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的组织建设固然对造就一支强大的军队至关重要,但马氏认为,如果一个政府不注重军队的思想建设,也不可能建立起一支真正强大的军队,因此,他非常注重军队的思想建设。马氏笔下的军队思想建设,其中心内容是向军队灌输“美德”,即培养军队士兵为保卫祖国的自由而把个人的安全和利益置之度外的勇敢和大公无私的爱国精神。他认为,对一个君主来说,最危险的是全然不了解美德在军事上就象在城邦内政事务上一样,其重要性高于一切。因为一则“战争是用钢铁而不是用黄金进行的”〔1〕,所以战斗中更需要胆略勇气; 二则战争是为保卫祖国的自由和安全而战,这就要求士兵具有大公无私的美德和忠于国家的爱国精神。他之所以对外国军队和雇佣军不感兴趣,主要原因在于他认为这些军队“由自私的动机所推动”,其真实企图是“打倒雇佣它作战的政府”〔2〕。他在军队美德高于一切的思想观念支配下, 批驳了在军事上的两种错误观点,一是批驳了那种只依据财富去衡量敌人而不依据胆略和勇气去衡量对手的观点;二是批驳了认为“战争最后只是靠炮兵而已”的观点。他虽然承认炮兵在作战中具有重大作用,甚至同意“如果古罗马时代有枪炮的话,会更迅速地获得他们的成就”的观点,但他坚持认为,炮兵“尽管在一支与古代的美德相结合的军队是有用的,但在反对一支有美德的军队时,它仍然是无用的。”〔3 〕既然培养军队的美德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将美德输入到军队中去呢?他在《战争的艺术》第4卷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他认为, 强制人们按符合美德的行为方式行事最灵验的方法,是威吓他们不敢另作选择。一个君主应该象汉尼拔将军那样,强行把美德灌输到军队中去,从而使士兵“在最惊险的战斗中表现出最大的活力和勇气”〔4〕。 (二)战略战术论 在马氏看来,要想驱逐外族,把意大利从蛮族的控制下解放出来,从而实现意大利统一的政治目的,还必须探讨战略战术问题。为此,他不仅在其代表作《君主论》和《罗马史论》中,以相当的篇幅讨论属于战略范畴的“每一个国家可能使用的进攻与防守之道”,而且他还于1519年至1520年间撰写了专门论述战略战术问题的军事着作--《战争的艺术》。 在战略上马氏最感兴趣的是以攻为守。在他看来,意大利是个四分五裂、处在外族控制下的弱国,不能在战略上一味采取守势,如果这样,意大利既不能驱逐外敌,亦不能实现民族解放。因此他奉劝能肩负起意大利统一使命的君主,在组建起一支强大公民军的基础上,效法古罗马人惯用的战略,即集中兵力最大限度地发动对敌人的进攻。他主张“一旦宣布战争”,应立即发动短而大的攻势,以便使你的国家“更安全、更强有力或更有利”〔5〕。在战略进攻问题上, 他还反对“行动迟疑不决”,或是“决策缓慢拖延”的做法,认为这种畏缩的作战行为会给整个战争造成危害。他说:马罗人完全明白行动迟疑不决的危险,但佛罗伦萨的领导者从来不吸取这明显的历史教训,结果“给我们的共和国带来损害和羞辱”〔6〕。至于如何才能实现以攻为守的战略, 他认为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效法罗马人建立起自己的军队,不要“一味依赖腐败和胆怯的雇佣军”〔1〕;二是鼓励移民, 尽可能多地增加人口,以保证兵源;三是广交盟友。一个国家只有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才能采取以攻为守的战略。 与马氏“以攻为守”的战略相适应,他在战略防御上赞同积极主动地防御。为此他在《君主论》第20章对用堡垒作为一个国家的防御体系作了辩证的分析。他先是赞赏那些为了“更稳固地保有国家”,建筑堡垒对付那些企图反对自己的君主;但接着笔锋一转,指出:“堡垒是否有益,要根据情势,在一种情况下对你是有利的,那末在另一种情况下则对你是有害的。”他反对依靠堡垒作为对外防御的主要体系。他说:“一位君主如果害怕人民更甚于外国人,他就应当建筑堡垒;如果他害怕外国人更甚于人民,他就应当抛弃堡垒。”在此,他是要告知君主,在对外关系上不能以堡垒作为防御体系。他指出,如果在战时依靠堡垒,这是极为有害的。因为在战时依靠堡垒防御,一则会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二则会极大地束缚军队的主动性,丧失主动出击歼敌的机会。而在和平时期,大多数情况下也不能依赖堡垒,虽然堡垒能给你提供一种安全感,但却使你“迅速和毫无顾虑地压迫你的臣民”,这会反过来激怒他们,引起他们的怨恨和愤怒,而导致人民憎恨的后果是严重的,“因为即使你拥有堡垒,如果人民憎恨你,任何堡垒都保护不了你〔2 〕”。 马氏在其着作中除探讨战略问题外,还探讨了与战略有关的战术问题。马氏探讨战术问题是从探讨战术原则入手的。