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美国、苏俄兴衰的历史经验教训及启示(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高校理论战线》 张宏毅 参加讨论

二、苏联:摸索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就与挫折
    俄国的历史比中国短得多,但却比美国长了9个世纪。其历史经历和形成的特点与美国有明显不同。其历史大致可以从公元9世纪(882年)形成为基辅罗斯国家算起。13世纪至15世纪末被蒙古统治达240年之久。16世纪初,俄罗斯在经过长期斗争后逐步摆脱蒙古人统治,建立了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16世纪中叶以后,俄国迅速扩张。经过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资本主义生产快速增长。但直到20世纪初,俄罗斯仍然是一个落后国家。列宁指出:“总的说来,在俄国占优势的还是军事封建帝国主义”。[18](P517)沙皇政权的极端腐朽性导致沙俄在日俄战争(1904~1905年)中败于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又濒于崩溃。人民的苦难达到极点。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发动起义,推翻临时政府,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使俄罗斯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为俄国的强盛创造了条件,也改写了世界历史。
    (一)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1917~1953年)
    十月革命成功后,苏共是唯一的执政党(左派社会革命党曾短期参加政府),因此苏联发展的得失成败,取决于苏共自身的建设及其执政水平。
    列宁十分注意党的建设,他认为,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他最担心的是在俄国根深蒂固的专制传统影响下,民主集中制会变成专制集中制。他说:“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19](P300)
    十月革命后,列宁再三强调经济建设是最重要、最困难而又远远没有完成的事业。他强调,“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的东西。”[20](P16)在列宁领导下,苏联实行了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转变,用“迂回的办法”,“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令人遗憾的是,列宁于1924年过早地逝世了。他的继任者斯大林,一方面在艰难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方向;另一方面,在经济建设、党和政权建设的一些重大问题上,未能把握好列宁上述思想的精髓。
    在斯大林接任党的领导后的苏联,仍在经济上和其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至1937年,苏联在短短20年内就越过了资本主义国家一二百年才走完的路,其工业排名由1913年的世界第五和欧洲第四变成1937年的世界第二和欧洲第一。1926年,苏联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是4%,1938年已占19%,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了强大的工业,苏联才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法西斯,也才能在战后发展成为第二个“超级大国”。苏联实行的计划经济曾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产生过相当影响。当1929~1933年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大危机期间,苏联经济不仅未受影响,反而不断发展。一时,“计划”一词在西方成为时髦的名词。但是这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排斥市场的作用,统得过死,重数量,轻质量,高投入,低效益,它的弊病在工业化高潮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未能引起人们注意,到二战结束后就日益明显起来。
    斯大林逐渐成为唯一的领袖。随着权力的扩大和消灭了反对派,党内民主严重削弱,个人崇拜开始流行。
    二战结束后,世界处在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中,许多西方国家藉此实现了经济发展的新突破。斯大林和多数苏联领导人却因取得的成就而骄傲自满,认为苏联的制度和政策都很正确,不必变革。结果苏联故步自封,未能与时俱进,在高科技迅速发展中开始落伍。
    (二)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1953~1982年)
    赫鲁晓夫执政11年(1953~1964年)期间虽然批判了斯大林的错误,但他不加分析,全盘否定,抹黑了苏共和苏联国家的历史,在国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都造成了很大混乱。赫鲁晓夫一些严重背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和实践,如非历史地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实际上是丑化社会主义制度),主张与美国合作以主宰世界,以及根本否认苏联和平演变的可能性,等等,也都埋下了日后向资本主义演变的根由。人们把戈尔巴乔夫称之为“二十二大产儿”并非偶然。实际上,赫鲁晓夫时代培养了一批民主社会主义的崇拜者,正是他们把一场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改革引向了资本主义的邪路。
    1964年赫鲁晓夫被赶下台后,开始了勃列日涅夫长达18年之久(1964~1982年)的执政期。他在经济方面继续进行了一些改革,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此后又陷于停滞。在政治体制方面,勃氏没有什么建树,他同样搞对自己的个人迷信,给自己颁发了许多勋章和奖章。勃氏晚期,苏联社会已陷于死气沉沉状态。然而,在对外政策上却学着帝国主义的样子,推行霸权主义,同时以远比美国为弱的实力与美国大搞军备竞赛,更使它陷入被动乃至危险的境地。当然,由于苏联几十年积累的实力和广大苏联人民的贡献,即使在这时,苏联仍然在不少方面显示出自己的力量。这些也是苏联和其他国家一些有见识的学者的共识。
