强和扩大。
    注释: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国际范围内,先后掀起两次法西斯运动的浪潮。第一次自战争结束至20年代初期,这是法西斯运动的滋生期。这次浪潮除意大利法西斯先声夺人夺取国家大权外,其他国家的法西斯运动未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第二次浪潮开始于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最后走向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②《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20-621页。
    ③[20]《阿尔弗雷多·罗科政治论及演说集》第1卷,罗马1938年版,第71-72、22页。
    ④意大利于1915年4月26日同英、法、俄签订《伦敦条约》,作为意大利参战的条件,条约允诺战后将奥地利、南斯拉夫的一些地方划归意大利。而战后,英、法等国拒不履行该条约。
    ⑤加莱阿佐·齐亚诺:《意大利面临战争》,米兰1939年版,第16页。
    ⑥路易斯·尤·斯尼德编:《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文献史》,纽约1981年版,22页。
    ⑦[21]康拉德·海登:《德国国社党史》,商务印书馆1943年版,第40、30-32页。
    ⑧[24]维尼乔·阿拉尔迪:《黑衫队进入议会》,米兰1974年版,第45-46、125-126页。
    ⑨据意大利国家法西斯中央组织秘书处公布的材料,到1921年12月31日,法西斯党共有党员218453人,而此时作为第二大党的社会党共有党员216327人。
    ⑩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于1919年3月23日成立后,于1920年5月24日在米兰举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与地主、资产阶级联合的新的行动宗旨。
    [11]“棒束”在古罗马时期名曰:“法西斯”,是独裁官、执政官和大法官出游时扈从手中举着的权力标志,象征他们有权对违背其意志者处以鞭笞或死刑。“棒束”其形状是一捆削得整齐,且粗细、长短相同的圆棍,中间插一柄斧头,外用红绳紧系。
    [12](日本)《现代史资料5·国家主义运动(二)》,水蔫书房1964年版,第4页。
    [13]卡尔·迪特利希·埃尔德曼:《德意志史》第4卷上册,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275页。
    [14][15][23]弗·卡斯顿:《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82、82、190页。
    [16]奥斯瓦尔德·莫斯利:《法西斯主义:百题问答》,伦敦1936年版,第1页。
    [17]阚思静选译:《1919年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3页。
    [18]马文·林塔拉:《芬兰政治生活中的极右派》,印第安纳布卢明顿1962年版,第48页。
    [19]丹尼斯·麦克·史密斯:《墨索里尼》,米兰1983年版,第64页。
    [22]万锋:《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兴亡》,大兴出版株式会社1989年版,第58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