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英国是怎样强占香港地区的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理论月刊》 萧致治 参加讨论

我们祖国的南疆,有一颗"东方明珠",这就是香港。今天人们说的香港,实际是指香港地区,包括香港本岛、九龙半岛和周围200多个岛屿。这些都是英国在19世纪割去或租借的,因此统称香港。今年7月1日,香港地区即全部回归祖国。重温一下这段被割租的历史,对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精神是有重要意义的。
    一、英国侵占香港蓄谋已久
    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三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我国先民已在这里休养生息。香港地区在汉代属于南海博罗县,东晋成帝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始设宝安县。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改为东莞县。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又分东莞南部设立新安县。1914年新安县改称宝安县。从南北朝起,历代皆派有兵丁在这一带驻防。到了明代,由于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骚扰,香港地区的管理进一步加强。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明太祖在粤设立广东海道,建置卫所,加强防守。这一地区属南海卫东莞、大鹏千户所巡防。明末又设立广东水师,分别组成六寨。这里属广州寨。寨总部就设在南头,配有战船近60艘,水陆兵丁1800名,曾多次击败倭寇和葡萄牙与荷兰的入侵。
    到清代,香港地区已建立相当完善的军政制度。香港岛上的赤柱、红香炉均派有清朝正规军驻守。九龙半岛则建有九龙城寨和炮台,派遣兵丁防守。据1841年5月15日《香港公报》记载,香港岛上住着渔民、农民和打石工人等约5000人。九龙半岛居民无疑更多。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长期在这里从事渔业、农业、盐业、采珠业、制香业、商业和航运业等。
    英国非法侵占香港岛是在1841年1月26日。但它对香港地区的侵扰,则远远在此之前。还在1683年7月,英船"卡罗莱娜"号即曾到大屿山岛从事秘密交易。1689年9月,英船"防卫"号碇泊于"澳门东侧的15里格处"。据马士推测,"停泊的地点可能是香港港口或其邻近,也可能是急水门",[①]这是有记载的最早到达香港地区的英船。
    1741年,英国皇家兵船"百夫长"号载着海军司令安逊来到中国海域,进行武装窥探,曾在香港南部停泊修理。这是英国到中国的第一艘兵船,早于英国强占香港整整100年。
    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使华,在向清政府提出的6点要求中,于提出割让舟山附近小岛的同时,也提出"准许他们在广州附近有同样的权利"[②],也就是将广州附近一块类似舟山小岛的地方让给英国。这里虽然没有明确点出香港,实际是指香港。
    到了19世纪,英国侵占香港的活动明显加强。从1806年起,东印度公司的水文地理学家霍斯伯格连年在华南沿海进行勘测,后来给英国外交部写了一个调查报告,里面多处提到香港水域。他认为急水门是个可供各种船只停泊的锚地,香港岛和南丫岛之间的海峡是良好的避风港。香港北面的鲤鱼门形成一个可容纳大小船只的优良海港。港岛南部大潭湾也是一个良好的避风港[③]。
    1816年,英使阿美士德使华,当到达中国南海时,趁机"对于这个港口和全岛作了仔细的调查。回国后作了详尽的报告",赞扬香港"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良港"[④]。
    182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曾用20万两白银买通两广总督李鸿宾,占据香港外之恃山。在此建立楼房,作为"往来安歇地"。后因广东巡抚朱桂桢反对,才"将余地毁去,屿地追回"[⑤]。
