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香港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湘潭大学学报:哲社版 姚曙光 参加讨论

4.抗日战争前期,香港成为中国抗日救国的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阵地
    从抗战开始到1941年香港沦陷于日本,香港成为抗日救国的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阵地:成为华东、华北重要战略物质、工业设备、军政人员向西南后方迁徙转移的重要中转站;成为反法西斯盟国加强对中国战场联系、了解与支援的窗口;成为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支援、帮助中国抗战的一个通道;成为中国共产党南方工作委员会的一个重要活动基地。1937年冬,党中央派廖承志到香港主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他遵照周恩来的指示,为新四军和八路军筹集资金和物质,组织侨胞和港澳同胞支援祖国抗战,做了大量的工作。1938年6月,宋庆龄联络中外知名人士在香港组织了保卫中国同盟,出版《保卫中国同盟简讯》,向全世界控诉了日本法西斯暴行,报道了中国军人英勇抗战的事迹。同盟还募集了大批款项、医疗器械和药物到抗日战场,介绍了白求恩等著名国际友人到抗日前线工作。皖南事变发生后,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彭泽民等联名通电,斥责国民党的反共内战罪行。此间,邹韬奋、杨东纯、范长江、张友渔等在香港组织救国会海外工作委员会,进行了抗日救国的宣传工作。
    1941年12月8日,日军对香港发动进攻,英军只是进行了一些装点门面的抵抗,圣诞节过后,就向日军竖起了白旗,香港的“米”字旗换成了“膏药”旗。本来,在12月初,日军在距深圳河边境仅4公里的地方集结重兵,准备向香港发动进攻,当时活跃在广东一带的共产党东江抗日游击队,立即通知了港英当局,并提出由中方出人,英方出武器,装备一个团,与英方合作保卫香港的建议,但被港督杨慕琦拒绝了。香港从英国人手里再沦陷到日本人手里后,中共中央和中共南方工委的一件头等大事,就是紧急援救流亡香港的进步文化人士。在国民党反共高潮中,这批忧国忧民,仗义执言,同情和参加中国革命的作家、艺术家和进步学者们,无法在国统区立脚,纷纷从重庆、桂林、上海等地流亡到香港,其中有邹韬奋、茅盾、夏衍、乔冠华、胡绳、千家驹、柳亚子、戈宝权、于伶、胡风、丁聪、田汉及何香凝等。从1942年1月初到2月底,在香港开展工作的中共南方工委廖承志、张文彬,粤南省委的梁广、连贯及滞留九龙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政委尹林平等,组织领导了这场虎口逃脱斗争,300多人顺利偷渡成功,先被护送到东江游击区,再转移到大后方。
    1945年8月30日,英国太平洋舰队抢先从日军手中接收香港,蒋介石在民族利益上的妥协退让,铸成了不可饶恕的大错,香港又回复到战前的状态。
    5.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民主力量在香港大汇合,并最终纳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洪流中
    抗战胜利后,由于蒋介石继续坚持内战独裁的反动方针,对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充满敌意,要“严加取缔”这些“非法团体”,甚至以暴力手段对他们施行迫害,在血的教训和严酷的现实面前,民主人士和中间阶级中有过影响的“中间路线”(或称第三条道路)的政治主张迅速走向破产,在这一特殊背景下,香港成为国内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的避难所和政治活动中心。正是在香港,国民党的民主派开始实行革命的联合,国民党反动统治从政治上陷入更彻底的孤立;也正是在香港,各民主革命力量从此转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走上与中国共产党全面合作的光明大道,从实际上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请看具体的史实:1946年秋,何香凝等从广州迁居香港;1947年春,章乃器到达香港,建立港九地产公司,7月,他和孙起孟等人在港成立民主建国会港九分会,继续从事民主运动;8月,郭沫若转移香港;10月,柳亚子由上海迁居香港;年底,杨杰派人到香港同蔡廷锴联系,商讨在云南组织武装反蒋的问题,后亲自赴香港;年底,国民党强行解散民盟后,沈钧儒等秘密从上海来到香港;在这之前,蒋介石撕毁政协决议,发动全面内战后,李济深等早已来到了香港;冯玉祥,谭平山等已经在香港;台湾二二八起义失败后,一些领导人如谢雪红、杨克煌等也到了香港,他们在陈嘉庚的资助下,创办了揭露批判美蒋反动派的“新台湾出版社”,并于11月在香港成立了台湾民主自治同盟;这之后,龙云在陈纳德的帮助下,逃离南京,于1948年抵达香港,黄琪翔从广州转赴香港……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知名人士,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不约而同,来到了香港这个特殊的地区,中国民主力量的重新组合和发生质的变化就顺理成章了。
    1947年11月,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国民党民主促进会,民主革命同盟及其他国民党民主人士,在香港举行中国国民党民主派代表会议。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李济深、何香凝、冯玉祥、谭平山、蔡廷锴、陈铭枢、李章达、柳亚子等为发起组织人,推举宋庆龄为名誉主席,宣布“民革”“当前之革命任务为推翻蒋介石卖国独裁政权,实现中国之独立、民主与和平”。几乎与此同时,民盟领导人沈钧儒等在香港召开了民盟三中全会,表示民盟必须站在人民的、民主的、革命的立场,与共产党“携手合作”,这次会议,标志着民盟转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以民盟历史上的政治转折点而载入史册。”(注:史良:《在中国民主同盟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号召,得到了在香港的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5月,民盟和在港的其他民主人士纷纷致电毛泽东,毅然北上,陆续进入解放区。从香港到东北到北京,爱国民主人士和中国人民一道,终于迎来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最终胜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