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计划从1937年开始,在20年内移民百万户,500万人为目标。20年共分4期,5年为1期,即第一期(1937-1941年)10万户,50万人;第二期(1942-1946年)20万户,100万人;第三期(1947-1951年)30万户,150万人;第四期(1952-1956年)40万户,200万人。拓务省于7月23日向“海外拓殖委员会”提出“十年百万户移出计划”咨询案的“说明”,再次证明了日本大规模向中国东北移民的野心。第一,“说明”指出,移民“可使日满两国间不可分关系得到实际上的加强”,就是说,日本移民是加强日本帝国主义对满洲进行统治的工具。第二,“为了国防和治安的确定和安定”,即利用移民充实北部边防以及对苏联作战的兵源。更主要的是利用移民破坏东北抗日联军的游击区,维持伪满洲国的治安。第三,为了满洲国的“产业开发”,即利用移民,加强日本掠夺东北的粮食和工业原料。第四,“为了促进文化的提高”,即通过移民,将日本文化移入伪满洲国,使伪满洲国成为日本领土的一部分。 为此,从1937年第6次集团移民到1943年第13次集团移民,日本帝国主义源源不断地将大批日本移民送到东北各地。日本在大规模募集移民时采取了“分村分乡”的方式。即把日本的一个村或一个乡作为“母村”从中分出部分农户,组成一个开拓团,移到我国东北建立一个“分村”或叫“子村”。对日本帝国主义来说,是一种较好的移民侵略形式,被认为是日本移民“理想的送出形态”(注:1940年《满洲开拓年鉴》。)。 为了贯彻“百万户移民计划”,日本帝国主义大力推行“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的移民形式。1937年11月3日,日本“农村更生协会”理事长石黑忠笃、“满洲移住协会”理事长大藏公望,理事桥本传左卫门、那须皓、加藤完治,日本“联合青年团”理事长香坂昌康等6人向日本近卫文麿内阁提出《关于编成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的建议书》,决定将16岁至19岁的日本青少年在接受3个月“皇国精神”的身心锻炼后,作为各种开拓团的“核心”派到东北,平时协助关东军维持治安,战时充当兵源。 1937年8月,关东军将“满洲拓植株式会社”,作为移民活动的政府代行机关,同时成立“满洲拓植委员会”,以关东军参谋长为委员长,事务局长为日本拓务官。此后,具体移民事务均在“满洲拓植委员会”的领导下,由“满洲拓植公社”组织进行。这时,在日本国内已经建立了“满洲移住协会”等组织,从事日本移民的募集、宣传、训练等活动。 在实施“二十年百万户移出计划”的同时,关东军和日本政府又不断地召开会议,突出移民的国策性质。1938年末,关东军领导下的满洲拓植委员会经过多次研究,提出了“移民根本国策基本要纲”。1939年1月7日至8日,又召开了“日满移民恳谈会”,根据会议提出的意见,1月10日制定了《满洲开拓根本政策基本要纲》提交日本政府研究。1939年12月22日公布了《满洲开拓政策基本要纲》,宣称自1940年起,满洲移民事业实行“新体制”,体现了日本帝国主义移民侵略活动的总政策,是实行20年百万户移民计划的具体行动纲领。这可以说是日本对东北移民政策的“最高宪典”(注:喜一多雄:《满洲开拓论》,明文堂1944年版,第252页。)。 《满洲开拓政策基本要纲》由“基本方针”、“基本要领”、“措施”三部分组成。“基本方针”是提出满洲移民政策根本方针的短文;“基本要领”指明为实现这一方针应实施的项目;“措施”提出为使实施事项的实现,日满两国政府应采取的措施,以及从1940年度起满洲移民事业向“新体制”过渡的原由的短文。 1940年5、6月和1941年11月,伪满政府根据《满洲开拓政策基本要纲》的精神,分别公布了《开拓团法》、《开拓协同组合法》和《开拓农场法》(注:满洲开拓史刊行会:《满洲开拓史》,满洲开拓史刊行会1980年版,第159、380-389页。)。所谓开拓三法,构成“开拓政策的基本法”,确立了日本移民的“基本制度”。这些“法”不仅对各类开拓团及协同组合的组成、财务、经营、土地等给予法律上的承认和保障,而且规定:日本开拓团已占有的土地可做为“永代世袭”的“家产”,日本开拓团要在设立后的5年内完成“基础建设”,向伪满的“一般行政机构”过渡;要建立包括原住民在内的“混成村”,日本开拓团头目保有“公职身份”,充当村长。经营管理上变成“开拓协同组合”等。这样,随着《满洲开拓政策基本要纲》及各种“法”的实施,日本开拓团将逐渐成为日本殖民统治的社会基础。1940年,已有25个开拓团改成了伪满洲国新的基层行政村,日本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统治已直接深入到中国东北广大农村,变东北为其国土的一部分的目标正在实现中。到1941年的第一期五年内,共有日本移民85086户进入中国东北,这是日本移民侵略最猖獗时期。 1942年至1946年是日本实行百万户移民计划的第二个时期,也是日本在侵略战争中从失败走向失败的时期。1942年1月6日,日本内阁与“满洲国”同时公布了《满洲开拓第二期五年计划》。该计划由“要纲”、“实行方案”、“实行方案附属书”三部分组成。规定了第二期五年计划的基本方针:第一,以日本农业移民为核心的“民族协和的确立”;第二,“在东亚防卫方面,北方据点的强化”;第三,农产品的增产,把伪满洲国作为粮食基地的急迫要求。它表明日本帝国主义的移民侵略活动日益加剧了。 1943年9月,关东军迫于战争形势制定了“关于战时紧急开拓政策实行方案之件”。此后,由日本政府修改确定了“为确保移入应采取的方策”,即“战时紧急开拓政策”。为了完成“战时紧急开拓政策”的目标,日本于1943年12月8日公布了“开拓实践训”,号召移民应象一团火一样,以“开拓报国”。以后又强调移民是“开拓军队”实行“开拓战争”,企图以精神动员的方法给将要崩溃的移民政策注入强心剂,进行垂死挣扎。虽然如此,日本移民仍呈日益减少的趋势。1943年,日本侵略者考虑到募集移民的困难,被迫将原计划移民25600户的数字大幅度削减为19680户,但即使如此,也未能完成。是年,“一般开拓团”实际移入2895户,加上“义勇队开拓团”9049户,也不过11944户,未达到计划数字。日本帝国主义积极策划的移民侵略政策,到战争末期,已彻底破产了。 到日本战败投降为止,究竟有多少日本移民入侵中国东北,迄今只有几个大约的数字:一是战犯古海忠之笔供材料,他说到日本投降时,日本移民共有106000户,318000人。二是《满蒙终战史》的作者根据日本外务省调查估计,日本投降时开拓团数1131个,移民是270428人。三是1980年日本读卖新闻社出版的一部丛书提供:其一说:1945年5月,大东亚省统计,开拓团总数为881个,220359人,此外,还有青年义勇队101514人,共计321873人。其二说:战后日本厚生省统计为270000人。其三说:“满洲拓植会社”的最后统计是开拓团总数为69822户,192492人。 综上,日本帝国主义40年的移民侵略,移入中国东北的日本移民,大约不少于350000人。这些人中约有80000人或更多一些人被征入伍,最后留在东北的移民还有270000人左右。在日本投降前后,又有约11000人战死和自杀,67000人病死,11000人下落不明。回到日本国内的只有18000人左右。日本人把这一结局称作“满蒙开拓团的悲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