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领导地位确立和巩固的过程考察(2)
在当时中央领导核心中,张闻天具有学者素质,贤明豁达,能发扬民主,听取不同意见。毛泽东称誉他能让人知无不言,是个“开明君主”,甚至当着张闻天夫妇的面,戏称他们是“明君”和“娘娘”(注:吴亮平:《为真理而斗争的一生》,王首道:《一朝闻道,终身不渝》,见《回忆张闻天》,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7、46页。)。张、毛各有优长。毛主管军事,张总揽全局;毛有胆略魄力,张有远见卓识;毛擅谋略决断,张长理论文笔;毛指挥若定,坚执己见,张谦逊虚心,从善如流。张毛二人配合得很好。他们在中央会议主持、报告、作结论等环节上分工配合,决议起草往往由张执笔,毛参与修改。以中央名义发出的指示电报,不少是洛(张闻天)毛联署。或许可以说,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领导是洛管党、毛管军的“洛--毛领导体制”。 总之,遵义会议后,毛泽东进入了中央领导核心,发挥重要领导作用,但他不是党的最主要的负责人,还不能说已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如果分析一下中央领导核心内部即能发现:秦邦宪在遵义会议后下台;周恩来的职权逐步有所变动,后来分管统战工作;张闻天学者气质,不谙军事,不擅权谋;他们对毛泽东走向党的最高领导职位均无妨碍。唯一可与毛争雄的是张国焘。张是政治局委员,参加党的创建,独立领导过一支红军和大块根据地,在一些方面的条件差堪与毛匹敌。但他盛气凌人,素有政治野心,与中央领导核心中其他人多有矛盾。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他要求增加四方面军干部在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局内的名额,提高他的领导地位。张闻天曾想将自己负总责的中央书记的职务让给他,毛不同意。张国焘最后取得了周恩来让出的红军总政委一职。由于他坚持南下,反对北上,后成立第二中央,分裂了党和红军,南下最终失败。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张国焘遭到批判,只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职务,失去与毛较量的可能,最后叛逃了。 二、王明归国,对“洛--毛体制”挑战, 毛泽东在党内领导地位的确立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战争和军事工作越来越重要。中共中央领导核心“洛--毛体制”中毛愈益成为重心。1937年底王明回国到达延安后,“洛--毛体制”受到了冲击,王明成了洛、毛的政治对手。但由于共产国际明确的指示,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得到了确立。 王明回国负有帮助中共中央贯彻共产国际关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使命。1937年8月10日, 季米特洛夫在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讨论中国问题发言时说:中国党要作出180度的大转弯, 从苏维埃政策转变为联合全国力量反抗日本侵略,需要加强中国国内的干部力量,需要能在国际形势中明辨方向有朝气的人去帮助中共中央,国外有这样的干部。王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回国的。 王明是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时, 由共产国际远东部负责人米夫支持进入中共中央领导核心的。同年9 月他赴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王明在共产国际工作数年,担任了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主席团委员、书记处书记。在共产国际指导中国党的工作中,他起着相当的作用。贯彻共产国际七大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方针,起草《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的就是王明。国内中共中央领导人对他是敬重的。当王明到达延安后,中共中央领导人赞扬“喜从天降”,说“饮水思源”--不忘王明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立下的功绩。 王明回国伊始,在政治局会议上传达共产国际对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指示时,他批判洛川会议上中央领导人对统一战线、国共合作提出的一些口号不适当。他认为,不要“空喊无产阶级领导”,不要过分强调民主民生和改造旧政权。他强调抗日高于一切,必须在国民政府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国防政府,应提倡国共两党共同领导(注:《王明言论选辑》,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36~545页。)。他并提出“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口号。王明具体批评张闻天、毛泽东的一些说法。如他反对批评国民党“片面抗战”。毛泽东曾批评章乃器“少号召,多建议”的主张为“小资产阶级急进分子在政治上的投降”(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92页。)。而王明认为:“章乃器说多建议少号召,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意义的。我们对蒋也要采用与他们商量的办法。”(注:转引自周国全、郭德宏编:《王明年谱》,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01~302页。)他反对张闻天、毛泽东等准备在一定条件下联合陈独秀抗日的主张。由于王明是在贯彻共产国际指示,尽管张、毛并不完全同意他的意见,但仍表示接受关于国共两党“共同领导、共同负责”的指示,后来中共中央向共产国际报告,“政治局一致接受了国际的指示”(注:转引自杨云若、杨奎松著:《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41页。)。 不仅在政治路线方针方面,王明居高临下,压国内领导人一头,而且他一回国即对中共中央内部人事组织方面作了些调整。一是他和随他一同回到延安的康生、陈云3人补为中央书记。 中央负责人分工:张闻天管党务,毛泽东管军事,王明管统战工作,康生管政治保卫,陈云管组织。12月政治局会议上成立了准备召集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委员会,委员25人,前十名的顺序为:毛泽东、王明、朱德、周恩来、项英、张闻天、张国焘、秦邦宪、康生、陈云。以毛为主席,王明为书记,下设秘书处:毛泽东、张闻天、康生、陈云、王明。从这个名单中可以看出:委员中毛居第一名,又为主席,显出王明是尊重毛的;但王明居第二位,为书记,似要操实权;秘书处5人中从国外回来的占3人;原先全党负总责的张闻天在委员排列顺序中被排入第六名。张国焘回忆:王明在12月政治局会议上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份事先没有与任何人商量的中央政治局一共16人的名单,“身为中央书记的张闻天的名次在名单上被降至第七了”。“王明的表现似有取张而代之的倾向”。(注:张国焘:《我的回忆》第3册,现代史料编刊社1981年版,第424~425页。) 张国焘所说政治局名单,或许就是筹备召集“七大”的委员会名单。他记得张闻天在名单上排到后面去了,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刘英也回忆:“一九三七年冬王明到延安后,党中央书记处扩大,闻天已不再‘负总责’”(注:刘英:《在历史的激流中》,第116页。)。 就在召集七大的筹备工作安排中,据载:12月政治局会议曾决定,七大由王明作政治报告,毛泽东作工作报告。这是王明要操实权的一个重要征象。在党的历史上,代表中央委员会向全国代表大会作政治报告,就意味着实际负责党中央的工作,把握大政方针,是实权在握的。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