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1976: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历史回眸(4)
第二,不能扩大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范围 由于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和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存在,在私有制没有最后消灭,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取得彻底胜利之前,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两条道路、两个阶级的斗争,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客观事实。因此,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对敌对势力保持高度的警觉并与之进行坚决的斗争,是完全必要的。但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不同于社会上一般的阶级斗争,不能简单地用阶级斗争的方法来解决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问题。在意识形态领域,除了存在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外,还存在大量属于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美与丑、是与非等思想认识上的矛盾与斗争。解决这些思想认识上的矛盾与斗争,决不能用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方法,而只能用说服教育、讨论和批评的方法。但过去一段时间内,由于错误地估计了阶级斗争形势,把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夸大为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强调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扩大了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动辄上纲上线,把文艺界、理论界的不同创作思想和理论观点当作“封资修”进行批判,把人民群众中的一些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当作阶级斗争来抓,把党内领导人之间在工作方针上的分歧和矛盾当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从而导致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全局性“左”倾错误的发生,给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能在封闭中发展 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之间,意识形态与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这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来说,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各种接触和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广泛。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接触交流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意识形态的发展。作为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对立物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生存和发展,固然要防止和抵御来自外部的各种消极影响,但这种防止和抵御不是把自己封闭起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能在封闭中发展。其一,在科技飞跃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情况下,各种外部信息和思想文化影响已不可能完全封闭隔绝。其二,在封闭状态下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缺乏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来就不是在封闭状态下产生和发展的,而是在同各种非社会主义和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不断交流与交锋中,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并最终战胜对手。但过去一段时期内,我们在意识形态工作交流方面,基本上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除了与当时的少数几个社会主义国家有一点思想文化交流外,对西方的思想文化基本上采取一种自我封闭和单纯防御的策略。既不请进来,也不走出去。即使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对西方的意识形态只有简单片面的批判,没有全面的了解和客观的研究。这种缺乏全面了解与客观研究的批判,既不能完全击倒对方,也不能真正巩固自己的阵地。其三,在封闭状态下接受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熏陶的青少年,缺乏必要的免疫力。在封闭状态下,让青少年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并不难,但要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运用其中的科学理论来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却不是一件易事。相反,一旦封闭打破,国门洞开,面对如潮涌入的西方思想文化,这些从未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的“温室花朵”便很快陷入了迷茫之中。一些过去坚定信仰共产主义理想的年轻入却发生了信仰危机,极少数人甚至走上了反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可见,人为地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封闭,不仅难以防御各种错误意识形态的消极影响,相反,却严重制约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身的正常发展,并妨碍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其它意识形态影响和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的发挥。因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能在封闭中建设和发展,只能在进一步开放中,广泛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不断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并在同一切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斗争中,彻底战胜对手,才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社,1987年,第11页。 [2]《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343页。 [3]参见朱育和等主编《当代中国意识形态情态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53页。 [4]《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344页。 [5]《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345页。 [6]《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393页。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