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老一代革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过程中的历史贡献(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当代中国史研究》 金冲及 参加讨论

第二,关于新中国的政体
    毛泽东在九月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政权的制度是采取议会制呢?还是采取民主集中制?”“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是以人民代表会议产生的政府来代表它的”,[2],“不必搞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和三权鼎立等”。对此,在《共同纲领》中有了更具体的规定。
    今天,“人民代表大会制”仍然是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反观非洲有些国家不顾自身的国情,搬用西方的多党制、议会制,至今连稳定也很难保持,更难以集中精力建设自己的国家了。
    第三,关于社会经济构成和经济建设方针
    〈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新中国的经济是由国营经济、农民个体经济、合作社经济、私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构成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是新中国整个社会经济的领导力量。又规定,“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1](P.7)。这些规定是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的。
    有一种误解以为,新中国成立就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而不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事实上,当时除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三大运动外,主要工作是恢复国民经济和以“一五”计划为中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就是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一体两翼,许多人似乎也忘了主体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左”的错误是以后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至于认为建国后党内领导层一直存在两条路线斗争,那更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第四,关于民族政策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过去曾提过搞联邦共和国、民族自决权,那是从苏联搬来的。制定《共同纲领》时,周恩来说:“我们国家的名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叫联邦。”“我们虽然不是联邦,但却主张民族区域自治。”
    这符合我国民族历史和各民族间相互关系的特点,各民族间几千年经济文化密切交流,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格局,易于搞民族区域自治制。从苏联解体的教训看,这个决策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第五,关于对外政策
    新中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彻底改变了以往100多年来跪着办外交的屈辱历史。《共同纲领》中明确指出:“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1](P.13)这为后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打下了坚实基础。
    “凡事起头难”。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翻天覆地的社会大变动。许多事情正处在草创时期,没有现成的答案,也缺乏成熟的经验。它的基本格局一旦确定下来,对中国日后的发展就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如果当时轻率地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它所造成的恶果也将十分严重。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回过头来看,我们惊奇地发现,当年所做出的这些重大决策都是符合中国的国情、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它的影响不仅今天还能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而且还将延续到将来。这是新中国缔造者和奠基者们留给我们的一份丰厚遗产,是他们对中华民族做出的难以估量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了,它能不能站得住脚,能不能存在下去?许多同志也许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是存在的,而且很严峻。胡绳同志在写《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社会主义部分时,首先就提出了这个问题。
    新中国成立时摆在面前最突出的问题有三个:第一,军事上,国民党在大陆还有100多万军队,控制着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地区和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地区。各地有200多万土匪武装,其中早的是从明代传下来的;第二,经济上,国民党留下的是财经总崩溃、物价飞涨失控的烂摊子。1948年时商店里的物价标签一天换一次,群众如潮水一样去抢购东西,新中国成立后半个月,又出现物价大幅度上涨的情况,许多人对共产党能不能把经济搞好还缺乏信心;第三,外交上,对新中国,美国敌视,苏联不完全放心、怀疑中国是第二个“铁托”,周边国家因缺乏了解而存在不少恐惧。如果外交上处理不当,就可能使新中国陷于孤立,或重新沦为别国的附庸。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年中,中共中央就有条不紊地顺利处理了这些问题,在不长时间内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使自己站稳了脚跟,这是十分不容易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