就他的战术原则而言,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条:一是战斗中最大限度地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在他看来,既然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消灭敌人,保存自己,那么在具体的战斗中,就应该牢记这一目的,遵循最大限度地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原则。为此,他在《君主论》中,甚至责备那种“在战斗中不进行屠杀而是活捉俘虏”、“不要求赎金即予以释放”俘虏的做法,因为这种做法从根本上说是违背最大限度地消灭敌人这一战术原则的〔3〕。 二是灵活多变的原则。他认为,作为一个君主在复杂的军事、政治和外交斗争中,只有遵循灵活多变的原则,努力使自己的个性适应时代的变迁,才能成为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胜利者〔4〕。同样, 在具体的战斗中,一个军事指挥员也应该随战斗形势的变化而灵活地改变战术,只有这样才能克敌制胜。 在《战争的艺术》这部着作中,马氏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对抗侵略的战术论。值得注意的是,改变战术乃至创造新的战术,以适应武器的变化和新兵种的出现,从而达到抗拒外国侵略,扭转意大利被动挨打的局面,是马氏研究战术的出发点。15世纪末16世纪初,法国人通过改良火炮,使炮兵的战斗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为改良后的火炮,不仅可以由许多马匹拉曳上战场,而且可以在战斗时变换阵地。这种新改进的火炮与意大利人使用的旧火炮比较,也远比意大利旧火炮方便和优越。因为旧火炮既笨重,杀伤力又不如新火炮,加上旧火炮使用远不如马匹灵活的犍牛驮运,这就大大限制了意大利炮兵在战场上随时变换阵地的灵活性。实践证明,每当法国与意大利交战时,法国新改进的火炮和兵种总是给意大利步兵的长纵队造成极大的损失。鉴于此,马氏决心创造一种新的战术,以改变意大利军队在战场上被动挨打的状况。 这种战术的核心内容是改变意大利步兵的作战队形。至于如何改,改成什么样的队形,他在《战争的艺术》中并未作具体描绘,之所以如此,也许他所积累的经验使他意识到,在战斗中决定用哪种队形是最好的战斗序列,这实在是一个最困难的战术问题。但他写《战争的艺术》主要目的是为了想出一种新队形,以制止法国新改进的火炮和新兵种的杀伤力,从这一目的推断,他所要创造的一种新队形肯定不是意大利步兵当时采用的长纵队形,因为此种队形容易受到敌人炮火的摧毁,缺乏机动性和冲力。从避免火炮攻击的角度看,也非方阵、横线式步兵队形,因为这两种队形都经受不了火炮的打击〔1〕。那么, 马氏究竟想创造一种什么样队形呢?依据恩格斯的分析,他所要创造的新队形,乃是一种步兵与骑兵巧妙布署的队形,这种队形的最大特点是能有效地避免火炮的攻击和新兵种的杀伤〔2〕。可见, 《战争的艺术》实际上是一部以论述扞卫意大利国家独立与自由的战术为中心内容的军事着作。它反映出炽热的爱国主义指导着作者的一切活动。 在战术上,马氏还极力倡导奇袭,注重利用地形作战,此外他还就攻城术、阵地作战术以及一些涉及到战略战术合用的战术,如退却、追击等,作了简短的阐述。 (三)战争观 战争作为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3〕, 自它伴随着人类文明社会产生以来,便成了政治学家、军事学家和历史学家探讨的永恒主题。处于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变革时代、力主统一的杰出的人文主义政治家、军事家马基雅维里,面对四分五裂的意大利现状及连绵不断的战争,不能不表示极大的关注。由于每一个人文主义者受基督教道德影响的程度不同,由此形成了在战争问题上对立的派别,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战争观。 对于基督教人文主义者发出的反对一切战争的口号,第一个站出来持反对态度的人文主义者不是别人,而正是非道德政治学家马基雅维里。他认为,世界上有两种斗争方法,一种方法是“运用法律”,另一种方法是“运用武力”,如果一个君主“为了确保他的新王国领土安全免遭敌人侵害”,就有必要“依靠武力”制胜〔4〕。 他认为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对于必须战争的人们来说,战争是正义的”。他为正义战争辩护说,伟大的正义是属于我们的,“当除了拿起武器以外就毫无希望时,武器是神圣的”〔5〕。 他不赞同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以和平、忍让和对上帝依赖来制止战争”的观点,主张以暴力制止暴力,以战争制止战争。 在战争的价值上,在马基雅维里看来,罗马人之所以能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上升到“极度强盛”和“拥有巨大权力”的辉煌地位,就在于她不断发动扩张和征服战争。