    1833年,前东印度公司驻广州大班斯丹在英国议会报告说:"很多年来,香港是商船停泊的良港,这是大家承认的。在18世纪,商船时时到这个岛上来避风汲水"。他在报告中竭力鼓吹"在中国口岸设立贸易中心,以脱离中国的管制"[⑥],其占夺香港之心,已是呼之欲出了。
    1834年,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垄断权结束。英国任命律劳卑为驻华商务总监督。律芳卑抵华后致信英国首相格雷,建议训令英印总督,"准备一支小军队,随着西南季风的开始进入中国海域。它到达后应占领珠江东部入口的香港岛,该岛非常适合于达到一切目的"[⑦]。可见,英国把香港作为侵华基地,早在战争爆发前六年就提出了。
    1836年,英商喉舌《广东纪事报》叫嚷:"如果狮子(指英国)的脚爪准备攫取中国南方一块土地,那就选择香港吧!只要狮子宣布,保证香港为自由港,它在十年内就会成为好望角以东最大的商业中心。"
    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禁烟取得显著成效。英国侵华利益集团心急如焚,积极策动侵华战争。他们极力主张侵占香港,作为侵华基地。大烟贩查顿致信巴麦尊说:"我们必须占有一个岛屿或是占有一个邻近广州的海港,可以占香港。香港拥有非常安全广阔的停泊港,给水充足,并且易于防守"[⑧]。汉得森也致书东印度中国协会主席拉本德说:"如果交涉不满意,那么我们应该占领大潭湾和岛屿(按:指香港)做我们自己的港口。这个港口比澳门好,水深、面阔、有陆地环抱,船只随时可以进港,并且地居要冲,易于防守。那儿有较大的陆地,垦种起来足以自给。在岛的西北部伸入海中的地方有一处优良的所在,可作商埠,恰当所有北部来船的航路上,中国政府是没有力量防阻沿海船只运茶叶和生丝到那儿去和我们交易的"[⑨]。
    上述一系列事实表明,英国侵占香港,是经过长久考虑后选定的。19世纪30年代英国在香港地区的频繁活动表明,当时香港已经成为他们力谋侵占的首要目标。
    二、软硬兼施割占香港岛
    香港岛是英国最先侵占的中国领土。英国割占香港的过程,大体可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把香港变成走私贩毒的巢穴。英国利用香港地区走私贩毒,最早可追溯到道光初年。当时道光帝推行严厉的禁烟政策,下令驱逐停泊黄浦的鸦片船。鸦片贩子于是将鸦片船转移到珠江口外的零丁洋,并把一些船改为囤集鸦片的趸船。这些船冬季停泊于零丁洋附近,西南季候风到达时移泊金星门、急水门和香港等地。香港地区从此成为英国鸦片贩子走私贩毒的黑窝点。到30年代后期,差不多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鸦片趸船都停泊于香港附近。道光十七年(1837年)六月黎攀镠奏报:"英吉利国有趸船十余只,自道光元年起,每年四五月即入急水门,九月后仍回零丁洋"[⑩]。道光十九年正月,邓廷桢奏报,鸦片趸船经过驱赶之后,"其尖沙咀洋面,查尚泊船16只,零丁、九洲、三角、潭仔等洋,共泊船6只,综计共有22只"[(11)]。收缴鸦片之后,林则徐下令将澳门英商驱逐。但是他们被逐之后,并未离去,而是逃到香港。1839年8月26日,全部英船与英商及其家属,均从澳门驶到香港,即在岸边搭寮居住,"决定以香港为永久居留地"[(12)]。可见,鸦片战争前,香港已成了英国侵略者的巢穴,他们并企图永远占据。
    第二阶段:两手并用,强占香港全岛。英国为了维护鸦片贸易,扩大对华侵略,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1840年6月,英军到达中国海域,香港立即成为侵略军的基地。8月,英军抵达天津海口,在送给清政府的《巴麦尊致中国钦命大臣书》中,正式提出了割让海岛的要求。同年末,琦善和义律进行和谈。12月12日义律还表示,如果开放广州、厦门、定海三口通商,"当可不再求地"。可是12月29日,义律又提出:"惟有予给外洋寄居一所,俾得英入竖旗自治,如西洋人在澳门竖旗自治无异",才能了结。琦善见义律出尔反尔,据理责问:"据尔公使大臣来文内,声明不再求地,今何以又有予给寄居一所之语?"义律无言可对,居然诉诸武力,于1840年1月7日攻占沙角、大角炮台[(13)]。
