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皖南事变后国共关系由对抗走向缓和的历史考察(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马若义 参加讨论


    面对国内外强大的压力和中共的斗争,蒋介石国民党基本处于防御地位,首先表示了缓和态度,积极寻求与中共妥协。
    1月17日,国民党政府军委发言人发表谈话,称“此次事件完全为整饬军纪问题”;(注: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皖南事变》,中共党史出版社,1990年版,第124页。)蒋介石也要求部下就事论事,以指斥新四军为限,不涉及共产党及第十八集团军(注:参阅:张海鹏:《论皖南事变之善后》,载《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5期。)1月27日,蒋介石在重庆国民党中央纪念周发表谈话、公开表明了国民党对处理皖南事变后国共关系的立场。他一方面继续重复反共的陈词滥调,指斥和辱骂新四军,另一方面着力将皖南事变定格在“军纪”范围,他说:“就我们此次处置新四军事件来说,无论中外人士,大家都知道,这完全是我们整饬军纪的问题,性质很明白,问题很单纯,事件也很普通”。这次新四军受制裁,纯然是为了整饬军纪,“除此而外,并无其它丝毫政治或任何党派的性质夹杂其中”,并表示:“政府此次制裁新四军,既然完全为整肃军纪,当然不牵涉其它问题,……对于其它遵守命令努力抗战的军队,固毫无关连,也绝无什么政治性质。”他保证,“现在抗战期间,凡遵守抗战建国纲领之一切个人团体和党派,政府绝对尊重,其应有之自由与独立人格,而予以法律之保障。”(注: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皖南事变》,中共党史出版社,1990年版,第238-247页。)蒋介石讲话,使中共担心的最严重步骤(宣布中共叛变、取消八路军)没有发生,避免了国共间冲突进一步扩大的诱因,标志着国民党反共政策由军事攻势转移为政治守势,这以后的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豫南战役开始后,蒋介石积极部署国民党军队反击,迅速撤退了华中各剿共大军,包围陕甘宁边区的军队也奉命撤围东移,使皖南事变前后国共间紧张的军事对峙局面结束。1月25日,当周恩来将我党解决皖南事变12条办法面交张冲并请其转交国民党中央时,蒋介石抓住时机,指示张冲找周恩来、叶剑英,表示希望恢复国共谈判,张冲随即找到周恩来,转达了蒋介石的意向,提出以华中新四军北移延期,新四军并入八路军、增编一军的办法,使国共关系得到缓和。张冲还极力劝说中共参政员出席参政会,以示团结。表明蒋介石"1.27"讲话后,国民党在坚持反共政策的同时,仍有“不愿意最后破裂(国共关系)的一面”,“依然是一打一拉的政策”。(注:《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782页。)
    如前所述,皖南事变后国共间的激烈对抗,是国民党一手造成的,中共的斗争基本上取决于国民党的态度(如蒋业已准备全面破裂,我们便是以破裂对付破裂;如蒋并未准备全面破裂,我们便是以尖锐对立求得暂时的缓和)。既然国民党方面表示了“不愿意最后破裂”的意向,中共自然不会主动破裂国共关系。所以,蒋介石"1.27"讲话后,中共中央虽然强调了继续攻势,但实际上对国民党的缓和态度立即做出了积极反应,对国民党实行了让步。1月28日,毛泽东指示新四军:“惟蒋没有宣布全面破裂时(宣布八路及中共叛变),我们暂时不公开提反蒋口号。”(注: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4页。)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关于目前时局的指示》对国共关系的变化有了新的估计,“蒋介石发动的利于日寇不利于抗日的国内破裂,可能还有一个相当的过程,其时间的快慢,由国际国内各种复杂条件来决定”,提出“在蒋介石没有宣布全面破裂以前,在他还只宣布所谓新四军叛变,没有公布所谓八路军与中共叛变以前,我们亦不公开提出反蒋口号”。(注: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8-29页。)1月30日,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指示八路军、新国军,“在目前除中央军委及新四军与蒋介石尖锐对立的态度外,八路军将领暂时对外保持沉默的态度,不发宣言、通电、演说等文件”。(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中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63页。)2月2日,毛泽东等致电周恩来、彭德怀、刘少奇等,就豫南战役问题指示:“我们的方针是政治继续攻势,军事方面八路军原地不动,统战方面注意团结中条山、河南、湖北各友军,大大发展交朋友,共同打退日寇进攻,良机难得,以德报怨。”(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中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66页。)随后中共中央又做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共关系缓和的决定,如停止召开抗议皖南事变及追悼皖南事变殉国烈士大会;军事上不打进攻战,停止在大后方发动反蒋的游击战争,新四军也停止向大后方行动;要求部队抑制“可能发生的急躁情绪,使部队高级人员懂得,要在自己的行动上避免引起过早的破裂”;(注: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53-54页。)指示八路军总部恢复向蒋介石通报敌情、战况;对国民党方面提出的恢*
    国共谈判和参加国民参政会问题也未明确拒绝。
    这一切说明,蒋介石"1.27"讲话后,国共两党都调整了策略,以维持双方关系为目标,双方终于渡过了皖南事变后激烈对抗的危险期,步入恢复合作关系的良性发展轨道。因此,客观地说,蒋介石"1.27"讲话就成为皖南事变后国共关系由对抗走向缓和的关键和转折点。
    概括言之,皖南事变后的国共关系经历了由全面对抗到缓和的转变,这是有利于中华民族抗日大业的历史进步之转变,尽管影响转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认为,起决定作用是国共两党能本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精神,处理民族矛盾之下的激烈阶级矛盾。其中,中国共产党在被砍了“伤痕深重”的一刀后,仍以民族利益为重,以德报怨,再次体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我们在批判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罪行时,也应指出,国民党方面没有进一步扩大事端,避免了国共间更大悲剧事件的发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