他在《罗马史论》中以“战争是获取利益的战斗”为题论述了战争的价值。他认为,如果一个国家象罗马共和国那样进行“短而规模巨大的战争,不仅会维护一个国家内部的政治和平与自由,还会“成功地获得比其他国家更大的荣誉和权力”。在《君主论》最后一章,他甚至引用诗人佩脱拉克的诗句,号召意大利人民拿起武器,进行一场“反暴虐”驱“蛮族”的伟大正义的战争。〔1〕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也各持异议。有的认为,一个国家财富的多少决定着战争的胜负;有的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是新兴的军事力量炮兵;马氏对上述观点都不赞同。他认为,那种把财富视为“战争的主要支柱”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战争是用钢铁而不是用黄金进行的”。他用富裕的威尼斯依赖金钱进行战争最终失败的事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他说:“几年前,威尼斯人积聚了大量金钱,但由于他们没有用这些金钱来购买钢铁制作武器,结果失去了他们的国家。〔2〕”在批驳了财富制胜的观点后, 他接着又对战争全靠炮兵取胜的论点进行了批驳,他认为,枪炮固然对战争非常重要,他甚至同意:“如果古罗马时代有枪炮的话,罗马人会更迅速地取得他们的成就”,但他并不认为用先进的武器--大炮装备起来的炮兵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因为在他看来,炮兵不可能战胜具有良好美德的军队。由此,他得出结论,唯有具备美德的军队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三评马基雅维里的军事思想 马氏军事思想形成于西欧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的文艺复兴时代。在这一变革的时代里,他以政治家敏锐的目光和智慧,不仅进行了创建近代国民自卫军的改革尝试,而且还形成了具有鲜明近代特征的军事思想。 在军事建设思想方面,虽然他的某些观点,如农民不能作骑兵和担任军官,深深地烙上了城乡差别和阶级烙印,反映了他的军事建设理论的局限性,但由于他的军事建设理论来源于他对现实军事的实践和考察,因而更多的是包含着合理军事价值因素。首先体现在他的军队组织建设理论上。他主张建立步兵与骑兵相结合的军队建制,这不仅从军事建设理论的角度看无可非议,而且从军事建设的实践看也是正确的,因为当时的战争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只有步兵或只有骑兵都是不能决胜于战场的。法王路易十一改变其父的军队建制,废除步兵只留骑兵,结果使这个国家出现了攻守不能的危难,这就是一个国家既不能缺步兵也不能无骑兵的最好例证。他选拔将领,只凭能力而不考虑其他因素,虽然在理论上未免有些偏颇,但在实践中却对一个国家有益,因为一支军队只有在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将领指挥之下才能战胜敌人,创造战争史上的奇迹〔3〕。其次体现在他的军事训练观上。 他主张无论战时还是和平时期,君主都应重视军队训练,这既有利于培养士兵吃苦耐劳的习惯,也有利于保持军队士气,形成良好的秩序与严明的纪律,而所有这些都是打胜仗必不可少的因素。最后体现在他的军队思想建设观上。他在择将时虽然不太考虑道德因素,但在军队的思想建设上却极力主张把勇敢、大公无私的美德灌输到军队中去,用爱国精神武装官兵头脑,这不仅对意大利民族意识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对意大利统一运动的发展也会产生促进作用。 马氏关于战略战术的理论,是从进行战争的历史经验这一正确前提出发的,因而含有正确的成份。仔细分析他的战略战术,其主要优点有:它总结了罗马帝国以及当时战争的经验,为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期的战争艺术描绘了一幅蓝图,第一次创立了近代战争艺术理论,制定了一些当时进行战争的较为先进的方法和形式,提出了一些至今犹有指导意义的战略战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撰写《战争的艺术》之目的,是为了研究扞卫意大利国家独立与自由的战术,而其中所阐述的战略战术思想,也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奠定基础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恩格斯才称赞他是“第一个值得一提的近代军事着作家”〔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