    1月8日,义律和佰麦联合照会关天培,提出停战条件5项进行恫吓。其中第一项就是"应将现归英国占据之沙角地方,仍留英国官员据守,给为贸易寄寓之所",限三日内答复,沙角是珠江口的第一道门户,琦善得知英国将把它作为贸易寄寓之所,果然被吓住了,乃于11日复照,要求退出沙角,愿意按照12月29日来文"代为奏恳","予给外洋寄居一所。"义律知琦善已经上了圈套,即于同日答复,可以将香港与尖沙嘴代换。1月15日,琦善提出,沙角与尖沙嘴,只能"择一处地方寓寄泊船"。第2天,琦善表示同意,希望两人能够面谈,"汇写盟约一纸,以俾两国和好永久"。1月20日,义律通知琦善,即日从沙角、大角撤往香港驻扎。可是,就在同一天,双方尚未见面,也没有正式达成任何书面协议,义律居然单方面在澳门发布公告,声称他和琦善"已经签订了初步协定",将"香港本岛及其港口让与英王"。26日,英国舰队开到,正式宣布占领。
    其实,所谓"初步协定",仅仅是琦善和义律往来照会中的一些承诺。在此之前,双方只有信函往来,面都没有见过,哪来《初步协定》的签订?!因此,所谓"已经签订了初步协定",纯是捏造虚构。其目的无非为强占香港伪造"条约根据"。这个所谓《初步协定》,即使英国外交大臣也不承认。他在致义律的信中说:"关于把香港割让给英国的那项协议,即使已载入一项正式的条约之中,在获得中国皇帝的批准之前,是没有价值或效力的。所以,你的通知完全是为时过早的,因为看来甚至在你与琦善之间,似乎没有签订关于割让香港的任何正式条约"[(14)]。
    英国武力占领香港之后,义律曾竭力诱逼琦善签订一项《善定事宜》,以期强占合法化,但都没有成功。1月27日和2月11日,义律和琦善两次会见商议此事,都没有达成协议。此后琦善称病不出,双方再没有会晤。不久,英军进攻虎门,琦善被锁拿解京。义律想通过逼迫琦善签约,实现强占香港合法化的企图,始终未能得逞。
    第三阶段:扩大侵略,逼签《南京条约》,实现强占香港合法化。义律伪造的《初步协定》传到英国,英国侵华利益集团以所得权益太少,表示强烈反对。1841年4月30日,英国内阁会议决定召还义律,改派璞鼎查接替。同年8月,璞鼎查抵达澳门,随即大举北上,攻陷厦门和浙东诸城。第2年6月又大举进犯长江。8月10日,英舰80余艘抵达南京城外。8月29日,双方签订了《南京条约》。其中第3款规定。"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英国侵占香港,就这样由非法变成合法了。香港的割让,标志着中国领土的完整开始遭到破坏,这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重要标志。
    三、割占南九龙半岛与昂船洲
    侵占九龙半岛,是英国多年的渴望。还在1839年10月,澳门新闻即透露,要"将各船湾泊尖沙咀,小心紧守"。璞鼎查来华前,巴麦尊在训令中也指示:"占领尖沙咀或使它中立化"。1847年,英国远东舰队司令西马縻各厘又强调,尖沙咀是安全的避风港,如被别国占领,将会构成对香港岛的威胁,因此"占领九龙半岛是绝对必要"的。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即把侵占南九龙半岛提上日程。1858年6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马姆斯伯理致函赴华全权代表额尔金,嘱他要竭力从中国政府手中割占九龙岬角(即南九龙)与昂船洲。但函件到达时,中英《天津条约》已经签订,只得等待时机。1859年,英法公使赴京换约,因强行要从大沽入口,战争再起。1860年3月,新任英国侵华陆军司令格林顿抵达香港,即派44团强行侵占了九龙尖沙咀一带。3月19日,英国驻广州专员巴夏礼和格灵顿到达广州。巴夏礼和格灵顿泡制了一份关于租借九龙尖沙嘴的照会于20日下午交给当时英国统治广州的傀儡、两广总督劳崇光。劳崇光唯英国之命是听,当天复信表示同意。第二天晚上,巴夏礼和劳崇光在租约上签字、用印、互换文件。租约规定从邻近九龙炮台南部之一点起,至昂船洲最北端止,界线以南包括昂船洲在内,租借给英国,每年交付中国地方当局租银500两。神圣的中国领土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就这样轻而易举地租给英国了。
    1860年春,英国政府再次任命额尔金为全权特使,赴中国解决换约问题。7月,租借九龙尖沙嘴的消息传到伦敦,外交大臣罗素立即密令额尔金:"女王陛下政府认为,他们应该取得九龙半岛的完全割让,……为此我训令阁下,要竭力实现这一目标"[(15)]。10月24日,额尔金和奕诉交换了中英《天津条约》的批准书,同时签署了包括割让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的中英《北京条约》。就这样,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又由占到租,由租到割,被英国侵占了。
