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迁都重庆之中央研究院(3)
四、本院复员之经过 三十四年九月日本投降,本院奉命还都。因交通工具缺乏,政府限制甚严。加以军运粮运迄未能依政府复员计划配合,本院对复员工作曾作慎重考虑。盖本院各研究所之图书、仪器等设备,在抗战期间一再播迁,损失甚微,若于复员期间不幸而遭损失,殊属不合。尤以古物及善本书籍,为国内外学术界所珍视,苟于复员之际遭受意外,实为不可补救之损失。至本院今后工作进行之方针,亦不能不于复员之初,缜密擘划。乃决定于重庆设本院复员委员会,并在本院各单位所在地分设昆明区、李庄区、北碚区、重庆区等复员委员会,负责办理装箱及启运等工作,以俟本院还都交通工具觅妥,再行启载东下。 本院各研究所,虽以设于首都为原则,但抗战以前因限于经费,亦分设于京、沪两地。复员之初,如即将各研究所集中于南京,事实上不可能。三十四年十月,乃派王所长家楫、吴所长学周赴京沪接收本院原有房舍。得悉原在南京之院址,幸尚未受重大损毁。惟上海之理、化、工研究所损失颇大,修复甚为不易。抗战期间本院曾增设三研究所,而各所之工作今后尚须扩充。正感原在京、沪两地之房屋尚不敷分配,适奉命接办上海祁齐路由中日庚款所办之自然科学研究所,乃一并接受,择要修缮购置。为利用现有之设备,决定将数学研究所筹备处、物理研究所、化学研究所、动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医学研究所筹备处、工学研究所、心理学研究所等八单位,暂设于上海(祁齐路三二○号为总通信处),以便短期内得以恢复工作。并设本院驻沪办事处,统办上海各所处之一般行政事宜(初由王所长家楫兼任该办事处主任,现聘陈荻帆任之)。其余总办事处及天文、地质、气象、历史语言、社会等五研究所,共六单位,则设于南京(鸡鸣寺路一号为总通信处。) 三十五年六月,本院举行院务会于南京,议决设置本院留渝办事处,办理还都工作,聘本院秘书余又荪兼留渝办事处主任。是年七月一日正式成立,本院行政中枢亦同时移于南京。 本院复员委员会决定,还都运输以公物(图书、仪器、标本等)为第一位,各所研究人员以会同押运其平素研究所用之公物平安到达京、沪为原则。举凡装箱、启运、押运、卸货等工作,研究人员所负之工作较多。因研究员无不珍重其研究所用之工具,且亦深知其保存安全之技术也。 本院因珍重宝贵之公物,选择交通工具以安全为第一。租赁车船,必先慎重审核其安全程度如何,至于议价、签约、分配、载运分量及先后次序等事,均由复员会议决定之。全院人员群策群力,分工合作,效率卓著。 是年六月至九月,北碚区、昆明区,李庄区之公物及人员,先后到达重庆。李庄区公物运至重庆,端赖四川合众轮船公司,配拨长天等专轮载运。公物抵渝候船期间,多存于南岸之卜内门仓库,消防及防湿之设备尚佳,启货、卸货亦多赖其经理之协助。由渝至京之轮运,本院决定以直航为原则,因如在宜、汉转轮一次或二次,不唯用费浩大,而且公物一再起卸装载,易受损毁。当时在渝主持复员轮运分配事宜者,初为中央党政军机关留渝联合办事处,后为重庆行辕。对本院之还都运输虽甚关怀,但因初期只配拨渝宜段舱位,尚不能载运公物,故本院还都工作无法进行,不得已乃自行设法租赁在政府限制范围之外之船只。先租赁怡庆轮船局之福邦轮,旋恐其不安全而解约。后向交通大学分租所包国庆轮吨位之一部,本院又包租小三北拖轮,而由民生公司之大轮拖运,均系由渝直航京沪,将本院北碚区及昆明区之全部公物及一部份人员,运返京沪。直至是年十一月上旬,始分配民联轮一部份吨位,将历史语言研究所公物一部份运京,同月中旬,又由招商局之二○二号登陆艇,将本院李庄区及各区保存公物全部运京。本院公物运输至此完毕,招商局与民生公司之协助,深堪感纫。 本院职员及眷属还都,除搭乘上述诸轮者外,尚由联合办事处分配渝宜段之民权轮船位二十人。其余人员则多携带重要公文,搭乘行政院分配之机位还都。所乘之班机及专机,以中国航空公司者为最多。 本院留渝办事处办理还都工作期间,对有关机关亦竭诚协助,如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南开大学、国立北平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国立北平图书馆、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及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筹备)机关,均与本院渝处取得联系。 本院复员之后,在抗战期间于昆明、桂林、李庄、北碚、沙坪坝及重庆市内所设置之房舍,均分别交由当地有【关】机关保管,或设工作站,或作公共学术事业之用。 三十五年十二月上旬,本院留渝办事处办理之还都工作完毕,是月中旬奉命结束,留渝人员全部返京,曾在渝登报声明在渝事务结束,全部移至京沪。计自二十七年一月首次迁至渝市至现在为止,共约八年又十月。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