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发现反映刘六、刘七起义的两付墓志
最近,扬州发现了反映明代刘六、刘七农民起义的两付墓志。墓志均为石质,篆书盖、楷书志。其中一付是“大明盛德卿妻肖孺人”墓志,长63公分、宽60公分。志铭由“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山东等处提刑按察司副使”、《嘉靖惟扬志》编纂者盛仪所撰,肖孺人为盛仪之弟媳。其墓志盖与志铭均由肖孺人之夫、盛仪之弟盛德卿所书。另一付是“明故明威将军扬州卫指挥佥事健庵乔公”墓志,长70公分、宽72公分。由“钦差守备南京掌南京中军都督府事镇远侯广陵顾寰篆盖”,由“赐进士出身大中大夫太仆寺卿郡人盛仪书丹”,由“赐进士出身通议大夫户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江都叶相撰文”。乔公墓于“文化大革命”中清理,尸体为木乃伊,现藏上海自然博物馆。 从明盛德卿妻肖孺人墓志记载,可以得知肖孺人名锦绣,扬州人,于明弘治戊午(1498)生,“出自富室”,死于明正德戊寅(1518),享年二十一岁。墓志中记载她“……年十三(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肖公以疾卒,妇日夜悲泣。时有巨寇刘六、刘七为害中原,将趋江淮,妇闻之恐,心自誓曰,贼至如兵不支,当死父柩前以毕此生。”另从明乔公墓志铭记载,得知乔健庵于明成化丁亥(1467)生,死于明嘉靖丁酉(1537),享年七十一岁。在他的墓志中记有:“正德丁卯(公元1507年)大旱,诸司祷,皆弗应,公斋戒自为祷,即(霈)澍。辛未(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山东盗流劫逼近,议者欲尽徙郭外民入城,以便捍守,民恐。公曰:‘贼舍鞍马,事舟楫,殆天亡,惟与郡守孙公协谋,缮城、储糗、戢旅,以待贼,随剿。’”盛仪和叶相是同时代的人,都是扬州地方官僚,这两付墓志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对农民起义所持态度,从而也反映了一些有关刘六、刘七农民起义的情况。 刘六、刘七是河北文安县人,在明中叶阶级斗争尖锐的情况下,举行了农民起义,历时两年,是明朝建国后一百五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起义军分两路,纵横八省,足迹踏遍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北、安徽、江西和江苏八省的广大地区,严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连明统治阶级也不得不承认这次起义,“几危宗社”。 据《明史纪事本末·平河北盗》载: 刘六为湖广官军所追,风折帆樯,击死于水。其子刘仲淮数人亦死。刘七、齐彦名等纠合水寇,自黄州下九江,剽湖口、彭泽等一带郡邑,经安庆、太平、仪真(征)所过残灭。六月(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陆完帅诸将边兵,驰至扬州,斩退避指挥程鹏。刘七、庞文宣等舟过芜湖,操江官军不敢逼,直抵瓜洲,烧毁战船,抢夺军器,镇江官军御之,败绩。……秋七月,刘七等复自通州泝流上犯九江。……欲自通、泰登岸趋淮安,复原(回)山东,为扬州官军所拒。……贼复沿江口东下,越瓜洲,蹂周家桥,历孟渎下港,掠常州,杀常州守李嵩,遂犯江阴,杀县丞余凌云,仍泊狼山下。 从上述中,得知正德七年五、六月间,刘六、刘七农民起义军在扬州城之南的瓜洲渡口,扬州城之西的仪征重镇,都打了胜仗,负责江防的武靖伯赵弘泽和都御史陈进良的部队被起义军打得大败。辛未(1511)刘六、刘七农民起义军逼近扬州时,当时的明威将军扬州卫指挥佥事乔健庵和扬州孙郡守等协谋对付起义军的办法:有主张“欲尽徙郭外民入城,以便捍守”;有主张“缮城、储糗、戢旅,以待贼。”起义军席卷中原,遍及江淮,震动了明统治者,从而也惊恐了扬州孙郡守、叶相、乔健庵等官吏和盛仪家。所以盛仪借为肖孺人撰志之机,特地写了这样一段话:“心自誓曰,贼至如兵不支,当死父柩前以毕此生。”盛仪这话是出自十三岁的小女孩肖锦绣之口,说明盛仪及其统治阶级对这支农民起义军的害怕和仇恨,这为研究明代中期一次农民革命斗争,特别是为研究刘六、刘七在扬州地区的活动情况,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与刘六、刘七农民起义有关的墓志,在扬州尚属首次发现,值得收集和珍藏。乔公墓志现藏扬州博物馆,肖孺人墓志和盖还流散在扬州市城北公社社员家中。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