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论大革命时期的领导者(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 陶用舒 参加讨论

国共两党联席会议成立于1926年5月,首先, 它设立的目的在于限制共产党,“保障中国国民党党纲、党章的统一权威”,“纠正两党党员妨碍合作之行动及言论”,规定“加入国民党之他党党员,各该党所发生的一切训令,应先交国民党、共产党联席会议通过”〔30〕。其次,两党联席会并非权力机构,只是相互协商的一个机构。中共中央文件说:“两党联席会议只是协商决定,共同负责,但是,它不是执行机关”。并举例说,“在某一次两党联席会议上,汪精卫说:只有国民党中央有认可与公布通过的议决案之权,而共产党领袖陈独秀的答复,竟同意于这种办法”〔31〕。可见,联席会议只是国民党中央的下属机构,不是国共合作的最高权力机构,共产党根本不可能通过联席会议来发挥领导作用。再次,国共两党在联席会议中的地位不是平等的。其组织大纲规定:“本会议以国民党代表五名、共产党代表三名组织之”〔32〕,并以国民党代表任会议主席。中共“八七”会议曾说:“国民党内的共产党团作用(如联席会议上)实际上已经被国民党的指导者所完全取消”〔33〕。又次,两党联席会议的活动极不正常。据目前学术界的共识,直到联席会议成立一年后,1927年4月才召开第一次联席会议,到6月初,总共召开了会议六次左右。虽然在会上讨论了一些重大问题,共产党也在会上对国民党日趋反动作了一定的批评和斗争;但是,未解决任何实际问题,所谓共产党“通过两党联席会议这个形式来保证领导作用”,更是天方夜谈。
    第三,大革命时期的历史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没有成为大革命的领导者
    所谓领导,主要指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政治方面,主要是大革命的指导思想,即以孙中山三民主义为核心内容的国民党一大宣言。这个宣言的具体内容与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纲领是基本一致的;正因为有了这个一致,国共两党方有合作的基础。但是,决不能因此就说共产党是大革命的领导者,因为这个指导思想是两党共同的,而且是以国民党的名义向全国公布的。至于组织领导,应该与政治领导是一致的,具体表现为谁掌握了权力,表现为党权、政权、军权及群众运动的领导权。作为国共合作形式的国民党的领导权,始终掌握在国民党人的手中,先是孙中山,后是汪精卫、蒋介石,这点前面已经分析,下面只具体分析其他三项权力。
    1923年2月,孙中山就任陆海空军大元帅, 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大元帅府,其主要人物是廖仲凯、伍朝枢、谭延闿、汪精卫、胡汉民等国民党员。1925年6月,国民党将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政府, 选举汪精卫为主席,16名政府委员中无一共产党员。当时,共产党中央对政权的重要性没有认识,采取不参加国民政府,而以“在野党”的地位监督国民党的政策,共产党在国民政府中亦无法发挥重大作用,更谈不上领导政府。北伐战争后,国民政府的工作重心北移,1926年12月,在武汉成立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及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代行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职权。以徐谦为主席,其中李大钊等7 名共产党员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故也参加了联席会议。1927年3月, 武汉国民政府成立,汪精卫为主席,下设9个部,共产党员谭平山、 苏兆征分任农政部长、劳工部长,直接参加了国民政府的领导工作。综上所述,在政权问题上,一方面由于共产党没有参加政府,或虽然参加政府却只占极次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则由于共产党中央始终置身于政府之外,坚持不参加的政策,因此,共产党对政府的影响和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当时,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一些共产党人在群众的拥戴下,纷纷进入省、县政权机关,中共中央却予以严厉的批评和坚决的制止,接连下达文件,要求对参加政府的共产党员,“立刻限期命令他辞职,如果过期不理,登报公开开除”〔34〕其党籍。要求全党“必须立脚在野党的地位”,“应该彻头彻尾表示独立的在野党地位”〔35〕。这种始终不要政权的政策,中国共产党当然不能成为国民政府的领导者。
    大革命时期是战争时期,军权是最重要的权力。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建立革命军队的始点,共产党员除了在军校作些政治工作外,大权始终在蒋介石手中,蒋介石也正是依靠黄埔军校起家的。1925年7月, 国民党成立军事委员会,其成员全部是国民党人士。8月, 所有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共6个军, 所有正副军长及各级军事长官全部为国民党人士,共产党仅有四个正副军党代表,没有掌握军队的实权。北伐战争时,蒋介石以总司令的名义统帅所有军队,“对国民政府与中国国民党,在军事上完全负责”,规定“凡国民政府军民财政各部机关,均须受总司令之指挥,秉承其意志办理各事”〔36〕,甚至总司令有权提名和任命各省、各军长官。这样,蒋介石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为其推行独裁统治提供了条件。共产党员只在政治部占了一定地位,而政治部隶属于总司令,是其下属。可见,共产党虽然积极参加了北伐战争,但只是对北伐军的政治工作发挥了一定作用;在战场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工农群众发挥了支援战争的作用。总之,北伐战争是国民党员发号施令,共产党员埋头做事、冲锋陷阵。
