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论隋唐和亲的特点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天府新论》 崔明德 参加讨论

和亲亦称“和蕃”,自汉迄清,至少有150余次。自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和亲”之后,历代“正史”都留下了珍贵的和亲史料,许多史家对和亲也作过客观或比较客观的叙述和精湛的分析。中外学者对此也作了不少的探索,涉及了和亲的许多方面,但从整体上论述隋唐和亲的特点的论著却不多。笔者拟就这个问题做进一步研究。
    一、开放性
    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是开放的,京都内不仅聚集了许多国家的使者、贵族、学者、商贾、僧侣、艺术家及一些少数民族政权的臣民,而且许多国家及少数民族的商人几乎遍及各地;中原文化不仅传播到亚非一些国家及少数民族地区,而且还以博大的胸怀积极接纳和吸收外来文化。与此相应的和亲,也同样具有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和亲本身的开放性。我历来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和亲始于西汉,盛于隋唐,终于清代。现在我们不妨将隋唐时期的和亲与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宋辽夏金时期及元明清时期的和亲做一些比较。从和亲的对象来看,西汉仅有匈奴和乌孙,魏晋南朝时期主要有乌丸、去余、柔然,突厥及“十六国”中的一些互婚,宋辽夏金时期,汉族政权没有与少数民族政权和亲,而辽、夏、金、蒙古、吐蕃之间的和亲比较频繁,元明清时期主要有元与高昌,清太祖、清太宗与蒙古的和亲,而隋唐时期,中原王朝与东西突厥、吐谷浑、高昌、吐蕃、铁勒、契丹、奚、回纥、于阗、宁远(迹称拔汗那)及南诏等少数民族政权均有和亲关系。从地域范围来看,西汉把和亲的目光仅盯在西北和西部地区,魏晋南北朝,宋辽夏金及元明清时期仍把目光主要盯在北方及西部地区,而隋唐时期统治者的视野比较开阔,把和亲政策渗透到东北(契丹和奚)、北方(东突厥和回纥)、西北(吐谷浑和高昌)、西部(西突厥、于阗和宁远)及西南(吐蕃和南诏)等地区。
    第二、和亲观念的开放性。“和亲”一词在先秦就已出现,如《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载:“晋将嫁女于吴,齐侯使析归父媵之,以藩载栾盈及其土,纳诸曲沃。……中行氏以伐秦之役怨栾氏,而固与范氏和亲。”这里的“和亲”是指晋国的中行氏与范氏两个贵族家族联合对付栾氏所进行的修好活动,并没有姻亲关系。《周礼·秋官·象胥》载:“掌蛮、夷、闽、貉、戎狄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谕说焉,以和亲之。”这里的和亲“是指华夏与蛮夷戎狄之间的修好活动,也没有姻亲关系。真正名实相符的和亲,是汉高祖刘邦与匈奴的和亲,但整个西汉时期,无论是帝王还是君臣,都视和亲为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高层次婚姻关系。东汉时期的班固,虽对和亲有十分精辟的见解,但他的和亲观念仍局限在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和亲史实虽然比较丰富,但当时人们对和亲的认识基本承袭了两汉时期的一些观念。西晋史学家陈寿对和亲的认识虽然扩大了范围,把小鲜卑大人轲比能与鲜卑步度根的联姻称之为“和亲”,但毕竟曲高和寡,没有引起时人的足够重视,所以,传统的和亲观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仍占主导地位。
    到了隋唐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国际交流的频繁,文化和及社会观念的开放,人们对和亲的认识也随之开放。
    其一,西晋已经出现的把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联姻视之为和亲的认识观念,在隋唐时期已被深化与普遍接受,如唐代史学家房玄龄就把匈奴族沮渠蒙逊与鲜卑乞伏炽dàn之间的联姻称为“和亲”,把鲜卑族的南凉主秃发乌孤派使者到鲜卑族的西秦主乞伏乾归处请求联姻,称为“来结和亲”。(《晋书》卷125)
    其二,把当时其他国家间的最高层次的联姻视为和亲。据《旧唐书·百济传》载,唐朝曾拟盟文,与百济和新罗“约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说明隋唐时期开放的和亲观念也被百济、新罗两个国家所接受,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和亲观念的开放程度。
    其三,和亲公主的身份增加了层次。综观中国古代和亲史,在不同时期,和亲公主的身份也不尽相同。据台湾政治大学林恩显教授介绍,中国历朝和亲下嫁公主有7种身份,并为她们分了等级:第一等为皇女、皇妹,如唐朝的宁国公主,咸安公主与太和公主等;第二等为亲王女,如汉朝的细君公主。北周的千金公主,唐朝的南和县主、金城公主及小宁国公主;第三等为宗室女,如汉朝的翁主,解忧公主,东魏的兰陵公主,隋朝的安义公主、义成公主和信义公主,唐朝的文成公主,弘化公主,多城县主,金明县主和安化长公主;第四等为宗室甥女,如唐朝的永乐公主,燕郡公主,东华公主,静乐公主,固安公主,东光公主及宜芳公主;第五等(等外甲)为功臣女(包括汉蕃),如唐朝的崇徽公主与交河公主;第六等(等外乙)为家人子,如汉朝的名为长公主;第七等(不列等)为媵女和宫女,如汉朝的王昭君。
    林先生的上述分类给人不少启发,但也留下了需要补充的余地,其中就有唐代的“女妓”,如李渊在太原起兵时,为了结交突厥始毕可汗,曾派襄武郡公李琛与太常卿郑元携“女妓遗突厥始毕可汗,以结和亲”(《册府元龟》
    卷979)。病唱-其次是只注重和亲公主在中原王朝的身份与地位,由此分出等级,忽略了和亲公主的作用及在少数民族政权中的地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