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抗战时期迁都重庆之中央研究院(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民国档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 参加讨论

三、抗战期间本院概况
    二十八年三月中旬,本院评议会在昆明举行第四次年会时,蔡故院长致词有云:“本院自分别迁至重庆、桂林、昆明以后,仪器、图书之遗失,固所难免,房屋之借用与营建,水电之供给,仪器、药品之补充,在在均感困难,不能不认为学术界之大损失。然人类历史,本充满着打破困难的事实,于困难中觅得出路,正是科学家之任务。又况易地以后,新材料之获得,各方面人材之集中,当地原有机关之协助与互助,亦有特殊便利之点,吾人决不因迁地之故而自馁。”抗战期间,本院遵此指示,进行工作,成绩亦甚有可观者。本院各研究所之工作成绩,甚为繁多,不暇列述。兹谨择本院抗战期间之重要事项,略述于左。
    二十九年三月五日,本院前院长蔡元培先生在香港逝世,照章须由评议会推选院长候选人三人,呈请国民政府遴选特任一人为院长,而首届评议员五年之任期亦于是年七月届满,照章应即改选,爰于是年三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三日,在重庆嘉陵宾馆举行评议会第五次年会。二十三日大会投票选出翁文灏、朱家骅、胡适三人为院长候选人,本院呈请国民政府遴任。九月十九日奉令,特派朱家骅代理院长,二十日朱代院长就职,发表谈话述明今后主持院务之方针。本院自此又入于一新阶段。
    此次会议又选举第二届评议员,经呈奉国民政府聘任,其名单如下:(物理数学)姜立夫、吴有训、李书华,(化学)侯德榜、曾昭抡、庄长恭,(工程)凌鸿勋、茅以昇、王宠佑,(地质)翁文灏、朱家骅、谢家荣,(天文)张云,(气象)吕炯,(历史)胡适、陈寅恪、陈垣,(语言)赵元任,(考古)李济,(人类)吴定良,(心理)唐钺,(社会科学)王世杰、何廉、周鲠生,(动物)秉志、林可胜、陈桢,(植物)戴芳澜、陈焕镛(三十年三月故,改选钱崇澍继任)、胡先骕,共计三十人。此届评议员任期,照章于三十四年届满,因在抗战期间,各大学散布各地,不易办理选举,经呈准国民政府,延长任期三年。
    此次会议,鉴于气象事业在抗战建国时期,需要迫切。在欧美先进国家,均早有气象局之设立。二十六年春,本院召集之第三届全国气象会议,亦有请求政府设立中央气象局之决议。旋以七七变起,进行中止。本院气象研究所虽曾厘订全国气象观测实施规程,代各机关训练测候人员,指导技术。然此乃研究所分外之义务,并非应画〔划〕职责。各省属机关,虽亦自分别增设所站,从事观测,但与研究所系合作性质,并无统属关系。对于工作效率,诸多故障,且研究所经费有限,人力无多,欲令主持全国气象行政事业,事实上亦难兼顾。爰议决建议政府设立气象行政机构,综理全国气象行政事宜。旋经政府采纳,设立中央气象局,隶于行政院。本院气象研究所原有之测候所及设备,一律拨交该局利用。该局设于沙坪坝,现已迁至南京。
    三十年三月,评议会假两浮支路中央图书馆举行第二届第一次年会,蒋委员长以“致力纯粹学术之研究,真知真理之探讨”及“研究及设计并重,求知与致用兼资”二义谕勉。
    此次会议决定发刊西文院刊一种,名《科学记录》,中文院刊一种,名《学术汇刊》,专载纯粹科学及应用科学方面具创作性之短篇论文,俾国内科学工作结果能早期发表,供国内外学术界之参考。因战时印刷困难,复员之前在重庆已各出版二册,并分赠国内外各有关学术团体及个人。
    三十年九月二十一日日全食,在吾国西北可窥其全状。本院筹备观测之工作有年,因值抗战时期,仪器设备不全,亦无法邀请国外天文家偕往观测,乃由本院天文研究所组织远征队,自重庆出发,前往甘肃临洮观测,所得结果甚佳,已撰著论文在国外发表,所摄之影片首在重庆放映,并已流传中外。本院物理研究所亦组织观测队,于是日在福建崇安县,对日全食作地磁观测,已将结果撰成详细之报告。
    三十一年一月,本院与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及中国地理研究所合组“西北史地考察团”,分为历史考古组及地理动植物组。四月末自重庆出发,赴甘、宁、青一带考察,所获资料甚丰。三十一年十月,本院奉委员长核准,组织西北科学考察团,经中央设计局召开会议,商定分别考察区域及考察对象,因经费减少,仅分为地理地质组及历史考古组。该团于三十二年五月起,先后自重庆出发,赴西北各地考察,经时二年,各组均采得宝贵之资料。
