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清末民初对封建官本位观念的最初冲击(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李文海/赵晓华 参加讨论


    如所周知,孙中山不仅是一位革命的理论家,他更是一位革命的实践家。公仆观既是他对近代民主革命理论的重要贡献,也是其真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人格的真实展示他曾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做了如下的解释:“鞠躬尽瘁是我们革命党人对人民应具有的品质,我们死了,要把未竟的事业,交给后继同志,继续奋斗去完成。所以我们不能‘死而后已’,我们要以‘死而不已’的顽强精神,让后继者再接再厉,贯彻始终。”〔33〕在孙中山奋斗的一生中,尽管特殊的国内国际环境使革命几经波折,其至使长期处于劣势,但这并未阻止他任何进时候都以革命为己任,而不以个名利为进退,愈挫愈奋,志矢。可以说,孙中山以其一生实践了为他所积极倡导的公仆观。
    孙中山认为,作为人民公仆,其主旨便是为民服务,民主制度中的政府官员应力戒特殊化、等级化、辛亥革命后,他多次拒绝了别人劝他称皇帝的耍求,他曾描述他解职时大总统时的心态说:“第一任总统,不知者且视为尊如皇帝,故决意让之袁世凯,使天下知总统当如是,因而树民国之大本,示人以公仆之不当争,不必争”〔34〕。孙中山同时拒绝人们为他个人搞任何庆祝活动。包括举行生日宴会和其它一切纪念日等活动。他也不接受给他个人的任何特殊待遇。1912年,孙中山先后两次拒绝了袁世凯授予他的所谓“大勋位”。他声明,“文十余年来,持平民主义,不欲予社会上独占特别阶级”〔35〕,而且“国家所认为功者,个人方将认为一己对于祖国所当尽之义务,而无丝毫邀赏希荣之心”〔36〕。人人平等、祖国富强是他致力奋斗的目标,真正的爱国主义老是从不考虑个人的功利得失的。此外,与民无间是孙中山公仆观的又一重要表现。作为一位具有世界声誉的伟人和领袖,他却始终保持着平民化的作风。多年以来,孙中山坦荡的政治胸襟、高尚的道德情操一直被人们所深深怀念和传颂着:“他与平民在一起,从来不摆官架子,没有官僚脾气。做了大总统后,华侨仍可当面直呼其名-一孙文,而不以为忤,依旧亲切地招待他们……其所以如此,因为他的一切举措都是公而无私。”〔37〕有人描述任非常大总统时的孙中山说:“中山先生常独自出来散步,他外出从来没有威风凛凛的派头,更无前呼后拥,警卫森严。城中百姓许多人都见过大总统,这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故群众称他为‘平民总统’。”〔38〕类似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可以说,孙中山用他自己的体验和行动阐释了“民主”、“公仆”的真正涵义,树立了与旧式官僚完全不同的革命领袖风范。
    孙中山反对任人唯亲。在他看来,个人和家族的利益应服从于国家利益之下。辛亥革命后,广东各团体建议推举其兄孙眉为粤省都督,但孙中山却从大局出发,劝导孙眉“为大局计,兄宜专就所长,专任一事……而不必当此大任”〔39〕。孙中山一向拒绝为亲友家属搞任何特殊化,在其遗嘱中,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的孙中山留给子孙的不是巨额金钱、地位和特权,而是“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的殷切希望和嘱托,其坦荡磊落的高尚人格足可窥见一斑了。另一方面,对于人民所遭受的各种苦难,这位国民公仆则表示了他最真挚的关怀,“在他的每一言行中、一种对于周围人们寒暖饥饱的亲切关怀是显而易见的”〔40〕。如1912年,安徽等省遭受水灾、灾情极重,时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对此事极为关注,他说:“皖省灾情之重,为数十年所仅见。居民田园淹没,妻子仳离,老弱转于沟壑,丁壮莫保残喘。本总统忝为公仆,实用疚心”〔41〕,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他对人民疾苦的一种深切责任感。后人曾以“无私”二字总结他的一生说:“先生革命数十年,无养育之私财,无自图便利之私意,无私怨,无私仇,无私人。政治家能如先生者,非特中国古今,即西洋诸国,恐无其匹”〔42〕。对于孙中山而言,这样的评价是并不过分的。
    不仅如此,孙中山还是一位嫉恶如仇、雷厉风行的领导者,他为革除官僚旧弊做了积极的努力。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的短暂任期内,他曾果断地扫除了封建官僚的种种繁文缛节和陈规陋习。他下令取消了官厅人员“大人”、“老爷”的称呼,他认为,“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用前清官厅恶称。”〔43〕这种平等的作风甚至反映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在当时,“包括大总统在内,无论官阶大小,都着同样制服,即流行至今的中山服。”〔44〕正是由于孙中山的这些积极提倡和大胆革新,使得南京临时政府显现出与过去官场截然不同的、充溢着民主和平等的新风气,出现了“国民自己相信是主人翁,官吏自问没有什么威光”〔45〕的新局面。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孙中山坚信,在民主共和的时代里,任何违背民生幸福的行为都是最不合理的,理应予以坚决反抗和抵制。终其一生,孙中山正是以这样的决心与勇气为一个真正的“天下为公”时代的到来而不懈努力着。尽管长期恶劣的社会现实使得他的许多思想未为时人所理解和接受,但历史的推移已逐渐证明了这位革命先行者的高瞻远瞩和恢宏气魄。公仆观也正反映了孙中山这种“与时俱进”的先驱者风采和斗争精神,它同时表明,孙中山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善于从实践中学习,包括从失败的教训中学习,从不停止探索前进的步伐,因而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46〕从此意义上讲,公仆观及其伟大人格,无疑是孙中山留给他那未竟事业继承者们的又一无价之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