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关于战争的论述是其军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仅因为宏观上的军事理论包含着战争理论,而且因为任何一个军事理论家都不可能不懂得战争的性质和规律,否则,他“就不知道如何指导战争,就不能打胜仗”〔2〕。马氏的战争观,虽因带着“暴力”、 “扩张”与“征服”这些血腥的字眼而一直受到道德主义者的攻击,且在实践中也难以为爱好和平的人们所接受,但由于从根本上说,他的战争理论是为新兴资产阶级进行统一意大利的战争服务的,因而他的战争理论仍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一,人类战争从性质上分,只有正义和非正义两类。虽然自古以来就有贤哲们认识到了这一点,中世纪着名神学家圣·奥古斯丁和“神学博士”托马斯·阿奎那就承认“从事正义战争的必要性”〔3〕。但马氏在当时反对一切战争的呼声响遍整个欧洲的形势下, 公开站出来为正义战争辩护,并呼吁意大利人民为意大利的统一和自由而战,这无疑使人们认识到了从事正义战争的必要性,有助于唤起人们为意大利的统一而战。其二,他在号召意大利人民从事正义战争的同时,也充分认识到了从事正义战争对意大利民族解放与统一所具有的巨大价值,这同样有助于激发人们统一意大利的信心和决心。其三,他主张以暴力对抗暴力,以战争制止战争,从战争的规律看,也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尽管人类战争史上有通过和平手段制止战争的个别先例,但个别只能说明偶然,毕竟不能代表规律。战争的一般规律是,只有用战争才能制止战争,只有用战争这一暴力手段才能实现民族的统一和解放。正如一些明智的现代军事理论家所言:“战争--这个人类互相残杀的怪物,人类社会的发展终久要把它消灭掉,而且就在不远的将来会要把它消灭。但是消灭它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用战争反对战争〔4〕。 ”从古至今的无数战争事实也雄辩地证明了以战争制止战争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其四,马氏关于战争胜负决定性因素的论述虽然算不上完全正确,因为战争的胜负,主要决定于交战双方客观物质条件和主观指导能力,具体地说,决定于交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与军事指挥员的作战指导能力,而非仅仅是具有良好美德的军队。但他不以金钱或武器装备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而把具有良好美德的军队视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从当时意大利恰恰缺乏统一的武装力量这一实际情况看,也有其合理的一面,至少这一观点是与意大利统一的现实相符的。 总之,马氏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近代特征,因为一则无论在军事建设还是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他都无视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准则,而遵循还是无视基督教道德准则,正是区别中世纪军事思想与近代军事思想的分水岭。二则他的军事思想从根本上说是为近代历史上的新主人--资产阶级服务的。他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不可避免地要为即将登上历史舞台的新兴资产阶级建立民族国家和对外扩张大造舆论,其军事思想不可避免地成了资产阶级用来消除分裂割据和进行海外殖民扩张的思想武器。他的关于“军队是国家之本”的思想和自创的一套战略战术,终极目的还是希望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组建自己的军队和运用这些战略战术,消除分裂割据,建立统一的意大利民族国家。至于他的“以攻为守”的带有扩张气息的军事思想,更是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海外市场进行对外扩张服务的。马氏军事思想所显示出来的近代特征,无疑为西方近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然而,尽管马氏的军事思想对欧洲近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囿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的军事观点也反映出一些形而上学和机械论色彩,如他虽然认为具体的战略战术可以依不同的情况变化而变化,但他认为战争艺术的总规律则是永恒不变的;他虽然注重军队将领的选拔和军队的组织思想建设,但他往往夸大军事统帅和军队在决战中的作用,并低估政治和社会经济因素对整个战争的影响;他也未能揭示战争的真正目的是消灭战争。所有这些缺陷都使得马氏的军事理论在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消极影响,如他的“以攻为守”的观点,虽然是从保卫意大利的战略高度提出来的,但他在主张“以攻为守”的同时,也主张军事扩张和在国外建立殖民地,这些主张后来经过资产阶级军事家的改造,逐渐演变成资产阶级的军事扩张理论,成了“造成欧洲强国对外攫取殖民地的野心及惨烈的帝国主义之间战争”的思想理论根源〔1〕。 注释: 〔1〕《战争的艺术》又被译为《兵法》和《战术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卷,第196页; 王德昭:《历史哲学与中西文化》,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2年版,第244页。 〔2〕詹姆士·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经济社会史》,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305页。 〔3〕马基雅维里:《君主论》,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65页。 〔4〕昆廷·斯金纳:《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 求实出版社1989年版,第183页。 〔5〕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72页。 〔6〕罗伯特·道恩斯:《马基雅维里及其〈君主论〉》,书林1987年版,第2期。 〔7〕F·卡博德:《马基雅维里》,载《意大利科学文学艺术百科全书》第21卷,罗马1951年版,第780页。 〔8〕马基雅维里:《罗马史论》(Machiavelli, Discourses onthe ten Books of Titus Livius),A·吉尔伯特:《马基雅维里:主要着作及其他》(A.Gilbert,Machiavelli,The Chief Works and Oth-ers),都克大学出版社1965年版,第498页。 〔9〕马基雅维里:《罗马史论》,第486页。 〔10〕马基雅维里:《罗马史论》,第350页。 〔11〕马基雅维里:《罗马史论》,第361页。 〔12〕马基雅维里:《罗马史论》,第372页。 〔13〕马基雅维里:《罗马史论》,第515页。 〔14〕马基雅维里:《罗马史论》,第342页。 〔15〕马基雅维里:《罗马史论》,第361页。 〔16〕马基雅维里:《罗马史论》,第383页。 〔17〕马基雅维里:《君主论》,第103页。 〔18〕马基雅维里:《君主论》,第63页。 〔19〕马基雅维里:《君主论》,第119页。 〔20〕马基雅维里:《战争的艺术》(Machiavelli,The Art ofWar),A·吉尔伯特:《马基雅维里:主要着作及其他》,第591-605页。 〔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第30、196-197页。 〔22〕《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8年版,第166页。 〔23〕马基雅维里:《君主论》,第81、36页。 〔24〕马基雅维里:《君主论》,第122页。 〔25〕马基雅维里:《君主论》,第125页。 〔26〕马基雅维里:《罗马史论》,第350页。 〔27〕A·H·若米尼:《战争艺术概论》,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第61-63页。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中文版,第362页。 〔29〕《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55页。 〔30〕圣奥古斯丁:《上帝之城》第4卷、第9卷。 〔31〕《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58页。 〔32〕张金鉴:《西洋政治思想史》,台湾三民书局1970年版,第158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