    美国经济学教授大卫·科兹等在《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一书中说:“1980年,即俄国革命60多年以后,苏联成了两极世界的一极。它变成了一个拥有2.65亿人口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国家。按照诸如人均寿命,热量摄入量,识字率等标准,苏联都已经赶上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它给世界上许多国家提供过经济和军事援助。它也是许多科学技术领域的领头羊,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在许多更为普通的领域,从稀有金属、无焊缝铁轨焊接机,到眼科医疗设备,它都是世界上领先的。它的艺术和运动员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加上它的华沙条约盟友,它在军事上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堪称势均力敌”。作者也指出:“无可否认的经济成就是与它的长期问题相伴随的”,“但它的成就之巨大是谁也否认不了的”。“苏联从一个乡村的、农业的国家一跃而为城市化的工业化的国家,其速度之快,历史上绝无仅有。”[21](P1~2)
    俄罗斯学者亚历山大·季诺维也夫在其著作《俄罗斯共产主义的悲剧》一书中认为,在整个苏联建设时期,成就是巨大的。即使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同前一时期相比,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立了大量的新企业;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都非同寻常地复杂化了;国民的教育水平提高了;日常生活条件改善了;为普通公民建设住房的规模超过了西方国家;在科学和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只要提到宇航和军事工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就足够了;在科学和文化的各个领域培养了大批一流的专家,还在不久以前,西方不计其数的书中就曾写到了这一切,其作者还根本不是共产党人呢”。
    (三)走向解体时期的苏联(1985~1991年)
    戈尔巴乔夫于1985年3月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正是他的所作所为成为造成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在戈氏担任总书记初期,还不敢公开否定社会主义,并表示希望通过改革争取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由于各种原因,经济改革难以推动,他便转向政治改革,提出了“更新”社会主义的口号。正是这时,暴露出了这位苏共“二十二大产儿”的真实面目。他全面彻底地批判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否定几十年来苏联的建设成就,向人们发出一个可悲的,对(苏联)整个制度进行诅咒的信息,同时攻击苏联的“意识形态”是改革的敌人。[22](P6)提出的解决办法却是非阶级的、非历史的和非意识形态的属于“全人类共同价值标准”的“民主和人道主义”,即用所谓“全人类标准”,也就是占优势的西方标准来改造社会主义。在对外关系上,则根据所谓“新思维”,对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作全面的让步。1989年12月,当一系列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改变颜色时,戈尔巴乔夫与美国总统乔治·布什会了面。这时,“感觉到新世纪正在来临”的戈尔巴乔夫急不可耐地向老布什讨教说,“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的是,从冷战中应当得出什么样的结论”?[23](P1)如果我们随便翻阅一些当时的西方报纸,实在有太多的关于西方特别是美国力图诱导戈尔巴乔夫的报道了。有一篇报道直言不讳地说:“向世界共产主义的领导人进行资本主义教育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但是乔治·布什渴望作这种尝试。”[24]1991年9月2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甚至说,“布什政府在过去6年里已经在莫斯科有了一支改革工作队,这被认为是美国的巨大成就。”“现在即使戈尔巴乔夫死去,改革派地位也已经更加稳固,这对美国来说是个好消息。”[25]戈尔巴乔夫果然不负布氏之望,赶在他有生之年按照美国的意愿使偌大的一个苏联彻底解体。办法是首先在改革中瓦解党的领导。1990年3月他将规定“苏联共产党是苏联社会领导力量和指导力量”的宪法第6条加以废除,葬送了苏共对国家的领导地位。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他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自行解散。一个具有悠久光荣历史和世界影响的苏联共产党,就这样被葬送了。紧接着,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去总统职务。同日,镰刀锤子红旗落地。这样,一个成立于1922年12月,曾叱咤国际风云数十年的大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消失了。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在苏联解体当月的一次讲话中对戈尔巴乔夫大加褒奖。他说,瓦解共产主义的“成就可能主要归功于一个人:戈尔巴乔夫。如果没有他,我们目前正在应付的转变便不会发生”,“因为这一点,世界感激他”。[26]
    苏联之兴,是由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的布尔什维克党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成功地领导了十月革命,实行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苏联之败,则是由于它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未能不断地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落后于时代潮流,最后被党内背叛马列主义、背叛社会主义的分子断送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