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契丹族源传说借自回鹘论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杨富学 参加讨论

在我国古代北方阿尔泰语系诸族中,不少民族有关族源的传说都有一致或近似性,如乌孙、突厥、薛延陀、回鹘乃至蒙古都认为其祖先与狼有关,而夫余、鲜卑、回鹘、蒙古的传说则称其为感光而生,突厥、黠戛斯又有传说称其祖先为牛种。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学界论之者已多,而对回鹘、契丹族源传说的相同性问题,前贤则尚未言及。本文略做探讨,不妥之处请指正。
    对回鹘族源的传说,中外古代史籍均有记载。元代虞集《道园学古录》卷24《高昌王世勋之碑》载:“畏吾而之地有和林山,二水出焉,曰秃忽剌,曰薛灵哥。一夕有天光降于树,在两河之间,国人即而候之,树生瘿,若人妊身(娠)然,自是光恒见者。越九月又十日,而瘿裂,得婴儿五,收养之,其最稚者,曰卜古可罕。既壮,遂能有其民人土田,而为之君长。”波斯史籍志费尼著《世界征服者史》也记载说:“源出哈剌和林诸山之秃忽剌(Tougola)、薛灵哥(Selenge)二水会流处,有地名忽木兰术(Coumlandjou),有二树相邻……增长既成,忽开一门,中有五室,有类帐幕,上悬银网,各网有一婴儿坐其中,口上有悬管以供哺乳。诸部落酋见此灵异,向前瞻礼。此五婴儿与空气接触,即能行为,已而出室……畏兀儿人以为诸子为天所赐,决奉其一人为主。不可[的斤]美而慧,较有才,尽通诸国语,畏兀儿人遂奉之为汗。”(注: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何高济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63-64页。此处引自冯承钧译《多桑蒙古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80页。冯译文约而意达,故本文以之为准。)两相对照,不难发现,虞集与志费尼所载回鹘先世的传说是完全相同的,当出自同一来源。
    大致相同的说法又见于古波斯史家拉施特的记载:“据说,畏兀儿斯坦地区有两座非常大的山:一座名为不黑剌秃-不思鲁克(buqratu-buzluq),另一座名为兀失浑-鲁克-腾格里(ausqun-luq-tankrim);哈剌和林山位于两山之间。窝阔台合罕所建的城,也用那座山的名字来称呼。两山之旁有一座名为忽惕-塔黑(qut-taq)的山。这些山区内,有地叫十河(温河),另一地曰九河(脱古思河)。在古代,畏兀儿诸部就驻在这些河流沿岸的山里和平原上。沿十河居住者称十(aun)畏兀儿,沿九河居住者称为九(tuguz)畏兀儿。”(注:拉施特主编《史集》,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239-240页。本处引文与之略有不同,原译将aun译为十条河,tuguz译为九条河,其中量词为译者所增补,但不甚妥。)其内容也基本相同,只是河名有所变化,即前文的秃忽剌河、薛灵哥河在这里被称做十河(温河)和九河(脱古思河)。
    这里再看一看有关契丹族源的传说。叶隆礼《契丹国志·契丹国初兴本末》载:“契丹之始也,中国简典所不载。远夷草昧,复无书可考,其年代不可得而详也。本其风物,地有二水,曰北乜里没里,复名陶猥思没里者,是其一也,其源出自中京西马盂山,东北流,华言所谓土河是也。曰袅罗个没里,复名女古没里者,又其一也;源出饶州西南平地松林,直东流,华言所谓潢河是也。至木叶山,合流为一。古昔相传:有男子乘白马浮土河而下,复有一妇人乘小车驾灰色之牛,浮潢河而下,遇于木叶之山,顾合流之水,与为夫妇,此其始祖也。”大致相同的记载又见于《辽史·地理志》、《东斋纪事》、《东都事略》卷125及《望炊楼丛书》所收之《烬余录》中,只是内容较为简略。
    将回鹘、契丹的族源传说做一对照,不难看出二者的相似之处,即都称自己的祖先出自一山二水之汇流处。前者有两种说法:(1)和林山、秃忽剌河、薛灵哥河;(2)和林山、九河、十河。其中的秃忽剌河即今土拉河,薛灵哥河为今色楞格河。史书的记载和考古发现都已证明,土拉河和薛灵哥河流域正是古代回鹘文化的发祥地。其中的“九河”,突厥-回鹘语写作tuguzsuv,契丹族传说中之陶猥思河即其译音。
    契丹族所说之一山二水也有两种写法:(一)木叶山、潢河、土河;(二)木叶山、北乜里没里、袅罗个没里。这里的“没里”即契丹语müri,相当于蒙古语müren,为“河”之意。北乜里没里,“华言所谓土河”(注:德国学者福赫伯(Herbert Franke)认为“土河”乃“混浊而多沙”之意。见其所撰Bemerkungen Zu Den Sprachlichen Verhalt-nissen in Liao-Reich,Zentralasiatische Studien,3,1960,S.24-26。窃以为这种解释似有望文生义之嫌。),即今老哈河;袅罗个没里,复名女古没里。按《辽史·国语解》,“女古,金也。”金为黄色,故女古没里实为“黄水”、“潢河”之意。在两《唐书》中,该二河就被称作“黄水”,今蒙古语称之为西拉木伦河,其实仍为“黄水”之意。而色楞格(Salanga)呢?导源于古代突厥-回鹘语之,其意亦为黄。北乜里没里,又称陶猥思没里。该河隋代称托纥臣水,唐代称土护真水或吐护真河,都是古代突厥-回鹘语托古斯水(Toquz suv)之音转,意为“九河”,与回鹘传说中的“九河”恰巧同名(注:在云南契丹后裔语中,“九”写作te,而达斡语作is,蒙古语则作jisu,均与突厥-回鹘语之toquz不同。参见孟志东《云南契丹后裔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116页。)。原来,外蒙古的土拉河(秃忽剌河)和内蒙古东部的老哈河(土河)在历史上都曾被称为“九河”。如是,便形成了下列对应关系:
    回鹘契丹
    和林山木叶山
    薛灵哥河(十河)潢河(袅罗个没里,复名女古没里)
    秃忽剌河(九河)土河(北乜里没里,复名陶猥思没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