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论抗战初期张治中在湖南的治理整顿及历史作用(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松辽学刊:哲社版》 吴亚文/李蓉 参加讨论

为了培养新干部,张治中首先设立了培养新县制干部的机构--地方行政干部学校,用来培养民、财、建、教各方面的公务人员。其作用一方面是培养新干部,另一方面是培训在职干部,使服务与训练结合起来。这就使每一个公务人员都得到了不断进修的机会,这样,一方面加强了干部的能力,提高了政治效率;另一方面,防止了官场的腐化,改善了公务人员的素质。对于率领政治部队,负责领导并保障几万或几十乃至几百万人民的县长的选用,张治中更是采取了审慎的办法。具体说来,主要采取了两个办法:一是开办县市行政人员讲习所(后来改为干部县政人员班),公开招考、延揽人才,规定训练期为三个月;期满后使用。二是实行严密的甄审办法。将各方介绍来愿意当县长的人,加以甄审。对其不合格者,废回责令再选送;而对甄审合格的人,还要训练和考核。此外,还实行了废区,扩并乡镇区域,充实乡镇机构,整编保甲,“以青年热忱之知识分子”为标准选拔保长。全省县政经过这样全盘调整后,一种新的气象在各县城乡渐渐滋长起来了。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社会风气逐渐出现了好转。做坏事的人以及不勤于政务的官吏都大有收敛。民主政治的风气在湖南逐步树立起来了。
    (三)整顿财政以加强经济基础
    财政方面的调整。财政部门是国家进行地方建设的重要部门。财政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对于这些,张治中是相当清楚的。因而,他在处理三大难题和转变风气的同时,丝毫没有放松对财政的调整。早在张治中到任之初,他就提出了“调剂盈虚,不增人民负担”作为财政的基本原则。而后,为了对财政进行多方面的整理调度与改进,以实现统收统支和财政的合理化,又让财政厅拟定了一个财政调整计划。在这个计划的指导下,具体实施了以下措施:
    1.开源与节流。为了增加省县金库的收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实行了开源和节流的办法。具体来说,开源方面,主要实行了发行建设公债,改革屠税制度以及切实清理地方的公款公产。至于节流的办法,主要是“裁并不必要之机关,停办或紧缩不急需之事业。”[8]两者的施行,使地方财政剔除了中饱之弊与浮滥开支,省县金库大有增益。
    2.其他一些有效措施。如废除苛杂,严禁非法摊派;严禁私钞,统一辅币发行;预算制度的确立;改革省县金库,充实其机能以及超然主计制度的施行--会计、审计两处的先后建立。
    废除苛杂,严禁非法摊派的实行,减轻了人民多余的负担,对安定人民生活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严禁私稍,统一辅币的发行,结束了私秒充斥的无政府状态,完成了反封建残余--非法剥削与经济割据形式的任务,同时也起到了促进商品流通的作用;预算制度的确立以及会计、审计两处的设立,确立了近代财务行政的程序,使财政进一步趋于合理化,此外,也进一步促进了政治的清明--贪污浪费恶习的减少乃到绝迹。总之,这些措施的实行,促进了湖南财政的合理化,在促进湖南财政近代化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四)改革教育以利于长远大计
    张治中是相当关心教育的。他深知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因而,他在主政湖南期间始终没有放弃对教育的治理。
    张治中就任湖南省主席不久,就投入了对教育的改革。为了使教育适应战时环境,战时需要,张治中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民训运动。他先后发动青年知识分子离开课堂,深入到乡村去做民训工作。这实在是一种创举。然而有些人却不理解,他们发出了疑问:“这样不将使国家百年大计的教育因而中断了吗?”[9 ]对此,张治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我们不能蹈常袭故,麻木不仁!我们实在不能把这些活泼泼的青年学子,关在学校里读死板板的课程!我们要领导他们到社会上,到民族抗战的实际基础上,去做活的工作,去求活的经验,上活的课堂,要他们从学校里的死课本转移到社会的活课本上去,受社会的教育,尽国民的责任。”[10]就是在这些“新的教育”和“活的课本”思想指导下,民训运动有了进一步发展,一批知行统一的青年人才在这一伟大的运动中诞生了。
    在民训运动的前后,张治中也开始了改变教育发展不平衡现象的努力。对于当时湖南教育城乡倒挂的畸形状态,张治中是非常痛心的。他深深地感到:“如果教育的作用,不能从少数大城市推动到边远的县份,如果文化的光辉不能从城市普照到广大的乡村,其影响决不止于教育上的失败。”[11]张治中没有坐视这种情形不管,他决定重新分配省立中等学校设立的地点,使大半迁入农村,同时筹设联乡小学、联保小学,以普及农民教育,增进农村文化。此办法不久便付诸了实施。虽然阻力很大,但毕竟有所发展。它的实施,使湖南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现象有所减轻,同时,也使湖南的农村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摸清湖南的教育情况,更好地进行教育改进工作,1938年5月31日,张治中再次出巡。沿途中,他走访各地,了解情况。 他发现各地在教育上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校舍破败,学校管理腐败;学生无礼貌,教师欠精神;课程不合理,教法生硬;教训分离;教育发展极不平衡。总之,学校的组织与人事、精神与礼节、课程与教法都是极其不合理的,均有彻底改进与整顿的必要。
    为教育改革审慎起见,张治中邀请教育专家江问渔、郑西谷、黄敬思对湖南教育做进一步的检查。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们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这些都为湖南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
    摸清情况之后,张治中就开始了对教育的彻底整治和改革。其中最为突出的事件,便是1938年8月8日召开的湖南全省教育会议。会上,张治中针对教育分离的情况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教育分离是极不合理的,是不能满足造就全面发展人才需要的。为此,他指出,今后教育一定要做到教育合一,尤其要加强训育工作。与会的教育界人士也都提出了各自的合理化建议。由于与会者的努力,这次会议于8月13 日圆满结束。会议讨论通过了重要议案二十余件。其中特别重要的,如训育方案的制定;课程改革的拟议;分区设学的筹办;专任制度的确立;男女同学的主张;改良集训办法的建议以及增筹教育经费,缩短中学修业年限,充实实习设备等。这些议案都是相当有建设性的,它对以后湖南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相当重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