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依靠会党发动的一系列反清起义失败后,便把希望寄托于新军中建立秘密团体,宣传反满革命思想。经过艰苦细致的组织宣传、分化瓦解、 争取动员之后,革命派不同程度地掌握了新军,并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1910年2月组织发动了广州新军起义,这次起义失败后,翌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又以新军为骨干,发动了广州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这两次起义震动了全国,鼓舞了更多的人继起斗争,促进了革命高潮的到来。特别是武昌起义,成立了第一个革命政权--湖北军政府。在它的影响下,各省新军起而响应,反正易帜。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上海等15年省的新军宣布脱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革命军政府。可是,革命派领导的这场遍及全国的辛亥革命,最后还是失败了。包括以后孙中山等革命派领导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战争都失败了。这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的共同原因,仍然是对革命动力的错误认识。 清末新军官兵,许多是来自将弁武备学堂和日本士官学校,他们的文化水平及经历很容易接受新知识、新思想;有的是在废除“学而优则仕”以后的读书人,还有的是贫苦农家子弟,他们对清王朝统治不满而投身新军,其目的是以求新的出路和升迁之道,只要革命党人有意识地在新军中进行反满宣传和策反工作,新军官兵是容易从“反满”的心态发展为反满行动的,且他们已成为各大城市中一股非常活跃的政治势力。武昌起义的胜利及全国其它城市的独立,清王朝的灭亡,充分显示了他们的作用。但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新军也只是利用其反满的民族情绪,对他们只是物质上的支援和狭隘的民族主义的宣传,没有从组织上和思想上对其进行改造,收编组成自己的军队。在达到预定的目标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就抛弃他们,而新军随着一些革命党人的蜕变,衍化成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武装。由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对革命的动力模糊认识及廉价胜利的愿望,最后,将革命政权拱手送给了袁世凯,导致了辛亥革命失败。 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走上反对袁世凯独裁及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斗争,但在革命动力问题上仍脱离人民群众,消极利用新军阀与旧军阀,南方军阀与北方军阀的矛盾,联合南方小军阀反对北方大军阀。孙中山的护法运动,就是以粤、桂、湘联军作为主力军。这些军阀是一些具有强烈地方性的封建军事集团,他们为了各自的地盘,才打起“护法”旗帜,并企图利用孙中山作幌子,借以增大其“自主”的声势,以向北京政府讨价还价,达到割据一方的目的。因此,护法运动一开始就离心离德,多方掣肘,而孙中山却一再让步,委屈求全,封官许愿。但其结果是,桂系军阀陆荣廷与北方直系军阀勾结,丁南军阀与北京政府妥协,历时两年的护法运动终归失败。护法运动失败的事实,使孙中山认识到地方军阀与北洋军阀一样,都是护法运动的大敌。“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8〕所有大小封建军阀全是代表帝国主义和大地主的利益的,都是革命的敌人,绝不可能帮助孙中山实现共和国的理想的。 三 武装起义的屡次失败,没有减弱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救国救民、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决心。那么到底依靠谁,联合什么力量才能完成此大业?孙中山等人“孑然无易”,“一筹莫展”,完全陷入苦闷和绝望的困境。就在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走投无路,找不到正确答案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孙中山带来了新的希望和信心。在十月革命的鼓舞和影响下,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中国无产阶级作为一个觉悟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孙中山从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中,看到了广大群众的力量,改变了过去对人民群众不信任的态度,开始觉察到过去的革命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的革命形势,并感到过去依靠军阀之不当,认识到“大多数人起来革少数人的命的世界潮流‘不可抑遏’,将来必至政权归于平民而后已”。〔9〕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