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索里尼的抉择
【编者按】在墨索里尼被俘时,游击队员从他手中缴获的举世瞩目的皮包中装的文件里,夹有这份由他本人在1940年3 月间为向国王和三军参谋长们说明迫使意大利与德国携手战斗之原因而起草的“备忘录”手稿。该手稿共13页,外加一页他本人在3月31日写的附注。现在这份备忘录的全文刊载如下: 目前形势动荡不安,事态发展和战争前景均难预料,甚至根本无法预料。我们必须注意防患于未然(请看俄芬战争),并且要考虑远方国家,如英国和日本的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 关于通过谈判达成妥协,实现和平的问题 在目前这种形势下,妥协之可能性应予排除。的确,声势浩大的和平主义势力公开活动于英国,秘密发展于法国。然而事到如今,同盟国的战争目标已定,妥协之路已绝。妥协只能以接受德国和俄国在东北欧所造成之“既成事实”为前提,而这与它们所谓要重建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甚至奥地利的愿望又相抵触。和平妥协倒有可能为德国所接受,但民主大国则准同意,因为同意就等于接受波兰为俄国和德国的战利品这一“既成事实”。 关于地面军事行动 可否预见法英两国将发起进攻,也就是在西线进攻“西壁”(WEST-WALL )呢? 在当前形势下,这种情况也应予排除。因为进驻法国的英军人数十分有限,而且法国的人力资源也经受不起进攻“西壁”将造成的大量伤亡。至于法军的士气,可以说仅有抵抗之志,而无进攻之心。英法两国正在设法寻找一个不象西线地形那样复杂的陆地战场,并已为此而命令魏刚(WEYGAND)的部队整军备战。 但是这个战线从地理的角度尚未选定:巴尔干,高加索,还是利比亚? 因此,法英两国仍然可能: 1.不在陆地采取军事行动; 2.在海上与空中主要是反击,而不进攻; 3.搞包围德国的封锁线。 关于德国的军事行动 若干月来,传闻德国要进攻马奇诺或比利时和荷兰,以打开通往英吉利海峡的道路。严格地说,这次进攻也属不可能,其理由如下: 1)德国已经达到其作战目标,目前只须严阵以待; 2)把赌注全部押在一张牌上所冒风险太大,一旦进攻失利或损失惨重, 则德国国内势必会发生危机,从整体上看,德国人民的士气低落,在柏林和慕尼黑等大城市人民的情绪更低。因此,到底是进攻还是防御,看来德国很可能选择后者。也就是:第一,竭尽全力顶信封锁;第二,在海上和空中进行规模越来越大的反封锁战。只有在对它的封锁逼得它无路可走之时,或者在闪电战确有胜利把握之时,德国才会发起进攻。 关于意大利的立场 如果在今后几个月内,谈判实现和平这一最不可能实现的可能性果真实现的话,那么,意大利尽管尚未参战,也可以在谈判桌上获得一席之地,取得发言权。但是,如果战争继续下去,则认为意大利直至战争结束都可能作局外人的想法就是荒唐的了,而且这种情况也是不可能的。意大利不象瑞典地处欧洲之一角,也不象俄国横跨欧亚两洲,更不象美国或日本,远离战场。不管在海上还是在陆上,意大利都夹在交战双方之间。如果意大利改变态度,转而向英法两国提供武器辎重,那就难免直接同德国作战,而且是孤军奋战。所以,意大利的唯一出路就是同德国结盟,也就是同一个不需要我们提供军事援助(只指望我们提供经济援助和道义支持),而且允许我们仍然保持目前的不参战状态的国家结盟。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