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论朱高炽的历史地位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 赵中男 参加讨论

(一)
    永乐一朝,大明帝国进入全盛时期,除了正常的统治活动外,成祖朱棣致力于进一步开创和扩张,二十二年中举行了许多前所未有规模巨大的活动,北征蒙古,南击交趾,远航西洋,迁都北京等等,整个永乐时期的国务活动十分频繁,事情多,摊子大,最高统治者的行政负担也是相当沉重的。朱棣一人难以应付,他离京期间必须有人主持明朝的日常政务,这件事自然地落到了当时太子朱高炽的身上。永乐二年,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永乐七年即受命监国,从此至永乐二十二年,朱棣曾六次离开京师,离京期间一律由皇太子朱高炽监国。第一次是永乐七年二月,朱棣离京北征,至永乐八年十一月还京,前后将近两年;第二次是永乐十一年二月,朱棣再次离京北征,至永乐十四年十月还京,前后将近四年;第三次是永乐十五年三月,朱棣出巡北京,朱高炽则于永乐十八年年底由南京赶赴北京,前后将近四年;第四、第五和第六次,则是永乐二十年、二十一年和二十二年即朱棣晚年的三次北征,虽然每次离京仅有几个月,但晚年的朱棣重病缠身,长期不能临朝理政,“中外事悉启太子处分”,朝中绝大部分政务都由太子高炽来处理〔1〕。 前后算起来,太子高炽监国至少在13年以上,占永乐一朝二十二年中的近三分之二的时间,是永乐中后期的重要统治者。他长期负责处理大明帝国的日常政务,是当时地位仅次于朱棣的朝廷常务负责人。朱高炽监国期间,日常政务的范围较为宽泛,内容较为繁杂,大致有以下几项:明廷中央和地方以及军队中下级官员的任免升调,如提升各地县级教谕等官员为中央六科给事中,提升进士、监生为监察御史,调各道监察御史为中央各部门官员,调六科给事中为各地按察司佥事,提升颇有政绩的知州、知县为该地的按察司副使、佥事等等;根据礼部的请求任命考试官,以会试全国的举人;审理和裁决案件,功臣犯法等重要案件责成司法部门审理清楚,上报皇帝。其余的普通案件基本上可以全权处理;批准已故军中中下级官员的子弟承袭职位;负责派人了解灾区的灾情,核实逃疾死亡灾民和户绝荒田的数额,免除赋税,并调发粮食赈济灾民;批准开煎四川等地的井盐;批准设立新的地方专门职能机构,如设立贵州僧纲司、河南卫河提举司、陕西茶马司等;奉皇帝之命,派人督运粮饷以供北征之用;批准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事宜,接受少数民族首领的朝贡,并赐予袭衣钞币等物品,任命其中的一部分人为当地官员;负责派人出巡河道、督运物资,修复仓库、堤堰,疏通淤河,增设渡口;代替皇帝行祭祀之礼,如祭太社、太稷、享太庙,祭天地、太岁,祭风云雷雨诸神,省牲于南郊等等。《明太宗实录》的有关记载很多,永乐七年以后即朱高炽监国以后的《明太宗实录》,在很大程度上是高炽本人的《实录》。史称“东宫监国,朝无废事”〔2〕。 说明永乐中后期朱高炽在东宫官属的辅助下,以其日渐成熟的行政才干和经验,曾代替朱棣长期主政,是成祖朱棣的主要助手。朱棣的一系列开创性活动,在很大程度上都得到了朱高炽的支持与配合。否则,这些活动就不可能顺利进行,史称高炽“名为监国,实则御宇”〔3〕,未免有些过份, 但事实证明高炽的确是胜任监国之职的,除了得到东宫官属的拥戴之外,还越来越多地得到了老皇帝朱棣的肯定与支持。在明代的历史上,皇帝在位时能够监国的太子极少,而能够与皇帝在政治上长期分工合作的皇太子,也只有朱高炽一人。
    从整个永乐时期来看,朱棣与朱高炽二人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充当的角色也不同,由于军国重务的决策大权由朱棣掌握,高炽只负责日常政务,因此在当时的统治集团中朱棣是主角,朱高炽只是配角。尽管永乐后期朱棣在北征途中几次明确表示,要将军国重务全部交予高炽处理,太子高炽的权力和地位也比永乐中期有所提高,但二人在统治集团中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并未改变,二人分工合作的政治格局也未根本改变。由于权力之争和心理因素,朱棣曾经不断地打击和限制太子高炽的势力,听信谗言,关杀东宫官属。高炽在表面上被动应付、逆来顺受,实际上则是以退为进,有意识地避免与朱棣的权力冲突,保住自己监国的地位,从而维持在政治上与朱棣的分工合作。大明帝国于永乐时期进入全盛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二人分工合作成功的结果,其中成祖朱棣为此做出过主要贡献,当时的太子高炽也为此做出过重要贡献。
    (二)
