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试论建国后我党关于知识分子社会地位认识上的两次飞跃(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 饶定轲 参加讨论

3
    回顾建国后我党对于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认识所走过的道路,我们主要的经验教训有哪些?或者说,我们应该得到什么结论呢?
    第一,在理论上,必须坚持以经济关系作为划分阶级成份的唯一标准,而不能以世界观作依据。建国后,我党在知识分子阶级属性判定上之所以走过一段弯路,出现多次反复,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存在理论上的误区,即用世界观作为划分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标准。且不说当时对知识分子世界观的现状的分析是否正确,单从理论上来看,这就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对什么是阶级,列宁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些关系大部分是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18〕我们在判断知识分子阶级属性时,只能根据他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即对生产资料的掌握情况及由此所决定的取得生活资料的来源(即对产品分配状况),而不能再有其它什么标准,更不能以世界观作为依据。因为就一个人的经济地位和世界观的关系来说,是前者决定后者,而不是后者决定前者。世界观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具有相对独立性。一个人的世界观不仅由经济地位所决定,而且还受家庭出身、接受教育的状况、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它在某种程度上讲,具有不确定性,我们不能把一个不确定因素用来作为划分阶级的标准。
    第二,在思想观念上,必须承认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都是劳动者,而不能把广大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视为“精神贵族”。我党有些同志一度在思想观念上,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对立起来,把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视为“精神贵族”,这是又一重要教训。社会的发展不仅从根本上取决于物质财富的生产,也依赖于精神财富的生产,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除了极少数处于高层的知识分子之外,对广大靠自己劳动谋取生活资料的知识分子,马克思均称之为“生产工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我国广大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们与产业工人的差别,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从事体力劳动的,从事脑力劳动的,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19〕历史的发展表明,随着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一方面,脑力劳动者日益更多地参与物质财富的生产,他们在现代化的生产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有的发达国家已高达50%,他们与体力劳动者共同构成生产的主力;另一方面,体力劳动者的知识化程度也日益提高,将逐步变为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科技型”劳动者,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将逐渐消失。把知识分子称为“精神贵族”,在理论上是错误的,也不符合实际情况。
    第三,在思想感情上,必须把知识分子看做是依靠的对象,而不是“异己的力量”。由于理论上的误区和观念上的错误,加之思想感情上的隔阂,在一个时期内,在我们部分党员干部中曾经出现过把知识分子当作“异己力量”的宗派主义情绪,这是又一个值得总结的教训。这种情绪的出现与我们党的干部成份有关。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农民为主力军的革命运动,当时军队中的领导干部大多数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工农出身的同志,不少人对知识分子不了解,不熟悉,在部分同志中还存在着恐惧知识分子甚至排斥知识分子的心理。建国后,我们各方面的领导干部,多是这些从战场上下来的工农出身的干部,有些同志这种心理不仅依然存在,而且由于地位的变化,发展到排斥知识分子的宗派主义情绪。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尖锐地批评过这种错误情绪,强调团结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毛泽东同志说:“我国的艰巨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尽可能多的知识分子为它服务。凡是真正愿意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知识分子,我们都应当给予信任,从根本上改善同他们的关系,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必须解决的问题,使他们得以积极地发挥他们的才能。”〔20〕知识分子与工农干部应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做到知识分子工农化,工农干部知识化。
    第四,在思想认识上,要把解决好知识分子问题提高到“安邦治国”的高度来认识,克服轻视知识、轻视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薄一波同志深刻地指出:“建国以后的长时间内,我们没有把解决好知识分子问题提高到‘安邦治国”的高度来认识。古人说:天下可以马背上得之,不可以马背上治之。意思是说,取得天下、巩固政权后,应该赶快由‘武攻’(以武力取得天下)转入‘文治’(经济建设,治理国家),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实行工作重点的战略转变。”〔21〕这是又一个深刻的教训。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国要尽快实现“四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就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要认识到,这绝不仅仅是涉及到知识分子个人的命运前途问题,而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共产主义理想能否实现的重大问题。
    第五,在工作上,要随着形势的发展,适时调整知识分子政策,明确工作重点。“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路线正确了,还要靠正确的政策来保证路线的贯彻执行。毛泽东同志说:“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们所犯的错误,研究其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我们离开了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主观地决定自己的工作方针。这一点,应当引为全体同志的教训。”〔22〕建国四十多年的实践证明,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的工作任务以及知识分子队伍的变化,适时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确定我们的工作重点,就能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否则,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关怀下,纠正了过去对待知识分子的某些“左”的政策,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作为知识分子政策的核心,要求各级党委对知识分子要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1991年,江泽民同志在科学技术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又进一步提出:“当前,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的知识分子政策,重点是采取切实措施,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23〕改革开放十多年的时间是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执行得最好的时期之一,也是知识分子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最好时期之一。根据以上精神,为知识分子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特别是为拔尖人才脱疑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四化建设和改革服务,这是现阶段我国知识分子工作的总题目。
    *本文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基金课题“社会主义新时期知识分子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1〕〔2〕〔6〕〔13〕〔19〕《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7、89、40-41、88-89、89页。
    〔3〕〔17〕《知识分子问题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3、48-49页。
    〔4〕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载《求是》1992年第21期。
    〔5〕《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18页。
    〔7〕〔8〕〔9〕〔1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0、91-92、275、279页。
    〔10〕〔23〕《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的讲话》,载《人民日报》1991年5月24日。
    〔11〕转引自龚育之《端正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决定性斗争》,载《红旗》1983年第19期。
    〔12〕转引自朱文显《广大知识分子本来就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7月第22卷第3期。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19-220页。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87页。
    〔18〕《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页。
    〔20〕《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84页。
    〔2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517页。
    〔22〕《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08页。
    【参考文献】
    [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2]成有信、李克敬:《论知识分子的阶级地位和社会作用》,载《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第2期。
    [3]朱文显:《广大知识分子本来就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7月第22卷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