    四、强租北九龙半岛和周围岛屿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西方各国眼见日本掠得空前巨大的权益,纷纷起而效尤,俄、德、法更借口干涉还辽有功,对中国大肆进行勒索。早在中国占有优势的英国不甘落后,也很快加入掠取中国权益的行列。
    英国侵占北九龙的野心,早在1894年即已萌发。当时香港总督威廉·罗便臣见清军在中日战争中节节失败,即向英国殖民部大臣里彭建议,趁机占领北九龙半岛、大鹏湾、深圳湾、加普礁、横澜岛、薄寮洲(即南丫岛)以及距香港3海里以内的所有岛屿。1897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斗争加剧。11月,德国借口巨野教案强占胶州湾;12月,俄国占领旅大。12月4日,港督罗便臣再次致函殖民部大臣张伯伦,建议就拓展新界立即采取行动。1898年3月28日,英国授权驻华公使窦纳乐就展拓香港界扯进行谈判。5月19日,双方达成《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并"粘附地图",标明展拓界址范围,即:北部陆界--从沙头角海至深圳湾的最短距离划一条直线,此线以南租与英国;东界--东经114°6';西界--东经113°47',南界--北纬21°48'[(16)]。此次拓展界址为租借性质,以99年为限期。专条协议达成后,英国统治集团中有些人感到不满足,要求修订。5月25日,窦纳乐又再次与总理衙门诸臣会议,要求对界址作些修改。6月9日,经过修改后的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在北京正式签字。专条互换后,英方又多次违约侵权。对北部陆界要求按"天然界限"划分,九龙城不能保留。结果,几经交涉之后,双方又于1889年3月19日签订了《香港英新租界合同》,北界变成以深圳河为界,清军从九龙城撤出,大屿山岛全归英国。合同的签订,是英国恣意扩大侵占的结果。在这里再次暴露了英国侵略者得寸进尺,穷凶极恶的可耻嘴脸。
    英国强占香港地区的历史,是英国侵略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侵占香港后,以此为基地,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的侵略活动,掠走了难以数计的财富,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无数的罪行。现在,这段侵略历史很快就要最后结束了。但这段历史留给人们的深刻教训,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
    注释:
    ①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1、2卷,中山大学1991年版,第77页。
    ②同上《编年史》第542页。
    ③塞耶:《香港的诞生、少年和成年》(1841-1862)第23、24页。
    ④⑥(12)赖德:《20世纪香港、上海及其他中国商埠印象记》,伦敦1908年版,第56页。
    ⑤《义律致大清帝国皇帝书》、《鸦片战争》丛刊,第3册,第260页。
    ⑦胡滨译《英国档案有关鸦片战争资料选译》上册,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24页。
    ⑧⑨《近代史资料》1958年第4期第44、45页。
    ⑩《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一册,第229页。
    (11)《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一,第151页。
    (13)引文见佐佐木正哉编:《鸦片战争的研究·资料篇》,第32-55页。
    (14)胡滨译《英国档案有关鸦片战争资料选译》下册,第898页。
    (15)见《罗素致额尔金密函》1860年7月9日。
    (16)《窦纳乐致索尔兹伯里电》1898年5月4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