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老一代革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过程中的历史贡献(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当代中国史研究》 金冲及 参加讨论

随着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实施,作为骨干的156项重点工程都是国有经济,是属于社会主义性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集体经济的比重也正在迅速上升。
    实际生活证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事实上已在一步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2年,无论工业还是商业中,社会主义成分都已取得了优势并处于主体地位。这种优势还在不断加强。农业也是如此。所以,面对新的事实,中央做出了新的考虑。
    逐步过渡:农业,从互助组到合作化,从低级社到高级社;工商业,从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到公私合营,由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到全行业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策。而主体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当时叫做“一体两翼”,这是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变化了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说了新话。
    不能忘记,中国所以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主体是靠社会主义工业化。1954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上做《宪法》草案报告时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5]1953年起,鞍钢三大工程竣工。第一套成套火力发电机组,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第一架飞机以至第一只手表,等等,这些都是中国过去没有的,都是社会主义的企业生产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生产力不是遭受破坏,而是健康地持续增长。从1953~1956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9.6%,农业平均增长4.8%,国家蒸蒸日上。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革,那是两翼,而且一直到1995年夏季前都是稳步前进的。1954年底,参加互助合作的农户已超过60%,生产没有下降,而是上升,合作社80%以上是增产的。到1955年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错误地批判了邓子恢的右倾后,加速发展,并推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全行业公私合营。这一段发展确实过于迅猛,工作过粗,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这些缺点和偏差是不必讳言的。
    但总体看来,在中国动手建成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今天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此时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国民经济稳定发展下完成的,并且是在得到绝大多数人民的拥护下完成的。
    当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成后,中央也开始考虑对所有制结构做些调整,不要搞得那么“纯”,这些体现在《论十大关系》和“八大”上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12月,毛泽东同工商联和统战部负责人说,“地下工厂,因为社会需要,就发展起来。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只要有市场,有原料,这样的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开夫妻店,可以雇工,可以开私营工厂。”“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刘少奇在人大常委会上说,“我们国家有90%的社会主义,搞百分之几的资本主义,我看也不怕。有这么一点资本主义,一条是它可以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另一条是它可以在某些方面同社会主义经济作比较。”周恩来不久后在国务院会议上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搞一点私营的,活一点有好处。”这些只是在1957年反右、八届三中全会后改变了。
    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的理想,它在中国大地上成为现实,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它的实现是具备基本条件的。我曾经打过一个比喻,社会主义在中国好像十月怀胎,后来急了一点,不注意,八个月就生下来了。但新生命的诞生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虽然先天有一点不足,但不能重新塞回到娘肚子里去,只能在后天成长过程中补充了。
    1956年的决议中讲:“整个来说,在一个几亿人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新中国历史的发展有如一场接力跑,后来者总是以前人已达到的地方为出发点,又远远地跑到前面去了。又好像登山,拾级而上,等登到山顶,极目远眺、心旷神怡时,最初走过的路已经在视野之中消失了。但如果没有最初的一步一步艰苦跋涉,也不会有最后的登临绝顶。当然历史的发展没有什么绝顶。我们在发展中有一些偏差、失误,用不着回避。就如同小孩学走路一样,只有摔过多次跟斗才能学会走路,没有人会嘲笑孩子为什么会摔跟斗。我们今天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来看待过去,中国有一句老话“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就是后人看今天,就好像今人看过去一样。现在有人嘲笑当年还实行过布票、粮票,岂不知当时如果没有它们,人们连起码的基本生活需要都保证不了。现在物资丰富了,当然不需要了。如果现在轻率地否定过去,后人也可以把今天的一切说得一钱不值,这当然不是科学的态度。
    当代中国研究所要编写共和国史,我们这50多年风风雨雨走过来实在不易,你们肩上的担子很重。一定要实事求是地把历史事件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来研究,要有一种“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和“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根据录音整理,经作者本人校阅)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页。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36页。
    [3]《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35页。
    [4]《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9页。
    [5]《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506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