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新中国早期对美政策研究(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 徐成芳/王宇 参加讨论

二、抗美援朝战争利弊得失再探讨
    抗美援朝决策突出表现了新中国反对美国帝国主义侵略决策的强硬态度。国内关于这一决策的合理性问题,一直存在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是认为诞生不久的新中国不应卷入朝鲜战争,战争结果使中美两国陷入长达20余年的敌对状态,弊大于利;一种是认为它巩固了新中国的安全和远东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确立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利大于弊。在国际上影响比较大的是《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观点,可以说是既有客观评价,也有颠倒黑白的表述,该书认为,“朝鲜战争使中国和美国都蒙受了重大损失,流了很多血,损失了很多财产。当然,‘抗美援朝运动’在国内掀起了爱国主义热潮,并且帮助巩固了新政权,但是,这只能视为偶然的‘副产品’。干涉行动的消极影响大大超过了这种实惠。中国在国际上陷于孤立,又被联合国打上‘侵略者’的印记,从此它被排除于联合国之外达20年之久。它也由于美国第七舰队的插手无限期地延缓了它解放台湾的目标。东北仍然是中国人的,未受侵犯,但那简直不是什么纯收入”[5](P292)。 关于抗美援朝决策的利弊可谓众说纷纭。
    我们认为抗美援朝的决策是正确的、必要的。从大的国际背景来看,它是同美国遏制战略的直接较量。新中国如果不与美国见过高低,则不能在国际上树立起较高的国际威望。人们往往看重20余年的隔绝,却忽视了抗美援朝为中国赢得的不可轻侮的威慑力量,可以使中国在更长的时间里免受大规模外敌侵略,使中国在更长的时间里被国际社会以尊重、平等的态度所接纳。从决策的时间来看,在抗美援朝决策之前,美国遏制政策和冷战政策就已经形成。遏制政策最初基本限于欧洲,主要针对苏联。随着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这种遏制政策便从欧洲发展到亚洲。1949年12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提出:亚洲又成为冷战的一个主要地区,就像欧洲和中东一样,需要以一个全面的战略来对付。美国对华政策变成了它针对社会主义阵营总体战略的一部分。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后, 美国统治者更加不安,把新中国看成是“苏联领导的铁板一块的集团中的一个主要角色。”[6](P179)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统治集团认为, 这是苏联共产主义在世界扩张的一部分,认为中国对亚洲其他国家构成了重大的军事和政治威胁,遂立意在整个亚洲对抗,以消除所谓中国威胁。因此,杜鲁门下令派军队侵入朝鲜,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对法国在印度支那殖民军大幅度增加援助,从三个方面构筑反共反华堡垒,实施对中国的军事进逼。面对美国的挑衅,中国政府采取强硬态度是被迫的、也是必然的。中国政府为了给美国考虑的时间而留有余地,没有立即决定走上战场。中国通过“潘尼迦渠道”正式警告美国,中国不会袖手旁观,任美军向边界进军。中国政府发表声明,警告美国不要越过三八线,进逼鸭绿江,否则中国决不能置之不理,但美国却认为,“最近中共领袖声称的,如果联军越过三八线,他们将进入北朝鲜,不过是外交上的一种勒索。”[7](P59-60)因此,正如周恩来所说,美军视我为软弱可欺,“一直进逼鸭绿江,逼我们到墙角”,“我们只好还击”[8](P328)。
    在外交努力的同时,我国也进行了军事准备。但是到底是否出兵,却要下很大的决心和作周全的考虑。正如彭德怀对金日成所说:“我们党中央和毛主席下这个决心是不容易的,中国大陆刚刚解放,困难很多,而既决定出兵,第一要在合理解决朝鲜问题上有所帮助,主要的是能够歼灭美国侵略军;第二要准备美国宣布同中国进入战争状态,至少要准备它轰炸东北和工业城市,攻击我沿海地带[7](P62)。这时敢不敢为比如何为的问题,在战略决策上更困难,也更具关键意义。斯大林犯了错误,他没有估计到美国出兵,估计中国不敢出兵,提出要金日成到中国东北组织流亡政府。杜鲁门也犯了错误,他没有估计到中国出兵,他们都低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勇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也不是仅凭一口勇气就下定决心,作出决断的,而是在政治局内反复权衡,与当时的战略盟友苏联多次磋商,终于使决心建立在对国际战略形势敏锐洞察和准确判断的基础之上。当时,美国的综合国力虽然很强,但其“全球战略”的中心是以苏联为对手,其战略重点在欧洲,亚洲只是其侧翼。我国的综合国力虽然相对较弱,但是集中力量攻敌一个战略侧翼,仍有较大的获胜希望。正是基于上述分析,树立起了必胜的信心。此外,党中央还分析了出兵与否的利弊,指出:我军出动到朝鲜,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占领整个朝鲜,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所以,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但是,中国参战不是要扩大战争,而是要为朝鲜战争地方化而努力。10月3日,周恩来对潘尼迦说:“我们主张和平解决, 使朝鲜事件地方化,我们至今仍主张如此。在我十月一日的报告中,我也声明了我国政府的态度,我们要和平,我们要和平建设。”“朝鲜事件的地方化的意思,就是不使美国军队的侵略行动扩大成为世界性事件。 ”[ 7] (P56-57)当中国被迫卷入战争之后,又通过“志愿军”的名义, 阻止战争规模扩大。从国际法的意义上讲,志愿军只是中国民间志愿组织武装入朝帮助朝鲜作战,中美两国仍然可以不处于战争状态之中,中国国内就可以继续保持和平环境。同时,以志愿军的名义派出国的正规军援助他国史有先例,其中一例就发生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因此,美国也不便对中国的做法加以否定。此外,美国政府畏于中苏同盟关系,从其世界战略考虑,也害怕扩大战争,所以在行动上和后来的停战谈判中承认了志愿军的名义,没有正式和中国进入战争状态。抗美援朝战争最终获得了战场和谈判桌上两个胜利。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