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试析戊戌维新思想家的新民观(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人文杂志》 吴乃华 参加讨论

第三,以平等为基础的法制思想。中国封建社会实行人治,成文法中只有一些禁止性刑法条文,规定了人们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缺少涉及人民应该享有的权利及政府与人民相互关系的基本法,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建设。有鉴于此,严复翻译了孟德斯鸠的《法意》,介绍了西方近代法制思想,其一是自然法,认为人们生而平等,没有尊卑贵贱之分,平等就是宪法的精神。其二是社会契约论,主张主权在民,政府由人民公举,政府的存废取决于它是否遵守与人民所订契约,如果它违反契约,人民有权更换政府,其三是法律与自由的关系,严复认为只有依法行事才能保障自由,"自由就是做一切法律许可的事的权利"。在相互依存的社会中,有违法行事的自由,就没有依法行事的自由。其四是权力制衡论。严复指出不受制约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如果政府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人民也就不再享有自由。严复重视法制建设的思想,接触到近代化的重要课题,只有一切依法行事,才能激发人民参与改革的热情,才能避免"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由执政者的个人品质、好恶与进退决定改革命运的不利状况,使近代化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第四,以公民为主体的民族国家观。梁启超认为,欲保国救国,必先使人民爱国,即具有近代国家思想。近代国家思想有四个要点:"一曰对于一身而知有国家;二曰对于朝廷而知有国家;三曰对于外族而知有国家;四曰对于世界而知有国家"[①e]。也就是说,国家不仅是朝廷的国家,而且是民族的国家,是每个国民的国家;国家的兴衰不仅与皇帝有关,而且是全民族的责任,是每个国民的责任。这种思想强调君主不能高于民族和国民,这就超越了戊戌时期"君民共主"的国家观,开始具有君民平等的意识,具有近代国家观的萌芽。据此梁启超指出,中国当前迫切需要建立民族国家。鉴于西方列强是所谓"民族帝国主义",有很大的侵略性,所以中国人民在争取自身的自由时,首先必须争得民族的自由,建立民族国家,才能与西方抗争。因此他反复强调,培训具有民族主义精神的国民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目标,如此才能使中国人结为团体,自立竞存于优胜劣败的世界上[②e]。
    第五,义利协调的劳动价值学说。几千年来,儒家义利观占据统治地位,它表面上讲义不讲利,实际上封建统治者按照权力的大小取利,根本不顾正当的经济规则。严复认为这是现代化发展迟缓的重要原因。什么是经济活动的规则呢?严复认为就是由亚当·斯密所阐述的劳动价值学说,即商品的价值由包含于其中的劳动所体现。他在所翻译的《原富》中指出:"功力者,物相为易之真值也。而百产之值,皆可以功力第高下矣!"他还从供求关系、地理位置及产品质量对价格的影响等方面,对亚当·斯密的理论进行了修正和补充。这种思想对于中国的近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适应了建立在机器大生产基础之上的市场经济的需要,提供了其理论依据;一方面,它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在传统的自然经济状况下,个人的经济活动与市场联系甚少,人民很难认识到自己的力量,不得不寄希望于超自然的崇拜或高高在上的君权。经济上的离散性和政治上的依附性产生不了民主思想,这种状况不改变,即使将民主政体从外部移植进来,也很容易变形失真。为了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必须有一个使之能够生存和发展的经济环境,这就是近代商品经济环境。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所遵循的是按照价值规律的等价交换原则,这种交换的等价性决定了平等性,并进而要求政治上的自由平等民主。严复所主张的经济自由和劳动价值学说正是体现了近代化的经济实质。
    戊戌时期及变法失败后的一段时间,通过对中国改革的反思和中西近代化的对比,维新思想家认识到,欲建设近代民族民主国家,必须有与此相适应的合格国民。由于专制制度数千年的压抑摧残,中国的国民素质很低。在专制制度下,国家是帝王的私产,人民为皇帝的奴仆,既没有权利,也没有独立的人格,与民主政治对人的要求截然相反。因此维新思想家十分重视开民智,认为只有开启民智,造就新型的国民,才能为实行民主政治,建立富强的新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他们指出,新型的国民必须具有独立自主人格和国民权利思想,强调权利、自由、自治和自尊对于民主政治的重要意义。因而在戊戌变法之后的若干年内,他们不再仅仅从政体变化的角度来谈论民主,而是将思想自由和独立自主人格看作民主政治的基础;不再借助圣人的光辉来鼓动参与改革的自觉性,而是直接了当地鼓吹"新民",深刻阐明"立人"对于立国的重要意义。尽管由于历史的局限,维新思想家最终还是站到了保皇阵营一边,但无论如何,他们在戊戌变法之后宣传的新民思想,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对于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启蒙思想的先声。
    注释:
    ①a《谭嗣同全集》。
    ①b《康有为政论集》上,第134页。
    ②b梁启超:《说群序》。
    ③b康有为:《论语注》。
    ④b《康有为政论集》上,第211页。
    ①c梁启超:《论专制政体有百害于君主而无一利》,《新民丛报》第21号。
    ②c梁启超:《拟讨专制政体檄》。
    ③c严复:《辟韩》。
    ④c梁启超:《新民说·论进步》,《新民丛报》第10号。
    ⑤c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⑥c梁启超:《答某君问法国禁止民权自由之说》,《新民丛报》第25号。
    ①d严复:《论世变之亟》。
    ②d严复:《原强》。
    ③d严复:《穆勒名学》按语。
    ①e梁启超:《新民说·论国家思想》,《新民丛报》第4号。
    ②e梁启超:《论教育当定宗旨》,《新民丛报》第1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