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关于兴中会问题的再考察(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学海》 蒋顺兴 参加讨论

通读新《章程》,不难发现,这个《章程》,存在着严重的改良主义倾向。主要表现是:
    一、对中国近代社会基本问题产生的原因作了错误的分析。大家都知道,由于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而导致了中国近代社会的积弱和被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但是,《章程》却说:“盖中国今日政治日非,纲维日坏,强邻轻侮百姓,其原皆由众心不一,只图目前之私,不顾长久大局。不思中国一旦为人分裂,则子子孙孙世为奴隶,身家性命且不保乎!急莫急于此,私莫私于此,而举国愦愦,无人悟之,无人挽之,此祸岂能幸免?倘不及早维持,乘时发奋,则数千年声名文物之邦,累世代冠裳礼义之族,从此沦亡,由兹泯灭,是谁之咎?识时贤者,能无责乎?”显然,《章程》把社会问题归罪于广大民众,而把真正的祸首清政府和资本帝国主义放在一边,颠倒了是非。可见,《章程》虽找到了社会主要毛病,但找错了病因,作了错误的阶级分析。
    二、提出了改良主义的“振兴中华”的设想。由于错误的社会分析,必然提出错误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章程》不但没有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政府的宗旨,反而主张“讲求富强之学,以振兴中华”。因而提出“联结四方贤才志士,切实讲求当今富国强兵之学、化民成俗之经,力为推广,晓谕愚蒙。务使举国之人皆能通晓,联智愚为一心,合遐迩为一德,群策群力,投大遗艰。则中国虽危,无难救挽。”这是改良性的救世方案。
    三、在规范会员行动时,《章程》不是引导会员从事反清反帝政治斗争,而是要他们作一些具体的文化、教育、经济实事。《章程》规定:“本会拟办之事,务须利国益民者方能行之。如设报馆以开风气,立学校以育人材,兴大利以厚民生,除积弊以培国脉等事,皆当惟力是视,逐渐举行。以期上匡国家以臻隆治,下维黎庶以绝苛残,必使吾中国四百兆生民各得其所,方为满志。”这些应兴应革之事,在《上李鸿章书》中不难找到。有些用语,如《章程》第二条中说的“讲求当今富国强兵之学,化民成俗之经”一句,在《上李鸿章书》的开头就写有“其富国强兵之道,化民成俗之规”,从文字到内容都是一致的。这也是当时社会上比较流行的维新改良语言。
    可见,新《章程》既没有提出反清,也没有提出实行民主共和的目标,而主张通过社会改良,振兴中华。因而,这是一个改良主义的《章程》。
    有人说,香港兴中会新章程与檀香山兴中会老章程相比较,“跨出了有重大意义的一步”,“更为明显地把矛头指向了朝廷和官府,公开揭示了兴中会反抗清王朝的宗旨”。此说叫人难以理解。新章程对清廷的批评虽用了几句激烈的语言,但也只是出于爱国,出于救亡,并非要求推翻清王朝。整个章程的字里行间,没有任何反清的意思。恰恰相反,新章程的要害部分第二和第三条所规定的宗旨,会员办事志向,都是讲求富求强,做“利国益民”之事,帮助清政府“以臻隆治”。这是助清,而不是反清。所以,新章程本身不具有任何反清革命意义,与旧章程相比,不仅没有跨出“有重大意义的一步”,反而倒退了一大步。
    为什么会有这种倒退?
    我认为,新章程的改良主义思想不是孙中山的真实思想。因为孙从檀香山到香港始终坚持反清革命精神。他在乘轮回国,抵横滨港时,向船上的旅客宣传革命,并将檀香山兴中会文件交陈清组织革命团体;建立香港兴中会时,坚持“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组织成立后,又立即投入举行广州起义的准备工作。这些言和行都没有半点改良主义色彩。
    那末,孙中山为什么要抛出一个改良主义的章程呢?说穿了,是打改良主义旗号,掩护反清革命活动。《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上编有一段文字说得很清楚:“兴中会成立后,即颁布宣言书及章程十条,以资号召。因避清英二国官吏干涉,文中纸言救亡,仍未敢公然排满及明示合众政府之示旨也。”〔9〕当时的革命处在地下状态,是以秘密的入会《盟书》为指导,而公开的《章程》并不重要,是宣传性文字,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灵活处理。《章程》以爱国、救亡为宗旨,符合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能得到大多数人的同情和支持,清政府也无可指责。孙中山在革命实践中深深地意识到,进行革命活动,必须从斗争需要出发,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他在檀香山宣传革命,组织兴中会时碰了钉子。冯自由曾说:“其时华侨风气尚极闭塞,闻总理有作乱谋反言论,咸谓足以破家灭族,虽亲戚故旧亦多掩耳却走。”〔10〕所以他后来常用避讳、隐语的办法,掩护革命的真实意图。如新章程第八条谈为反清起义筹款时写道:“特设银会以资巨集,用济公家之急,兼为股友生财捷径,……每股科银十元,认一股至万股,皆随各便。……开会之日,每股可收回本利百元。”这里的“开会之日”是隐语,其真实含义是指革命胜利之日。所以,新章程以爱国救亡为宗旨,是为避开清廷的耳目。
    注释:
    〔1〕邹鲁:《乙未广州之役》,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一),第229页。
    〔2〕《伦敦避难记》,《孙中山全集》第一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2页。
    〔3〕〔6〕〔10〕冯自由:《兴中会组织史》,《革命逸史》第四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14、3页。
    〔4〕《革命原起》。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一),第25页。
    〔5〕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印行《总理遗教全集》(1943年),第332页。
    〔7〕〔8〕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第4、6页。
    〔9〕上海书店:《民国丛书》第二编76,第7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