    朱元璋称帝的洪武时期,是大明帝国的创业阶段,许多具有开拓意义的重大活动,都在这一时期进行并完成。洪武之后的建文时期,则为大明帝国的守成阶段,表现为基本结束了开拓性活动,对前一时期的局势加以巩固和稳定,同时加以调整和完善,削弱藩王的势力,减轻和均平江南的重赋,提高文臣的权势等等。朱棣“靖难”成功,夺了侄儿的皇位,打断了建文时期的守成进程,进行了明代第一次创业活动:五次北征蒙古,四次出兵安南,组织大规模的武装贸易舰队六次远航西洋,大规模扩建北京并迁都于此等等。应该说,这些活动本身是富有积极意义的,如北征蒙古即为明朝的积极防御性战争,保障了边境及内地的安全;远航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同时也加强了明朝同沿途各国的友好往来;迁都北京,则加强了明朝北部的国防力量。但这些活动的规模、时间和消耗却都是空前的,四项活动同时并举,遂使大明帝国处于严重的国力超负荷状态。营建北京的活动前后长达十几年,其规模是相当庞大的,对过去元代的北平全城加以改建和扩建,为此征集了一支由工匠、士兵、普通百姓和苦役囚犯组成的劳动大军,具体人数不详,但至少有数十万。同时,明廷还从全国各地包括新吞并的安南征用建筑材料,例如从湖广、江西、浙江、山西、四川等地组织大规模的伐木和运木活动。为了维持营建北京人员和北部驻军的粮食供应,明廷不得不从南方产粮区向北方运送大量的粮食,运送的代价是较为惊人的。远航西洋的活动具有海上探险的性质,这项活动的先声是元代较为发达的造船业和航海业。永乐时期,朱棣命郑和组织了六次规模空前的远航活动,每次都有近三万人参加,大小船只百余艘,尽管每次都从国外带回大量的珍宝奇兽,但耗费却大大超过出国所得。对安南的用兵,则是赤裸裸的对外扩张和武力征服。前后四次大规模地出兵安南,加上平时在安南的军事行动,明朝损失了数十万军队,粮饷和军费的损失达百万以上,而运输和征调的费用尚未计算在内。不仅如此,明朝每年还要调运大批粮食来供应安南当地百姓的生活之需,调运的数量超过了当时南北二京之需。五次北征蒙古,更是明朝永乐时期消耗最大的军事行动。此前已有丘福的十万大军败没于北地,朱棣五次亲征,每次都动用数十万军队,还有大量的车辆人伕运粮,几次战役的重大消耗使“戎马资储十丧八九”〔4〕明朝已无力进行大规模的远征了。
    除了上述四项重大活动外,还有营建天寿山皇陵、镇压各地的小规模动乱和起义等活动,也是明廷一项不小的负担。加上许多省份连年遭受自然灾害,百姓的生活已相当困苦。到了永乐末年,国家和百姓的经济、劳役负担都是异常严重的,据有人估算,永乐时期一切活动的费用可能超过国家正常收入的两倍或三倍,明廷采取无偿征用材料和劳动力、军屯等形式,迫使平民百姓为国家提供无偿的服务,以此来弥补各项活动中的大量亏损。
    当时明朝统治阶级上层参与决策的一些人也已经看清了上述局势,他们不同程度地反对朱棣那些规模空前、消耗巨大的开创性活动,逐渐形成了以夏原吉等人为首的务实守成派。但朱棣一意孤行,并用血腥手段打击和镇压反对派,一心要把代价昂贵的开创性活动进行到底。太子高炽及其东宫官属虽未明确反对(也不可能反对)朱棣的开创性活动,并且在监国期间还曾直接或间接地给予支持和配合,但高炽并非这些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他不仅对日趋严重的超负荷状态有着清醒的认识,而且在处理日常政务时,或多或少地采取了一些尚宽的政策,对于缓解当时的超负荷状态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除了整个国力日益超于超负荷状态之外,永乐一朝的政治风气也颇有洪武时期的遗风。朱棣在即位初期曾大批屠杀建文忠臣,后来又长期纵容和支持陈瑛等一批奸佞之臣,大肆迫害和镇压政治上的反对派以及不合作者。高炽多次受命监国,手中握有很大一部分实权,周围又有一批实权人物的辅佐,因而其政治势力不断上升,成为仅次于朱棣的第二号人物。这样一来,自然会使雄猜多疑、权欲极强的朱棣产生一种失落感和危机感。朱棣便对高炽采取限制和防范的措施,有意听信和纵容高煦等人的诬陷,不断寻衅关押和诛杀太子的东宫官属,以打击和削弱太子的政治势力,巩固和维持自己的专制统治。解缙、马京、黄淮、杨溥、梁潜、周冕等一大批东宫官属以及与太子高炽关系密切的朝臣,都成为这种权力斗争的牺牲品。面对朱棣的猜疑和打击,高炽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极力避免与父皇朱棣发生冲突,善于伪装忍耐,平素言行谨慎,将痛苦和不满深埋心底。自从他督责刘观受到朱棣的训斥之后,高炽再也没去触动朱棣的宠臣;官属遭到关押和诛杀,他明知其冤,却未出一言相救;处理日常政务时,凡是与父皇朱棣有关之事,高炽不是极少过问,就是留给朱棣亲自处理;日常生活中,高炽更是极少表露出对权力和政治的追求与兴趣,他体态臃肿,又身着宽松肥大的衣服,几乎整日与文人学者杨士奇、王汝玉等人谈论诗文,给人的印象是一个清心寡欲、热心学问的胖书呆子。高炽所做的这一切,或多或少地减轻了朱棣对他的恶感与偏见,也逐渐获得了朝中重臣的同情与支持。他凭借自己的心计和毅力,顶住了朱棣、高煦的打击和压力,处理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既保住了自己的太子地位,也维护了永乐朝中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不论是政治上的不正常环境,还是国力上的超负荷状态,对于明朝的社会发展和政治统治都是极为不利的,急需得到扭转和改变。成祖朱棣是“始作俑者”,不可能否定自己;继往的朱高炽自然地承担起拨乱反正的重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