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巩固了政治体制的中国,开始执行经济改革和开放经济的政策。这一新政策把长期被压抑的中国民众的能量施放了出来。在农村,以生产责任制为开端引进市场原理,使市场、乡镇企业和小城镇飞速发展。奖励企业自主权措施使农民企业家、工厂厂长等自下成长起来的重要人物辈出。这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原则上都是自力实现的。政府的工作已转向提出基本方针、选拔有希望的样板加以宣传,进行必要的融资和制定具体法律。从经济发展的观点来看,1978年以后的改革开放政策正在取得成功,这是毫无疑义的。但同时,贫富差别、地区差别扩大了,犯罪增加了,人生观混乱了。人口的增加也是不断的威胁,耕地的减少和环境的恶化已成为现实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是国家机关尚未整顿,无法有效地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动。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上的影响也正在增大。外国的资本、设备、技术和专家正从沿海地区向中国内地渗透。乡镇企业也正急速地向外向型转换。人们的意识也正从沿海城市开始逐渐转变。这种现象使政府的控制力相对减弱了。 按照内在发展论的观点,应该如何观察最近的中国呢?首先,外国的资本、设备、技术大量涌入中国决不是件坏事。内在发展论并不是孤立主义,更欢迎外来的智慧和刺激。传统的东西只有经过革新获得新生才有希望。但是,以自主、自立、自力为基础却是绝对的条件。从原则上讲,人们的意识在变化是有希望的表现。当然,家庭意识、集体主义、亲戚关系等在50年或100年里不可能消失。当然, 外来知识的冲击将改变其内容。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在外国的影响下,经济改革一步步前进是中国所希望的,经济改革本身可以促进政治改革,这是没有疑义的。 本文摘译自宇野重昭、天儿慧编《20世纪的中国》(东京大学出版会,1996年5月第3次印刷)一书。宇野重昭系日本成蹊大学校长,日本著名的中共党史研究家。本文原题为《近现代中国历史中的国际契机和内在发展论》,现标题为译者所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