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河南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黎仁凯新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对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的各种社会思潮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很有特色的力作。 首先,在框架体例方面有所创新。传统的思想史论著一般都以思想家为中心展开论述,以思想精英和领袖人物来拟定章节纲目,该书则以形成了潮流的社会群体思想意识为中心,紧紧围绕救亡与启蒙的时代主题展开论述,把重要人物的思想汇入到每个时期的社会思潮中去,条分缕析,并着重论述了社会思潮产生的原因、倡导发起新思潮的社会团体与思想流派、社会思潮的主要内容与特色以及各种社会思潮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等等。 其次,作者在选择社会思潮时,着意加强了以往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乃至填补了一些空白。以往的思想(或思潮)史论著,对历史上发生的群众运动关注不够,特别是对一些缺乏思想精英的群众运动往往弃而不论,义和团运动就是如此。该书根据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提出的:"凡时代思潮,无不由'继续的群众运动'而成"的论断,将形成了群众运动、激起了巨大社会波澜的群体思想意识理所当然地作为社会思潮来论述,如论述了义和团运动时期的反帝排外思潮及清末政治改革思潮等,从而弥补了以往的一些不足。事实上,每一社会思潮的发生,均非个别思想家突发奇想的结果,而是与群众运动紧密相连的。 第三,该书既吸纳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又提出了不少学术新见。如在论述魏源《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时,作者援引梁启超的提法,把它提高到对外政策的"三大主义"高度来分析,认为三者是不可分割又分先后缓急的战略策略思想。其中攻夷、款夷是策略,是权宜之计;师夷制夷才是战略,是根本之图。指出以往仅论师夷制夷是不全面的,只有将三大主义联系起来考察,才能洞悉魏源思想的真谛。 第四,史论结合默契,评价实事求是。全书28万字,引注文760多条,每有立论,必引征充足的史料作根据,体现了作者厚实的史学功底。作者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各种思潮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如分析义和团时期的笼统排外时,该书一方面对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夸大下层群众的落后愚昧不可取;另一方面又用阶级分析方法,将封建统治集团的排外同下层群众的排外区分开来,指出二者排外既有共同的连结点,又存在着性质和目的的不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