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城关镇民权街市民赵文章家院内现存放着一通《双忠祠记》石碑,碑文记载了明代中叶刘六、刘七农民起义转战河南的业迹。 《双忠祠记》碑,额身一体,残高1.55、宽0.90、厚0.30米。额篆书记,碑文楷书。22行,满行44字。碑刻于嘉靖十二年。碑文内容虽系封建统治者为裕州同知郁采歌功颂德,但它从另一个侧面给我们提供了刘六、刘七农民起义军转战河南的情况以及沉重打击明王朝反动统治的重要史料。 这块碑石,于1962年6月9日被发现。“十年浩劫”期间,碑文有所破损,因其史料价值较高,现将全部碑文抄录。 碑文的作者河南布政使刘栋是裕州同知郁采的同乡,在郁采死后二十二年应知州安如山之请而撰写的。他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对郁采等之死大加赞颂,而《明史》对郁采等之死也视为“忠义之臣”。在列传第一百七十七写道:“采,字亮之,浙江山阴人,进士。由主事谪教谕,迁裕州同知。与济(即都指挥詹济,碑文未提及)、贤共坚守,斩获多,城陷被执。采骂不辍,贼碎其辅颊而死。济亦不屈死。贤尝为御史方里居,招邑子三千人拒守,骂贼死,一家死者十三人。” 请代张建玉等撰写的《明史》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定稿,乾隆四年(1739年)刊行。《明史》上载:“郁采……由主事谪教谕,迁裕州同知。”而与郁采同时,又是同乡的刘栋在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写的“双忠祠记”碑文中记:“采……落职大名府学教授,及期,迁裕州同知。”二百○二年后撰写的《明史》当是错记,郁采应是“由主事谪教授”。故应以碑文为准,从而纠正《明史》的谬误。 刘六、刘七农民起义,是在明代中叶。当时封建统治者,加剧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大量兼并土地侵占了当时全国耕地将近一半,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核天下土田,总八百五十万七千六百二十三顷。到了“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天下土田止四百二十二万八千五十八顷。”报税的额田减少,使封建统治者惊恐万状,不得不采取应急措施,遂敕令丈量土地,“江西安福、河南裕州(今方城、叶县、舞阳辖境)首行之,而法未详,人多疑惮,”(注:《明史·食货志》卷七七,志五三。)无济于事。税田虽减少、税额却没有减少,那些官僚地主将全部或大部赋税转嫁给广大农民,他们“催征岁办钱粮……令下乡追征。豪强者则大斛倍收,多方索取,所至鸡犬为空。至或旧役侵欠……一人捕负、株连亲属,无辜之民死于箠楚囹圄……(注:《明史·食货志》卷七八,志五四。)”。加之“管庄官校……”占地土、敛财物、污妇女。稍与分辨、辄被诬奏。官校执缚,举家惊惶,民心伤痛入骨”(注:《明史·食货志》卷七七,志五三。)。再者正德三至六年,河南、浙江湖广大饥,京师地震。广大劳动人民倍受天灾人祸之苦,陷入了死亡的边缘。他们忍无可忍,纷纷揭竿而起,向封建统治者造反。这通碑刻正是反映当时的刘六、刘七农民起义军的壮举。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文安(今河北任丘)人刘六(原名刘宠)、刘七(原名刘宸)联合齐彦名、杨虎、刘惠等发动起义,开始只有三十四人。不久,得赵为谋士。“旬日间众至数千,……官军屡败,横不可制。”到了次年,起义军如燎原之火,很快发展到十三万人。这只军队设有奉天征讨大元帅、副元帅和前、后、左、右、中军,并称都督。还设有侍谋军国元帅长史等职。军队分为二十八营,各树大旗为号。罡金旗二、上大书:“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溷沌之天。”(注: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四五。)他们制定军纪,发布文告,历数明廷罪恶,誓欲攻陷北京,推翻明王朝的统治,建立一个新天下。广大劳苦群众无不拥护起义军,革命力量发展很快。这支起义军多骑兵,“倏忽来去,势如风雨”,“所至纵横,如蹈无人之境”(注: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四五。)明朝诸州郡地方官“率闭城守、或弃或遁、或遗之刍粟弓马,乞勿攻”(注:陈鹤:《明纪》卷二五。)。刘栋所撰的碑文也不得不正视现实,起义军“纵横剽掠,莫敢谁何,……州县长皆望凤骇愕……未闻坚城肯死守者。”起义军为了更有效地打击明政权,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六月,兵分两路:一路杨虎、刘惠、刘三等入山西、河南、安徽一带作战;一路刘六、刘七、齐彦名等由河北入山东作战。 正德六年十二月,起义军复攻河南,其势益炽,“所至陷城杀将吏”。陷上蔡,知县霍瑄被杀。临商水,知县率吏民投降。进西平,知县王佐被支解。破舞阳,开监狱释无辜。至叶县,杀知县唐天悬及其父。攻襄城,官吏银送马。破裕州,杀都指挥詹济、同知郁采(注: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四五。)。 在起义军革命锋芒指处,地主、官吏闻风丧胆,非逃即匿,个别顽固到底的卫道者妄图垂死挣扎。象起义军攻宝丰时佥事孔磐赍黄榜,以反动的封建道德的说教来阻挡革命的洪流。起义军首领赵复书说:“群奸在朝,浊乱海内、诛杀谏臣,屏斥元老。……枭群奸之首以谢天下……”(注: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四五。)农民起义军语言铿锵,给予了应有的回击,起义军打击的矛头始终是对准封建统治者的。攻裕州时,知州李德仁狼狈逃窜。(注:《方城县志·大事记》卷五。)同知郁采等负隅顽抗,最后落个“死于乱锋下,身无完肤,凡二旬余始殡焉。” 起义军自正德六年腊月二十四日占据裕州至次年正月十四日左右,计二十余日,为取得革命的更大胜利而转移。起义军退据裕州后,知州郝世家,为维护其反动统治,将裕州的土城改建为高三丈二尺、厚二丈的砖城,砖城四周并建有角楼四座,敌台二十个,警铺四十处。这么庞大的建筑至正德十一年竣工。这就是方城建为砖城的由来。 对照《明史记事本末卷四十五》所记,农民起义军克州陷城的顺序、给我们印证了农民军复攻河南的时间表:十二月初,起义军攻汤阴后渡黄河,由豫北挥戈南下连克上蔡、商水、西平、舞阳、叶县、宝丰等城,最后在腊月廿四日克裕州,上述数县当是在十二月中上旬为起义军所攻破。这年,“起义军自畿辅迄江、淮、楚、蜀……至破九十余城”(注:《明史·本纪十六·武宗》卷十六。)。 刘六、刘七自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十月在河北霸州号召起义起,至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八月止,两年的时间,“破邑数百,纵横数千里,”横扫了直隶(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湖广、(湖北等)、南直隶(江苏、安徽)等广大地区,三次逼近北京附近,震撼了明王朝的腐朽统治。最后,刘六、刘七南下湖广,刘六在正德七年闰五月于黄州不幸落水身死。刘七又转战南直隶,在同年八月牺牲于通州(今南通)狼山。轰轰烈烈的大起义失败了。 这次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他们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和用鲜血换来的经验教训,始终教育鼓舞着后代人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