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兴中会章程的改良主义性质 孙中山本想由檀香山继续西行,赴美活动,后因宋跃如“函促”而归国。 宋跃如(宋庆龄三姐妹的父亲),名嘉树,海南文昌人。少年时曾随义父去美国,先后在丝茶店、美国海岸防卫队工作。1880年领洗皈依基督教。1882-1885年在温德毕尔特大学神学院学习。毕业后,美以美会即派他回中国传教。1894年春,孙中山北上投书路经上海时,与宋相遇。两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宋热切地同情和支持孙中山反清爱国活动,甲午战争爆发不久,”清兵屡败,高丽既失,旅、威继陷,京、津亦岌 岌可危;清廷之腐败尽露,人心愤激”〔5〕。宋认为,这是在国内开展反清斗争的良好机会,所以致函孙中山,劝其迅速回国。 1895年1月,孙中山登舟归国。当船停泊日本横滨期间,孙“曾在舟中向归国侨胞演讲逐满救国,为该埠售物行商陈清所闻,陈以报告侨商冯镜如、冯紫珊、谭友发(号奋初)等”,三人皆“行侠好义热心爱国”同胞,急派“陈重登该轮邀请总理登陆商谈国事,总理谓此船开行在即,不便登陆,授陈以兴中会章程及讨满檄文一大束,令转交冯等照章设立分会”〔6〕。 同月下旬,孙抵达香港。旋即约集郑士良、陆皓东、陈少白、杨鹤龄、区凤墀等人,商议拟联络各地同志,扩大兴中会组织,以利革命进行。另外,孙中山认为,香港辅仁文社领导人杨衢云等人具有强烈的反清思想,可以跟他们联合起来。 杨衢云,名飞鸿,祖籍福建海澄。自幼生活在香港,毕业于香港圣保罗书院,曾担任香港湾仔国家书院英文教员、招商局书记,后又任香港新沙宣洋行副经理。“其为人仁厚和蔼,任侠好义,尤富于国家思想。尝习拳勇,见国人之受外人欺凌者,辄抱不平。初与谢缵泰等创设辅仁文社于香港”〔7〕。 谢缵泰·字圣文,广东开平人。从小生活在澳洲,深通英文·其父谢日昌在澳开设益泰号,经营进出口贸易,为澳洲中华独立党领袖,谋求反清复汉。谢深受其父影响,发誓要驱逐鞑虏。自香港书院毕业后,曾任香港工务局书记。 孙、杨晤谈,一拍即合,杨欣然同意与孙联合组织兴中会。杨与谢缵泰商议后,为表示决心联合成立新组织,愿意取消辅仁文社名义。 于是,孙中山就着手组织香港兴中会。2月18日,在中环士丹顿街13号挂出了一块乾亨行招牌,以避警探耳目。这商号是黄咏商提出来的。黄,广东香山人,世居澳门。其父黄胜,任香港议政局议员。”咏 商好读易,研究湛深,尝言物极必反,汉族已有否极泰来之象。清祚覆亡在即,吾人顺天应人,此正其时。”他提名“乾亨”,是“取乾元奉行天命,其道乃亨之义也”,表示反清起义,通达无阻,必定胜利。〔8〕 2月21日,香港兴中会在乾亨行召开成立大会。入会时都举右手向天宣誓:“驱除鞑虑,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倘有贰心,神明鉴察。”这跟檀香山兴中会盟书是一样的。矛头直指清王朝,并提出建立共和国的目标。这个誓词仍然是秘密的,没有写进新《章程》。当时入会的有49人,原辅仁文社入会的除杨、谢外,还有周昭岳。 会上通过了由孙中山修订的兴中会新章程。这个新《章程》与檀香山兴中会《章程》相比,内容增加了不少。 引言部分,即人们常说的宣言,基本原则未变,但文字有所修改。原来的“乃以庸奴误国,涂(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一句,改为“乃以政治不修,纲维败坏,朝廷则鬻爵卖官,公行贿赂,官府则剥民刮地,暴过虎狼,盗贼横行,饥馑交集,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呜呼惨哉!”两者相较,内容一致,但前者含糊,后者具体、措词激烈。 章程部分由原来的9条扩为10条。有的条款是新增的得,如第一条,“会名宜正”:“本会名曰兴中会,总会设在中国,分会散设各地。”有的条款说得更具体、严密,如第五条“交友入会”,原款写“凡新入会者,须要会友一位引荐担保,方得准他入会。”新章程改为“本会收接会友,务要由旧会友二人荐引,经董事察其心地光明,确具忠义,有心爱戴中国,肯为其父母邦竭力,维持中国以臻强盛之地,然后由董事带之入会。必要当众自承其甘愿入会,一心一德,矢信矢忠,共挽中国危局;亲填名册,并即缴会底银五元,由总会发绘凭照收执,以昭信守,是为会友。若各处支会,则由该处会员暂发收条,俟将会底银缴报总会,取得凭照,然后换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