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论汉代太学的学风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 张荣芳 参加讨论

汉代太学,是汉朝政府兴办的大学,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它不仅是我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正式大学,而且还是世界教育史上有确切文字记载的由统一的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一所官立大学〔1〕。 汉代太学为封建统治阶级培养了大批官吏和官吏的后备力量,并在促使儒学成为地主阶级的统治思想,从而巩固封建统治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2〕。 为什么能发挥这样的作用?这与太学里的学风是分不开的。所谓学风,就是学校里学习的风气、学术的风气,包括教师的选择、尊师重道、教学原则、学术研究、考试制度等等。本文就上述问题谈些不成熟意见,就教于方家。
    一、严格选择教师
    汉代太学的教师叫博士。博士中的长官西汉时称仆射,东汉时改称祭酒。西汉的博士多由名流充当,采用征拜或举荐的方式选拔,西汉选择博士是相当慎重和严格的。成帝阳朔二年,诏曰:
    古之立太学,将以传先王之业,流化于天下也。儒林之官,四海渊源,宜皆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故谓之博士。否则学者无述焉,为下所轻,非所以尊道德也〔3〕。
    从汉成帝的诏书看,明确指出博士必须德才兼备,要有“明于古今”、“通达国体”的广博学识,具有“温故知新”的治学能力,可以为人师表,可以尊为道德的风范。根据这一标准,各地向中央荐举博士。除荐举外,皇帝还亲自召请一些人任博士,如贾谊“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4〕。“鲁人公孙臣上书,陈终始五德传。 ……文帝召公孙臣以为博士。”〔5〕。有的是从贤良文学或明经拜选为博士的,如公孙弘,“年六十,以贤良征为博士”〔6〕,平当“以明经为博士”〔7〕。也有从其他官升迁为博士的,如晁错“为太子舍人,门大夫,迁博士”〔8〕,翟方进“举明经,迁议郎,……河平中,方进转为博士”〔9〕。由于严格的挑选,西汉太学的博士,一般说来都是德才兼备,学有专长的。
    东汉时,选拔博士要经过考试,《文献通考》卷40《学校一》载:“西京博士,但以名流为之,无选试之法。中兴以来,始试而后用,盖既欲其为人之师范,则不容不先试其能否也。”除考试之外还要举荐人写“保举状”。《通典》卷13《选举一》载有一“保举状”:
    生事爱敬,丧没如礼。通《易》、《尚书》、《孝经》、《论语》,兼综载籍,穷微阐奥。师事某官,见授门徒五十人以上。隐居乐道,不求闻达。身无金痍、痼疾。三十六属,不与妖恶,交通王侯赏赐。行应四科(指东汉选拔人才的淳厚、质朴、谦逊、节俭四项条件),经任博士。
    下署某官某甲保举
    这个“保举状”,同样体现了对博士的政治、道德、学术、身体等方面的严格要求。后来皇帝颁布的诏书又规定,任博士须在五十岁以上〔10〕。
    由于经过严格的挑选,在汉代太学执教的博士,一般来说质量较高,其中许多是一代儒宗和学者。例如辕固生、申培公、韩婴、欧阳高、夏侯胜、夏侯建、戴德、戴圣、梁丘、京房等人,都曾担任博士,他们的学问都博大精深,由他们执教,对提高教学质量,起了保证作用。
    二、尊师蔚然成风
    汉代太学有尊师的风气。尊师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博士享有较高的政治待遇。博士从先秦设置以来,其职掌是不断变化的。到汉武帝时博士已经具备了议政、制礼、藏书、教授、试策、出使等六项职能。
    议政。《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博士“掌通古今”,就是指议政和备顾问。总计两汉博士议政共有四十三例,议政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内外政策、刑法、教育、宗庙等,甚至处罚大臣、废立诸侯王以至废立皇帝等大事都参与〔11〕。
    制礼。制定礼仪是维护封建皇权的一项重要措施。自叔孙通为汉制定礼仪之后,博士在各个时期都负有制定、修改礼仪的职责。上述两汉博士议政四十三例中,就有十二例是宗庙礼仪之事。
    藏书。博士掌管国家藏书,《汉书·艺文志》注引《七略》:刘歆曰:“外则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内则有延阁、广内、秘室之府。”博士掌管图书资料,与他的议政、制礼的职责是密不可分的。
    教授。教授弟子,甚至进宫教授皇帝或太子。例如韦贤以《诗》教授昭帝〔12〕,郑宽中、张禹同时分别以《尚书》和《论语》教授太子(成帝)〔13〕。
    试策。汉代选拔官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试策,即地方察举到中央的各科人才,要经过试策之后才能任职。试策由博士主持。另一种是皇帝亲自出题阅卷,称为“对策”。对策也要先由博士、太常提出初审意见,再呈皇帝裁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