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八大前后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认识轨迹
毛泽东在中共八大前后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认识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轨迹。探寻这一轨迹会发现,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接近客观实际,后又因国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偏离实际的过程。对这一过程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 一、最初的分析和预见 毛泽东在八大前后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认识,是与他建国前后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实际上这是他对同一问题思考的前后相继的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思考成果直接与后一阶段的认识密切相关。依据毛泽东的分析,建国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然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依据是:第一,“中国人民用革命战争胜利地打倒了反动派。”[①]虽然中国人民与美蒋反动派的矛盾还存在,但已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了。第二,随着上述矛盾的变化,中国的整个形势必然由战争转向和平。和平局面的出现,既实现了民主革命的基本目标,又意味着建设过程的开始。第三,新的人民政权的出现,将改变旧的经济结构而出现新的经济结构。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的国营经济处于主导地位,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一起“构成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②]。经济领域里还会有矛盾,但不是对抗性的,而是相互需要从而可以相互协调的矛盾。第四,与上述经济变动相伴随的是“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③]。这表明,建国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将发生变化,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不再是主要矛盾,中国的落后农业国现实与我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国的目标之间的矛盾,将成为主要矛盾。对此毛泽东于1949年3月即明确指出:革命胜利后我们要“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④]。 毛泽东认为,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党的工作中心也必须由打仗转到生产建设上来。他说:“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务须避免盲目地乱抓乱碰,把中心任务忘记了。”[⑤]我们的党、政、群众团体等项工作,“都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⑥]。他还把这一点向党外人士作了肯定的说明。1949年6月1日他在给张澜的信中指出:“今后工作中心在于建设,亟盼各方友好共同努力。”[⑦]不久他在新政协筹备会上的讲话中再次指出:我们必须“有系统地和有步骤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国防的建设工作”[⑧]。 从建国到社会主义改造结束这一过渡时期,毛泽东对于改造和建设两方面工作都没有忽视。他正确地处理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创造性地把改造和建设的任务统一于一个总路线之中。他说:“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⑨]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毛泽东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重要地位。他清醒地认识到,为了解决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必须搞好建设,若不通过建设来建立强大的公有制经济,就不可能团结与改造民族资产阶级。反过来说,我们团结与改造资产阶级的工作也有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一面,他提出,为了搞好建设,“我们一方面要同他们作斗争,另一方面要团结他们”[⑩]。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既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又改造民族资产阶级,从而在发展工商业的过程中逐步改变生产关系;通过办合作社,既团结农民,又改造农民,从而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逐步改变生产关系。这些经验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决不忽视或脱离经济建设进行社会改造,而是把改造建立在建设的基础之上,使二者密切联系,相互推动。 毛泽东上述认识轨迹表明,他在建国前后分析并预见到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将转变为我国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与我党建设现代工业国目标的矛盾,党的中心工作也要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二、接近客观实际的认识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在社会主义改造结束后更加接近客观实际,并且形成了一个基本观点,即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前一句话是对他建国前后对此问题认识成果的继承,后一句话是对前一句话的丰富和发展。 社会主义改造结束以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深入了一步,他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指出:“总之,我们要调动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11)他在此文中重点谈的是经济建设问题。同时围绕着经济建设谈到了其他一些关系问题。可见他当时对我国主要矛盾的认识较为正确也较有预见性。他在1956年8月中共八大预备会上的讲话中对这一认识有了进一步的表述,他说:“我们团结党内外、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目的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12)他形象生动地指出了我国经济落后的现实与人民需要、党的目标之间的矛盾。他说,地球上只有我们是六亿人口的国家,过去人家看不起我们是因为我们在经济建设上不行,钢一年只有几十万吨,建国后也不多,今后要逐步搞起来,要努力实现第三个五年计划超过两千万吨钢的目标。我们要改变一百多年落后的情况,要赶上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再过五六十年超过美国是一种责任,“你有那么多人,你有那么一块大地方,资源那么丰富,又听说搞了社会主义,据说是有优越性,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象个什么样子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13)毛泽东当时虽然对我国经济建设前景的估计过于乐观,但他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还是比较正确的。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在他亲自主持起草的八大决议中有了更集中的表述。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毛泽东在八大期间和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坚持他的上述认识。八大会议期间他在会见一些外国党的代表时多次谈到,斯大林犯的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根本原因在于他的认识落后于苏联变化了的实际,他没有看到苏联的客观形势已经发展了,国内的剥削阶级已经基本上消灭了,社会已由这一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即已经进入到要用和平的方法来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阶段了。1956年11月,毛泽东在八届二中全会上的发言中肯定,我们“国内阶级矛盾已经基本解决”了,同年12月他在给黄炎培的信中再次肯定了这一点。1957年1月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指出,要注意一些思想动向问题,“台风年年有”,但现在的建设时期,剩下一部分阶级斗争,大量表现的是人民内部的斗争,对于这个方面我们的经验不足,值得好好地研究一下。同年3月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他表示不赞成以“阶级斗争为主”的观点,认为八大已作了结论:阶级斗争基本结束。 由此可见,毛泽东在八大前后这一段时间里,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基本观点: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的中心工作必须由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一基本观点应该说是比较合乎实际的。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