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共和国的基础:工农联盟五十年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桂海论丛》 阳国亮 参加讨论

世纪之交,共和国已走过了五十年的历程。抚今追昔,不难看到:工农联盟作为国家政权的基础,伴随着共和国的诞生和发展,共和国的辉煌离不开工农联盟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回顾和展望工农联盟的历程是很有意义的。
    新中国与工农联盟的建立
    五十年前,新中国的诞生,宣告了一个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建立。列宁曾指出,“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类型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注:《列宁全集》第23卷,第64-65页。)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提出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最好形式。1936年,毛泽东提出了“新国体论”即实行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及一切国内同意民族和民主革命的分子的民主革命同盟。4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思想全面形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夕,毛泽东同志正式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375、1475页。)。新中国成立后,共和国国家政权就是按照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组成的,工农联盟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也同时形成。工农联盟为共和国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在这里,工农联盟为基础是以工人阶级的领导为前提的。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和特性决定了它必须肩负解决全人类的历史重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一切被剥削、被压迫人民走上最终解放的道路。因此,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和特性决定了它在人民民主专政中的领导地位。
    人民民主专政必须以工农联盟为基础,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无论是在社会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中农民都是一支伟大的力量。毛泽东把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称为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和基础力量”。我国广大农民历来是工人阶级的天然同盟军,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离开了农民阶级和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不可能夺取革命的胜利。由于广大农民群众作为无产阶级的伟大同盟军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农民阶级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拥护者。只有中国共产党才充分重视和解决了农民的问题,提出了彻底的土地纲领,并为农民的利益而奋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农民获得最终的解放。因此,工人阶级只有同农民结成牢固的联盟,才能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才有可能结成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其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内的广泛的政治联盟,从而形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广泛的统一战线。
    工农联盟这个共和国的阶级基础其本质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际上标志着以工农大众为主体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工农大众将携手建设一个新型的人民的国家,用自己的双手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繁荣的伟大理想。
    社会主义建设与工农联盟的巩固
    共和国的建立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工农联盟不断地巩固。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都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变化。
    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领导阶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仍然是最先进最有组织纪律性最有前途的阶级。它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愈来愈壮大。据统计,全国职工人数1949年仅为800万人,1981年已增至10900万人,增加了312 倍。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组织制度和科技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建立的一万多个大中型国营企业是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地方,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脊梁,他们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为农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工业化的基础。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建立新的业绩。
    社会主义社会中农民阶级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种变化首先是由于实行了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大约占农村人口60-70 %的3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无偿地得到了7亿亩耕地, 还分得了从地主那里没收来的耕畜、农具和房屋,免除了每年交给地主的约为700 亿斤粮食的地租,大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工农联盟得到了巩固,为社会主义农业体制创造了前提条件。从50年代开始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民由小私有者变为社会主义集体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表明,农民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基本力量。在社会主义社会,特别是在经济落后的国家中,农民的情况如何,农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农村的社会发展状况如何,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关系极大,农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础作用非常明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品的产值占轻工业总产值的70%左右,农民提供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占出口总额的60%以上,全国人民生活必需品80%以上出自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仅70年代中后期完成的“四五”计划五年间,农业就为国家提供粮食131535万吨,棉花1247万吨,油料2135万吨,糖料9150万吨。农业还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大量的资金,据有关专家测算,从1952~1990年我国农业共为工业化建设提供净资金贡献为9530亿元。由此可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巩固和加强工农联盟,必须发挥农民的主力军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