    三十年本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与中央博物院合组川康古迹考察团,在彭山、豆芽、坊沟、岩子山等处作残墓清理工作。三十一年复在彭山之江口镇发掘蛮子洞,所得极富于美术史及考古学价值,惜残破不堪。三十二年因协助四川博物院整理成都琴台(蜀王建墓),暂行结束。彭山出土之金属物品,经研究之后,写成“蟠螭文镜之年代及其相关之问题”一文。三十年又组织川康民族考察团,考察羌、嘉、龙、k4ia02.jpgk4ia02.jpg、西番等民族,研究各族婚丧制度、生活习惯及与文化有关各问题,并搜集民族标本与用物。所得结果,已作成报告。三十一年十二月,又赴川南与滇黔交界之叙永、兴文各县调查白苗、花苗等族之文化,注重苗族原始文化之特质及其同化之过程与现状。三十二年此项工作结束。
    本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自三十二年至三十四年先后出版之居延汉简考释及殷历谱二巨著,系若干年研究居延所得汉简及殷墟所得甲骨文字之结果,发扬吾国文化,曾蒙主席奖誉,受中外学者之重视。
    三十三年三月,本院评议会在重庆举行第二次年会,综合若干提案,决定呈建议书于政府,其要旨为:
    (甲)自国府建都南京后,十余年来国内科学研究初有基础,极可宝贵,宜多予培植,使其发扬光大。
    (乙)科学研究及各项建设之基础,如不重视科学研究而徒重用技术,则国家建设将缺乏基础。
    (丙)学术自立,关系国家前途,欲求中国学术独立,不可不努力充实国内各研究机关及大学之设备,以求建立本国科学研究基础。
    (丁)在中国科学研究进行之始,应确定其目的,不仅为中国,亦为人类共同之智慧与幸福着想,应凭此态度与世界科学家合作。
    根据上述要旨,撰成建议书,对复员计划亦已顾及。建议内容分为左列六项:
    (一)对各种科学宜以平衡发展,相互联系,促其进步。
    (二)建设学术中心,以培养科学人才。
    (三)筹备举行全国学术会议。
    (四)设立国家学术研究奖金。
    (五)维持并鼓励有关高深学术研究之刊物。
    (六)推遣学术访团于友邦。
    上述六项倡助学术之必要方法之建议,经签呈于蒋主席,奉代电分别采纳,并有所指示。
    三十三年同盟国联合通讯协会,因对于东南亚作战区域内高空电离层之特性,未能详悉,建议在中国东经一百度至百一十度,北纬三十度至四十度区域内,设立高空电离层观测台,长期记录,以增进军用通讯之效用,并由澳洲无线电委员会通知我国驻澳公使馆,转商我国政府合作。经决定由本院物理研究所设置此项观测台,地点决定在北碚该所地磁台之处。观测仪器请准根据租借法案,以澳币五千镑向澳洲该会购置。胜利之后,行政院以此项设备为战时工作之一部分,将外汇停给,遂致搁置。
    抗战期间,本院组织略有扩充及变更,已如前述。复员期中,为集中人力财力,已将体质人类学研究所筹备处工作暂行停止。人事方面之变更,除院长一职,自蔡故院长逝世后由朱家骅先生继任,迄至现在外,总干事一职迭有变更。二十六年西迁时,由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兼代总干事。二十七年十二月,由任鸿隽继任,二十九年十一月由傅斯年继任,三十年九月又由叶企孙继任。三十二年叶氏辞职,由李书华继任。三十二年九月李氏辞职,又改聘萨本栋继任,现仍在职。各研究所各筹备处主持人,亦略有变更。现尚在职者为:(一)数学研究所筹备处主任姜立夫(赴美期间由陈省身代),(二)天文研究所所长张钰哲(赴美期间由陈遵妫代),(三)物理研究所所长萨本栋兼任,(四)化学研究所所长吴学周,(五)地质研究所所长李四光(养病期间由俞建章代理),(六)动物研究所所长王家楫,(七)植物研究所所长罗宗洛,(八)气象研究所所长赵九章,(九)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十)社会研究所所长陶孟和,(十一)医学研究所筹备处主任林可胜,(十二)工学研究所所长周仁,(十三)心理学研究所所长汪敬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