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余论 历史发展到宋代,贵族门阀制已失去了昔日的威力,宋朝最高统治者建立政权后,已不把皇亲国戚当作政权的依靠对象,而是抑制皇亲国戚,在更广泛的庶族地主阶级中寻求统治基础。宋政府对这些特殊阶层的任用限制与对文臣士大夫的重用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于是,宋代官僚士大夫阶层的群体政治力量空前强大,他们对防止皇亲国戚与宦官专权起了重要作用,在最高统治者意志动摇,准备或已经重用宗室、外戚、宦官时,士大夫往往能坚决地进行反对,并多数取得了胜利。因此,张邦炜先生称士大夫是宋代皇亲国戚的“克星”,可谓入木三分。宋朝最高统治者确立的限制皇亲国戚、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一重要国策,是唐宋之际中国封建社会发生重大转折的结果,它不但使封建社会经常发生的王室自相残杀、外戚专国、宦官擅权等现象在宋代得以减弱甚至消弭,而且使宋政权建立在更加广泛的社会基础之上,有力地巩固了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宋朝最高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固然在于维护赵家天下的长远利益,但其结果既减少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在客观上便有利于当时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并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宋代官僚政治的开放性、非世袭性特征,是宋代政治制度较前进步的重要表现。 注释: ①蔡东藩:《宋史演义》第一回。 ②《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59,淳熙八年二月己亥。 ③《宋会要辑稿·帝系》4之6,宝元二年七月二十八日。 ④沈括:《梦溪笔谈》卷2;高承:《事物纪原》卷5《南班》。 ⑤张方平:《乐全集》卷38《宗室……世褒墓志铭》。 ⑥《宋会要辑稿·帝系》4之31,熙宁元年九月丁酉;参见(美)贾志扬《宋朝宗室的历史意义》,载《国际宋史研讨会论文选集》,河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8月版。 ⑦《宋朝事实》卷8《玉牒》;《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67《载 定宗室授官》;《九朝编年备要》卷18。 ⑧《宋会要辑稿·帝系》5之26,政和六年三月七日。 ⑨《挥麈录余话》卷2。 ⑩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92,绍圣四年十月丁亥(以下简称《 长编》)。 (11)《贵耳集》卷上。 (12)(14)张邦基:《墨庄漫录》卷1。 (13)《朝野类要》卷2《侍从》。 (15)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97,绍兴六年正月乙未。 (16)《宋宰辅编年录校补》卷19、20;《宋史》卷392《赵汝愚传》。 (17)《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3《宗室差试官》;卷12《宗室知举及任学官》;《庆元条法事类》卷6《差出·职制令》;《宋史全文》卷28,绍熙四年正月。 (18)周恽:《清波杂志》卷11。 (19)详见张邦炜著:《宋代皇亲与政治》第二章《宋代后妃与政治》,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20)《宋史》卷463《外戚传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