    共产党未能掌握军权,和党中央的右倾机会主义有密切的关系。当时,黄埔军校学生中有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约200人, 还有许多学生同情倾向共产党;两湖及广东工会、农会自发地发展了武装力量;北伐战争中工农群众从败退的北洋军阀士兵中夺取了大批武器;国民革命军中的不少军官倾向共产党,有的更要求加入共产党,有的则邀请共产党人到军队中工作;蔡和森等人提出了建立自己武装的建议。这些情况表明:共产党完全可以建立一支自己领导的军队。但是,共产党中央却限制党员从事军队工作,规定“共产党员不要当军事指挥官,在部队不设党支部,不发展党员”〔37〕,在军队中任党代表的共产党员只能“注意政治宣传的事,而不可干涉军事行政上事”〔38〕。就是当军官,也只能做政治工作,不准任“实权官职”〔39〕。这些规定,无异将军权置之门外。周恩来后来批评说:“本来我们应该在广东革命政权的时候就抓军队,而且这是完全可能的,但是中央却在那个时候放弃了领导权”,“也放弃了对北伐战争的领导”〔40〕。大革命时期是战争时期,掌握了军权,就可能进而掌握整个领导权;放弃了军权,对革命的领导权也就是纸上谈兵了。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精力放在工农群众运动方面,特别强调工人运动,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唯一的指导者”〔41〕。但是,从整体上看,工农运动的领导者是国共合作后的国民党,而不能说是共产党领导的。首先,从指导思想上看,国民党中央对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及其他群众运动发布了一系列文件,直接组织和领导了这些运动的发展。其次,从组织领导来看,国民党一大后建立了工人部、农民部、青年部、妇女部;稍后,国民政府设立了劳工部、农政部,先后担任各部部长的大多为国民党人士。国民党还建立了农民运动委员会,多数委员为国民党人士。1927年3月, 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成立,13名委员中,国民党员10人,共产党员3人。再次, 工农群众运动的组织和发展,都是在国民党旗帜下进行的。中共一大评价工人运动时说:“本党在国民党中,以前只有离开国民党而求所谓的‘独立’的政策,而实际上并未能真正独立的工人阶级之政策执行起来”〔42〕。大革命时期,湖南、湖北、广州、江西先后召开的工人和农民代表大会,纷纷提出了“拥护国民党和国民政府”之类的口号,却没有“拥护共产党”的口号。可见,共产党所做的大量群众工作,也是打着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旗帜进行的。更次,中共中央最终走向了限制工农运动发展的泥坑。北伐战争开始后,中共四届三中全会指责“农民运动在各地均发生‘左’倾的毛病,或行动过左”,规定农协“不能带有阶级色彩”,“不可简单提打倒地主口号”,只能“用全体农民联合的口号”〔43〕。对工人运动,同样加以种种限制和批评。以后,中共中央始终坚持对工农运动的纠“左”方针,有些地方还开展“清洗运动”,将一些骨干清洗,打击工农的积极性,甚至收缴工农自卫队的武器,全面压制工农运动的发展。
    综上所述,大革命时期的党权、政权、军权以及对北伐战争和工农群众运动的领导权,都掌握在国民党手中,其中国民党右派更夺取了更多的权力(特别是军权)。因此,大革命时期的领导者是国共合作后的国民党,其中主要是国民党人士。当然,共产党人也在不同时期发挥了一定的影响和领导作用;但是,这种领导是片面的、不完整的、非主要的。“中国共产党是大革命时期的领导者”的观点,显然是不准确的、非正确的、不符合事实的。
    【参考文献】
    〔1〕李践为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册,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63页。
    〔2〕刘培平:《关于大革命领导权问题的几点看法》, 《烟台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
    〔3〕王宗华马菊英主编:《中国大革命史纲》,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08页。
    〔4〕曾宪林:《论武汉国民政府的性质》, 《近代史研究》1982年第1期。
    〔5〕殷昌友:《以新的视角研究大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研究生文汇》1991年第6期。
    〔6〕〔7〕〔14〕〔18〕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
    〔8〕〔11〕〔15〕〔23〕〔4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 -1925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188、262-263、165、 166、346页。
    〔9〕〔12〕〔16〕〔29〕〔34〕〔38〕〔39〕〔43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6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53、172、168-169、374-375、468、455、409、209-210页。
    〔10〕参见《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红旗出版社1983年版,第17--65页。
    〔13〕刘少奇:《答宋亮同志》。
    〔17〕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19〕刘少奇:《关于大革命历史教训中的一个问题》。
    〔20〕蔡和森:《党的机会主义史》。
    〔21〕列宁:《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
    〔22〕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23〕宋庆龄:《为新中国而奋斗》,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 第87页。
    〔25〕《孙中山全集》第8卷第458页。
    〔26〕李大钊:《北京代表李大钊意见书》。
    〔27〕〔31〕〔35〕《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7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291、292-275、275页。
    〔28〕毛泽东:《在中央紧急会上的发言》。
    〔30〕〔32〕《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下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713、712页。
    〔35〕《中共中央复湘区信》1926年10月7日。
    〔36〕《国民政府公报》1926年第38号。
    〔37〕肖劲光:《北伐纪实》。
    〔40〕周恩来:《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
    〔42〕《第一次国共合作研究资料》,广东省委党史研究所编,第416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