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德意法西斯在北非战场的失败(3)
意大利法西斯依仗着自己有利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海军,曾在1940年控制了地中海的中部和本土通往北非各殖民地的交通线。然而,英国却占据了更加有利的地区:在西部,控制了地中海通往大西洋的门户--直布罗陀,并将驻泊在奥兰、阿尔及尔等地的一些法国军舰击沉,更加强了对地中海西部的控制;在东部,它占据着可以容纳整个英国地中海舰队的亚历山大里亚港,作为自己的海军基地,控制着苏伊士运河,因而也掌握着地中海通往印度洋的最短交通线;在中部,它牢牢控制着处于意大利与北非之间最短交通线上的马耳他岛,把该岛发展成为一个空军和海军两用的基地,使之发挥特别重要的战略价值。 在北非战争中,交战双方都想避免在行动困难的大沙漠里作战,因而战斗行动地域一般都局限在宽不到80公里的比较狭窄的沿海地带里。这样,在地中海上所处的有利地位自然成为取得陆战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英军非常清醒地意识到这个因素,1940年,英国人是把主要力量放在保卫海上交通线、与敌人海军作战和扼守马耳他岛上的。 最后,“人和”--非洲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支持,是英美取得北非战役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德意日法西斯成为世界反动势力的中心,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最大威胁,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全世界的众矢之的;全世界十亿以上人民结成反法西斯大同盟,与一小撮丧心病狂的法西斯分子展开生死大搏斗。 英美帝国主义在绥靖政策破产之后,面临着希特勒的严重威协,也不能不参加到反法西斯的统一战线当中来。反共老手丘吉尔在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发表广播讲话,也竟能宣称:“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进行我们能够给予的一切援助。”(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3卷,1964年伦敦版第333页)尽管全世界人民,特别是非洲人民对英美新老殖民主义者的罪恶记忆犹新,但在反法西斯的大目标下,各国人民特别是非洲人民,对英美联军大力支援,人心的向背决定了北非战争的胜负。 非洲劳动人民认定粉碎法西斯是自己摆脱殖民地附属地位的开端,因而他们为协助同盟国战胜法西斯做了他们能够做到的一切。参加盟国武装部队英勇战斗的非洲人民达一百万以上,他们在非洲大陆和非洲以外的许多地方作战;散布在各国的游击队也配合正规武装部队给德意军队以沉重地打击。1941年年初英军在埃塞俄比亚游击队的有力地配合下,大败意大利军,占领了东非全部土地,然后才集中兵力在北非与德意联军对峙。还有数十万之众的非洲人为盟国的军队服务,担任修建军事设施、运输、工业等方面的工作,以自己忘我的劳动为战胜法西斯作出卓越的贡献。比如,这期间埃及虽然没有直接参加战争行动,但是它的经济、交通道路、通讯设备、港口、飞机场、军队都由英军司令部控制,英国最大限度地利用埃及军事潜力和经济潜力来保证自己人力和物力的补给;另外,在欧洲许多国家被德意日侵略之后,非洲丰富的物资对盟国就显得更加重要。这期间,非洲的粮食、咖啡、可可、棉花、花生、棕榈油等产品大量地供应了英美军队,锰矿石、铬矿石、铝土矿、金刚石以及铀、钴、锑、石墨等大量地保障了英美的军需。 三、德意法西斯北非战场失败之评价 究竟应该如何评价德意法西斯在北非战场的失败?笔者认为应该对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给以足够的重视。 第一,北非战事的结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中所占的地位,应该充分肯定。斯大林同志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曾高度评价说:“由于非洲的军事行动,表示主动权转到我们盟国手中,欧洲的军事政治状况从根本上变得有利于英美同盟。它破坏轴心国体系的领导力量希特勒德国的威信,从精神上瓦解希特勒在欧洲的盟国。它使法国摆脱麻木状况振奋起来,动员法国的反希特勒力量,并为组织法国反希特勒军队打下了基础。它为打垮意大利和孤立希特勒德国创造条件。最后,它为在更靠近德国的要害地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创造前提,而这对战胜希特勒暴政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答苏联社记者问》,载《斯大林文选》第326页) 正是在北非战事结束之后,才有1943年7月10日英美联军在西西里岛的强行登陆,并于一个月后占领该岛,对意大利造成了强大的外部军事压力。再加上连年战争使意大利这个贫穷的帝国经济崩溃,资源枯竭,人民饥饿,士兵厌战,人民的罢工和抗议运动此起彼伏。内因外因条件的结合,必然导致墨索里尼集团倒台。1943年7月25日巴多里奥发动政变成功,成立了意大利新政府, 向英美联军投降并对德国宣战,将在意大利独裁统治21年的墨索里尼逮捕入狱。这样一来,轴心国寥寥无几的名册上又抹去了意大利的名字,法西斯侵略集团开始瓦解了。 正是在北非战事结束之后,更加鼓舞了法国反法西斯力量的斗争,1943年6月,戴高乐将军领导的自由法国委员会在英美的支持下迁往阿尔及尔,并联合各派抵抗运动的力量,改组建立了“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以后改为法国临时政府,积极为自己祖国的解放进行英勇斗争。法国国内进行地下斗争的武装部队、法兰西义勇军奋起驱逐侵略者,配合盟军于1944年8月25日解放巴黎,年底解放法国。 北非的胜利对法国振奋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正是在北非战事结束之后,非洲的胜利与欧亚的胜利共同造成了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好形势,在这种形势下,英美为了捞取在战后抢占胜利果实的资本,不得不将拖延二年之久的第二战场的开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944年6月6日,英美联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而这次登陆战役“就其规模,就其宏大的布局,以及杰出地执行计划情况来讲,在战争史上从来也没有过足以和它类比的事业。”(《1941-1945年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期间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同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通信集》第一卷)。这一行动加之苏军在东线的强大攻势,迫使德国东西两线作战,陷入战略大包围之中,第三帝国已处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境地了。 第二,历史事件应该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去考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北非战场对德意的战争是整个人类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时由于德意日法西斯要把整个人类投入死亡、灾难和痛苦的深渊,因而造成了世界不同区域、不同肤色、不同人种、不同阶级、不同信仰的人,在战胜法西斯的共同目标下,有约地或无约地结成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取得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都是整个人类正义事业的胜利。对北非战场的胜负亦应如是观。 事后我们回过头来总结这一段历史,当然要用阶级分析观点区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这一联盟中不同的态度、不同的作用。然而不承认英美在北非战争中蒙受的牺牲,否认英美力图击败法西斯,保障自己民族独立自由的主要目的,一味将其在北非的登陆说成“包藏着政治阴谋”,是“欺骗世界人民”、是为“楔入巴尔干,镇压东欧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是“帝国主义反动的两面派手法”,这是不符合客观历史实际的,也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第三,在充分肯定北非战场的胜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肯定作为反法西斯的一个方面军英美联军在战争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的同时,必须反对那种极力夸大北非战争的规模和意义的论点。事实是异常清楚的:北非战场较之欧亚战场来,在双方投入兵力之多、战争持续时间之长、战争展开的规模之大、人民蒙受的损失之甚都是远远不能相比的;必须反对把北非战场的胜利统统说成是英军或英美联军的胜利的观点,如前所述,没有世界人民反法西斯胜利大好形势的天时,没有别国领土、领海提供良好条件的地利,没有全世界人民特别是非洲人民积极参加战争、支援战争的人和,要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特别是这场战争的速胜,是根本不可能的。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