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汉代兵力论考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胡宏起 参加讨论

弄清汉代的兵力总额,对于深入研究汉代兵制具有重要意义。可惜因史料简缺,目前对汉代兵力总额问题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欲就此作些论考。
    一、中央军之兵力
    汉代中央军属中央直接统辖的军事力量,主要担负保卫皇宫、中央官署和京师安全的任务,有时也奉命出征,应付地方、边境的非常事变。
    西汉的中央军由郎中令(光禄勋)领导的郎卫,卫尉统领的卫士,中尉(执金吾)统领的京师卫戍部队和城门校尉统领的城门兵组成。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对郎中令、卫尉、中尉、城门校尉四官的职责、属官等作了详细记载:
    郎中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更名为光禄勋,所属诸郎之职,“掌守门户,出充车骑”,为皇帝的侍卫军,人数不定,多时达到千人。属官诸大夫、谒者则是备皇帝顾问应对、议论及掌宾赞等事的,不执戟侍卫,不属侍卫军之列。汉武帝时设期门、羽林,属郎中令,人数无定,期门多时有千人。这样,郎中令所领郎卫在武帝以前多时有千人,武帝时达到2000人以上。
    卫尉统领的卫士主要负责京师宫门和皇家园陵寝庙的守卫工作。按西汉制度,卫士征自郡国兵,一岁一更,轮番至京师宿卫,即卫宏《汉旧仪》所谓“一岁为卫士”。据《汉书·武帝纪》载,武帝即位当年即建元元年(前140年)七月下诏曰:“卫士转置送迎二万人,其省万人。”可知在武帝前,卫尉所领的卫士有2万人;武帝即位时减省为万人。但据史实看,武帝以后(或是从武帝开始),卫尉所领的卫士人数有很大增加。《汉书·盖宽饶传》载:汉宣帝时,盖宽饶由谏大夫降为卫尉属官卫司马后,“及岁尽交代,上临飨罢卫卒,卫卒数千人皆叩头自请,愿复留共更一年,以报宽饶厚德”。一卫司马有卫卒数千人,若以2000人计,则卫尉所属的“诸屯卫候、司马二十二官”,共领有卫士44000人左右。《汉书·韦玄成传》则有明确记载,汉宣帝时,凡诸帝、后的寝庙176所、园陵30所,“用卫士四万五千一百二十九人”。说明汉宣帝时,卫尉所领的卫士至少有45000余人。宣帝以后,卫士数量也有减少的情况。如《汉书·元帝纪》初元三年(前45年)就诏“罢甘泉、建章卫士,令就农”。
    中尉统辖的京师卫戍部队,因驻屯于未央、长乐二宫以北,故有“北军”之称。西汉前期,三辅地区的军事力量并归中尉指挥,故北军兵卒甚众。《汉书·王温舒传》载,武帝时王温舒为中尉,“是时上方欲作通天台而未有人,温舒请覆中尉脱卒,得数万人作。”一次就查出漏役的中尉卒数万人,可见北军兵卒数量之多,估计此时北军总兵力有四五万人以上。
    汉武帝太初元年更中尉为执金吾后,把卫戍京师的职责从北军中分化出来,执金吾的职责主要为充任天子宫外的仪仗。武帝又在北军中增设八校尉,即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虎贲、射声八校尉。每校尉的领兵之数,如以东汉的700人计,则八校尉共有兵力5600人。
    城门兵是武帝于征和二年(前91年)戾太子发动未遂政变后,为加强京师的防卫力量而设,屯守长安十二城门,由城门校尉、司马及十二城门候统领。其兵力数无载,以东汉的3000人(详下文)推之,当也在3000人上下。
    综上可知,西汉中央军的兵力处于不断变化中,但总的趋势是中央军兵力得到加强。汉武帝时期,中央军兵力达到10余万人。
    东汉的中央军由光禄勋领导的郎卫,卫尉统领的卫士,北军中候统领的北军五校兵,执金吾统领的京师消防、警察部队和城门校尉统领的城门兵组成。另外,汉灵帝时有西园八校尉兵之设。
    《后汉书·百官志》及注引《汉仪》、《汉官》等史籍对光禄勋、卫尉等官的属官、职责、兵额等有较详细的记载:
    光禄勋“掌宿卫宫殿门户”等,属官如五官、左、右三中郎将所领诸郎无载,可略而不计。虎贲中郎将,注引蔡质《汉仪》曰:“主虎贲千五百人,无常员,多至千人(本文以千人计)。”羽林中郎将,亦引《汉仪》曰:“羽林郎百二十八人。”又据应劭《汉官仪》:“羽林左监主羽林八百人,右监主九百人。”则光禄勋领导的郎卫之数为2828人。
    卫尉“掌宫门卫士,宫中徼循事”。属官除公车司马令所领卫士之数不明外,其余属官南北宫卫士令、左右都候及诸宫门司马,共领卫士2454人。
    北军中候“掌监五营”。所属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共领士3536人。其中长水校尉,注引《汉官》曰:“员吏百五十七人,乌桓胡骑七百三十六人。”应劭《汉官仪》则曰:“长水领士千三百六十七人”。二者记载出入较大。本文以736人计。
    执金吾“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注引《汉官》曰:“执金吾缇骑二百人,持戟五百二十人。”共领卫士720人。
    城门校尉,本注曰:“掌雒阳城门十二所。”据马端临《文献通考·兵考二》云:“惟城门屯兵数无所考,以宫掖门司马所领者推之,多者七百二人,少者止三十人,况十二门止于一校,必非重兵所在,多不过三千人耳。”马氏的推论很有道理,今也以十二城门候领兵3000人计。
    另据《后汉书·灵帝纪》载,中平五年(188年),“八月,初置西园八校尉”,以加强京师洛阳的防卫力量。八校尉即上军、中军、下军、典军、助军左、助军右、左、右校尉。各校尉的领兵数量史书缺载,不可考。但由于八校尉兵设于东汉末年,存在时间不长,故八校尉兵的数量对整个东汉时期中央军兵力的估计无多大影响。
    由上可知,东汉中央军的兵力总额为12538人。曹魏时,王郎在谈及东汉中央军的情况时说:“旧时虎贲、羽林、五营兵及卫士,并合虽且万人。”[①a]这与《后汉书·百官志》、《汉官》等史籍所记东汉中央军兵力总额的数字是相近的。可见,东汉中央军兵力总额为12000人左右,殆无可疑。
    东汉中央军兵兵力比西汉大为减少,是汉光武帝精兵简政、压缩中央军的必然结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